——『第八宇宙』

公元756年初春,唐都长安。

身居宰相之位的杨国忠在宰相府中来回渡步,攥成拳的右手不时捶打在左手掌心上。

自杨国忠大权在身以来,很少有如此焦虑的时候。

府内的佣人对宰相焦虑的问题感到好奇,但无论是谁,也没有胆量停下来多看一眼,生怕被当成出气筒。

杨国忠本名杨钊,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人。

此人本是地痞流氓,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生活作风糜烂,嗜酒如命,因而生活贫困潦倒。

后来不知怎么撞了好运,凭借着表妹杨玉环得宠,一步步接近唐玄宗,投其所好,深受李隆基信赖。

在与李林甫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侥幸成为活下来的那个人后,杨国忠走上了权力之巅,全盛时期身兼四十多职。

正是这么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宰相,也有焦虑的时候。

「相公于苦何?(相公你在痛苦什么?)」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从内殿出来,提着胆走过来问道。

虽说裴柔和杨国忠平日里都互相给对方戴绿帽子,但在如今的节骨眼上,两个人是站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裴柔也不想因为杨国忠的问题把自己的命搭上。

「自洛阳失,圣上渐不信余,然众皆知洛阳之失非余之咎,何人不知斯天武军何物?痞棍之流何以抗安禄山军!若复失城地

,吾命恐不久矣。」

杨国忠右手捶在左手上,不安分的在空旷的庭院里左右渡步,像个多动症患者。

「相公大可安罢,陇右节度使哥舒所镇之潼关,易守难攻,纵乱军得神助,不可克也。」

「吾固知,然哥舒翰其人暴戾,诛安思顺,而今握兵,左右皆小人,若其挥旗西指,余则危矣。」

「相公之意…?」

杨国忠从衣袖中露出右手手掌,顺着水平方向做了个切割空气的运动。

以杨国忠和哥舒翰的关系,原本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但共同对抗过李林甫的两人彼此深知对方的残暴,加之被身边的人的言语迷惑,从而走到了最不应该的对立面上。

裴柔与杨国忠的眼神交错在一起,彼此心照不宣。

从推心置腹到互相厮杀,需要多久?或许只在言语之间。

官场如情场,总有分崩离析之日。

杨国忠意识到,不能再留哥舒翰了。

必须要除掉哥舒翰,这是杨国忠的决心。

但除掉哥舒翰谈何容易,早前为了限制哥舒翰而招募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反而成了哥舒翰的食物——守将杜乾运被骗到潼关斩首,灞上军队指挥权彻底归哥舒翰所有。

仿佛是上天有眼,不久之后,杨国忠得到了情报,潼关城陜郡有一伙数量不足一万的叛军。

同时还有一部分被杨国忠偷偷扣下没有上报——

『除可见者外,或多有伏。』

毫无疑问,这是个陷阱,而且是插着标识的陷阱。

哥舒翰不傻,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个陷阱呢?但杨国忠就是要让哥舒翰哭着踏进这个陷阱。

哥舒翰出关决战,有两种可能,一是哥舒翰打输了被安禄山一举消灭,那是最好,不过杨国忠自己都不相信拥兵二十万的哥舒翰会输;

二是哥舒翰打赢了,那杨国忠就可以借功高震主这一托辞来卸磨杀驴,相信李隆基也会非常乐意。

做好万全之计的杨国忠立马进宫,向唐玄宗李隆基进言,要求哥舒翰出战。

得到回复是在数天后,看到皇上甩给自己的几份的奏疏后,杨国忠脸都青了。

这帮乡野莽夫,居然如此坏我大事!

哥舒翰给唐玄宗的奏疏中,直言不讳指出,叛军劳师远征,必求速决,驻于陜郡的老弱兵就是为了引诱潼关军出关的诱饵。

因此哥舒翰认为应坚守不出,以挫败叛军想要速战速决的妄想,等叛军士势头消退,失去民心缺衣少粮的叛军必然士气衰落,届时可与各地义士合而击之。

在河北攻打史思明军拿下数个大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纷纷上奏,两人均表示希望潼关大军坚守,以为自己向北直击安禄山老巢范阳争取时间。

等到朔方军捣毁叛军老巢,便可促使叛军内部溃散,结束这场叛乱。

两封奏疏可谓是字字珠玑,李隆基犹豫了。

但年老昏庸的李隆基,在面对三位久经沙场用血得出经验的老将的忠言时,却宁愿让自己心爱的杨贵妃推荐的杨宰相来当这个判官。

曾经在第二宇宙上演的历史悲剧,即将再一次上演于第八宇宙。

既然当了这个『公平判官』,杨国忠怎么可能不把权力利用到极限。

他对李隆基说:「今朔方军兵威已振,譬如破竹,贼气大减,宜令潼关军出,尽殄灭贼,不宜留于潼关使贼众还范阳。(现在朔方军士气旺盛,势如破竹,敌军士气大减,应该命令潼关出兵,全部消灭敌人,不应该停留在潼关让叛军返回范阳。 )」

说这话的时候,杨国忠一脸诚恳,正气凛然,仿佛国家之危亡一下子被他挑负在了肩上,实乃千古之忠臣,李隆基深受感动。

被杨国忠富有深情的『道理』说服的唐玄宗下定决心——出关!

霎时间,从长安到潼关,传旨的宦官一个接一个,仿佛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彼此之间未曾离开过对方的视线,后面的宦官能看到前面的宦官的身影。

杨国忠已然把整个唐王朝的命运当成了保自己一家平安的赌注。

一旦潼关沦陷,都城长安无异于浑身赤裸站在叛军面前,而远在河北的朔方军,也会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命运。

若是最有战斗力的朔方军遭到歼灭,将会产生雪崩式的溃败,整个大唐帝国可能会一夜崩塌。

唐玄宗不知道,自己的信任和王朝的安危,在杨国忠眼里只是草芥,比不上他自己性命的一分一毫。

坐镇潼关的哥舒翰,不久后便受到了皇帝的『催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