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初始之學 ④,情意寄於曲

華音裊裊清如許,漫紗花語轉迴腸。

學院茂林,松杉楠樟,比之華山山林,百木相併,姿態各樣,向陽招輝,會陰採光,擬之常葉,寬廣之意,靜穆之語。

如昔日義父,韜光養晦,大道無言。

獨自漫步林間,看着這陌生,卻又似曾相識,到訪過的地方,少女不禁回想起了過去。

聞之花香,感之花聲,如日夜之行,如往昔之遷。

只道留跡於這山水清香之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百年風霜雨雪,如今依舊生機盎然。

(“杜鵑,我接下來要去民樂歌舞團組織參加演出排練,下個星期四就是校外公演了,大概今天開始會要很晚才結束,在我回來的這段時間裡,你就自己在學校里熟悉熟悉吧~”)

(“何如?”)

(“啊……就是隨便到處逛逛看看,打發打發時間就好啦!”)

(“然也。”)

憶之囑託,如是而為。

然廣播之曲,絲竹琴弦,曠如山水四季,之於校園之景,曲宗修行不覺憶上心頭。

行走於向西陽之林蔭,少女取出負於腰間的玉笛,應於廣播,揮手一曲。

廣播悠然,笛聲婉轉,廣播急驟,笛聲昂然,廣播淑停,笛聲匯芷,廣播迴轉,笛聲延綿。

奏於步道,轉於林間,抒情之曲,晃然一夢。

然隨之廣播終止,夢醒時分,少女停奏,才觀周圍之異樣。

之於身前身後,百十數米之圍,人群集聚,恍然如朝慕。

【“此象何為?”】

【“如引曲聲,心曠神怡,捫心之態,如入夢間,隨意而聚。”】

【“情意寄於曲笛,一時疏忽,則此乃吾之樂曲所為?”】

【“正是。”】

環視回首,圍聚眾人,形色各異,之於學院制服學生為多者,然有塵世之民,亦不乏教師姿態者。

且所行徑之道路,隨己者為甚,如列長條,連綿悠長。

或於前日街景,壯大之勢有過之而無不及。

【“何如?”】

然曲音漸散,寧靜歸暮里,之於眾行人,意識漸醒間,觀左右四方,面面相覷狀,或如出前日。

心音復燃,群起之如初夏之蘊,輕薄而積,累厚而發,然參差不齊,品茹難分,以累聚,以形散,牽動左右,是以傳染。

【“如此現象,以律解之為上策。”】

【“然動仙律,之於凡塵,動輒生亂,吾以為並非妥全之策。”】

意傳於心,或同昨日於月季語,以律動心,之於凡塵之人,非出自然。

如此,冠花不語。

如此,己身不知措。

【“如不動仙律,則民心自律,脈絡舒合,均一之則,脈絡分張,如動左右,或如之仙律,然更為甚之,不如施之‘工解’,同緩一時。輕重如此,如當下之計之於長遠。”】

如此,冠花語,是非道理,之於長遠,所言極是。

【“然也。”】

“!”

然正欲提攜手間南山竹之際,輕音裊裊,翩然而臨。

如蒙輕紗薄霧,筆直之道之於夕陽片刻,如化輾轉暮里,輕攏煙濤,四散禽鳥之鳴,恍如隔世。

雖四向而臨,然此曲之所在,確如校園廣播口,隔音而傳,迴響之色間,音律相衝相消,然之於遠處,亦同於共鳴,長遠無衰減之意。

非同“工解”,乃“展音”之曲,或憶之前日月季之“清歌”,異曲而同工之妙。

【“此或乃海棠之所為。”】

【“正是。聽聞花草樹木,皆語如是。”】

展音之曲,音展而傳,之於心律,展心之律。

於片道圍聚之群眾,攏聚間,夢幻神散,分張左右之脈絡亦左右拒之,片刻間,同性相斥,是以消散隊列,亦化常態。

“杜!鵑!”

然此時,呼聲迎面,奔襲走向,傳音踏步,片道迴響。

音聲傳震於石階,受之,明月季語。

然,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