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花园鱼塘

……后来在与那个展现这般世界美景的意识进行过一番关于无限和维度辩证的交流之后,画面又变成了一个完美的银色球体被黑暗从两边侵蚀着,变成了一张银色的薄片,黑暗继续侵蚀着,薄片变成了一根银线,随后银线也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银色光点。然后那个光点急剧变大,充满了他整个意识,在光点之中又是一片黑暗,但在暗夜中,万千个星河出现了,然后是银河系、太阳、月亮、地球……一直到具体的景象,那正是他所熟悉的世界。

尹浩还记得自己当时惊愕地说不出话来,并隐约猜到,那个意识也许是想告诉他,他认为至大无外的整个宇宙也不过是完美世界一个微不足道的碎片而已,是宇宙不知道破碎毁灭多少次后的残余。而这不知是否为一种高明的障眼法,就如同现在教室内的投影仪所展现的棋盘一般,仿佛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表达栩棋或颖颢对宇宙的深层秘密……对,而且经历了上回那种还是比较直白的表示,而不是某种他还不理解的象征,虽然依然令他感到反常识地难以理解,但这一次那些玄妙的图形正是颍颢描述中的那个无限数学宇宙的体现。

就这样当时的迷茫和困顿再次被揭开,如此的印象就如同硬盘存储一样一直清晰准确地烙印在自己的大脑中。经过了好几次这样清晰地回忆与串联,他已经能够开始将目前这个虽然无限大但又肉眼可见粗糙的棋盘与那个虽然尺度有限但内容无限精密的世界联系起来,也许当时再过无限长的时间后,他不仅能看到无数的点阵以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蜷缩在最小尺寸的维度空间当中,还能看到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如果通过棋盘模拟世界这种事情真的能够成功,那么自己独特的数理能力会被方校长和栩棋看重也是必然的。父母的失踪很可能就跟他失去的记忆和潜力有关,而记忆与潜力似乎又跟那个充斥着玄妙图形的数学世界产生了关联,只要了解真相和方法,或许他的人生除了寻找父母更是被赋予了更伟大的意义——那就是帮助颍颢成为某种层面上“无所不知”的存在!

是的,当粒子位置与动量,空间与时间的波动都精确到了不可被再细分的最小值并可以一丝不差地计算下去,那么许多问题或许真的可以迎刃而解,这听上去很疯狂,但自从第一眼看到这个女孩的独特气质并且还对他做出过那样的承诺后,他便更愿意去相信奇迹的存在并隐约觉得这种平常自闭埋头做事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毕竟她曾经通过话筒与阿猫阿狗表达的许多话,给他带来一个这样全新的世界观,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能力终将大有可为的另一个次元宇宙。那个存在一切可能的世界,拥有比乐情的高层世界意识假说拥有更广阔的视角以及理论方面的先进性。背后操控一切的无关乎建造什么具象的“花园鱼塘”,而只有超级棋手之间为分出胜负的冰冷发展,所代表的东西不在于那方寸的网格棋盘之间,而在规则表达无法穷尽的概念边界之外,令他仿佛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一样,对明明无法察觉到的东西都开始心驰神往——

“(……多元宇宙观便涉及到了混沌和分形理论。这种随机发展而又在大尺度的循环上层层嵌套让世界变成一个自相似的实在,并且其局域的自相似产生了自知结构,不仅具有自我意识还具有反映认知理解世界的能力。在世界延展其自身秩序的层次中,从完整过渡到部分会逐渐失真,人也因此无法生而知之,但出于思考引发的转向会使人接近回归原初的真实——对此,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于人而言,人的思考改变确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于世界而言,这一切的确是前定和谐的。但有这样的自知,即是知晓自己的所处与走向。人的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通过相似于一个典范的自知结构而获得自我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共同的相似于这个典范的自知结构……)”

“(……人的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并非注定趋势于相似这个典范的自知结构,实际因为对此并没有什么向心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普遍的无法互相理解。事实上,人也可以选择‘不做人了’来远离这个典范的自知结构。如果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分形是大自然的几何。与人的自知结构同构的几何的豪斯道夫维度决定了人的认知极限,是否收敛于无限。存在于人的自知结构中的世界的相似结构是人的即知世界,其中,事实与认知的相既是可能的,但也仅是关于世界根本的部分事实,若非完整的认知依旧不可代替现实,来自外在的无限超越总是可能的……)”

“(……世界,由于其完全性,使得其中的一个局域——一个自知结构也能够相似于模拟世界延展的所有层次的任何一个方面,即整体位于部分之中。但另一方面,这一回归也使得其由动态发展的过程还原为静止不变的永恒,其结果便是,世界的本真是不可理解的。其使得一切可被人所理解,但作为一切可理解之大全本身乃是不可理解的。在抵达原初的那一刻,倘若主体还能有任何认知理解的行为,还有活动的余地,这便是位于大全之外,将大全置于其中,而这是不可能的。与一切合一便是失去一切身为局域部分可有的动态发生过程,不再需要思考,去理解去把握什么。确实,这种状态与死无异,其也失去了作为个体的所有特征。但向死而活的这一过程却是为人所注重的根本的不同……)”

“(……若再上一级就是一切。字面意思就是一切,遍历了所有全部的一切。但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切因果,即在一切之中浮现出因果的概念,一切呈现出因果的结构,其可回溯至名为第一因源头,其衍生出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作为整体呈现出某种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即可诠释一切。诸如此类,我们对一切就有了某种了解,同时也察觉到,后者似乎更大。为何?就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因果概念可能在一切之中并不具有普适性。换言之,我们掌握的知识足以左右我们对何为一切的断言。但在掌握足以区别的知识之前,前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一切就是如此衍生的。在更大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一切,以至于有种对所谓真正的一切的直观,即无法被我们掌握知识识别出此外的大全……)”

“(……为什么一切之大会随着知识见长而增大?无他,知晓一切并不会使你掌握这些知识,而见知本身是何为一切的本体。仅告知一切不会让人有任何的领会,除非其本身具备对此的解读能力,而这本质上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赋予给出名词的实在,取此为名,这就是为何解读会花式花样。那么,一切该如何叠堆等级呢?为一切安排等级,或者说为知识群分等级,就意味着将知识置于其中,全体置于部分,这如何可能无损正确的安排,而不是树靶子自己打么……)”

“(……如果令Σ是汉字的集合,汉语L是由Σ中的字母构成的字符串的集合。不难看出,在这种定义下即使是伪中国语也会属于L。但汉语作为自然语言也不存在什么标准规范,具有很强的演变性。因此,要定义汉语上的结构就需要将标准放宽至此。汉语上的结构即汉语语句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通过某种关系,你可以将那些汉字乱码排除在可交流用语之外一样,你也可以将某些胡言乱语或是胡说八道排除在某些语句之外,这些语句之间显然呈现出某种特别的关系,比如推理后承,亦或是所谓的理论。人们学习知识的一大途径便是了解自然语言上存在的结构,而单纯的汉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人必然是从其上的某个结构开的始扩展阅读……)”

“(……尽管这里阐述了关于汉语的一些事实,但并未将其上的结构呈现出来,未将全体纳入部分,此处的语言表达还是过弱。因而需要一个以汉语为对象语言的元语言,其具备充分的表达力能够正确的建立关于汉语结构的描述。而在这包容万象的结构中,有个结构是没法填充的,而这一切在以下解说中揭示。众所皆知,我们的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自然有物质的特点为所知,于是发明质量和密度来表示物质的量,但是无论如何堆砌也没法把结构填满,这物质间存在着太多的缝隙。于是又把这些缝隙堆砌起来,唤作物质场。但是后来发现一些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看起来是缝隙却有物质的特点,称为电场、磁场,其实就是物质的一种。随着堆砌得越多,却发现缝隙越来越大。于是开始把物质分拆开来,又叫作基本粒子。但又发现这些粒子和电场磁场有着共同的特点,于是又把这些堆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