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书评:评《怪谈代理人与安徒生小姐》

文章分类:书评  作者:默岚   发布时间:2020-07-06 18:25

作品名:怪谈代理人与安徒生小姐

阅读原作:https://www.linovel.net/book/116687.html

作者:刑部

书评人:默岚


此书评来自书评组


很庆幸又能接一篇悬疑题材的小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悬疑推理题材的老粉丝。本书的书名看起来像是变格推理,实际阅读下来的风格却是本格推理,这更是勾起了我的兴趣。

哈哈,老推理粉露出了奸淫笑意。

 

本书评不含任何剧透。

我依然会分成三部分来讲这本书:1.开篇 2.节奏 3.文笔

那么,书评开始吧。

 

第一部分:开篇

既然跟作者认识,那我也就不拐外抹角了,光是点开第一章我就看见作者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劝退。

一般来说哪些情况容易“劝退”读者呢?——文笔糟糕阅读起来极不流畅;意识流严重几千字下来剧情毫无发展;情节离奇与主题毫无关联。作者犯的错很明显不是文笔上的问题,这点读者在阅读后就会清楚,因为这玩意牵扯到文笔,所以我会放在第三部分在讲,这里我只讲“意识流”与“情节离奇”的问题。

作者在开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很常见,而我专门拿出来说的原因,正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流”描写与手法本身冲突巨大。

我阅读过作者的上本书,很清楚作者运用第三人称描写的实力。第一人称并不像第三人称,它的优势在于极快的让读者进入故事,且烘托起情绪与气氛。可作者在使用第一人称时却是完全照搬第三人称的手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伪第一人称。这样做不但不能达到第一人称该有的效果,还会让一些适用于第一人称的手法变得尴尬。

复杂的玩意儿就不多说了,我只简单讲讲。

第三人称能让读者以旁观者的视角了解世界,而第一人称则是让读者亲生体会这个世界。作者所采用的第一人称鉴于两者之间,明明是以“我”为视角,呈现出的感觉却跟直接写主角名一模一样,完全没有利用到主角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传递信息。

在这基础之上,作者又使用了十分“意识流”的心理活动来强调自己是第一人称,整体观感也就变得十分奇怪。读者既不能快速了解这个世界,又不能快速代入进角色,从而导致阅读兴趣下降。

我建议作者直接改成第三人称,把没必要的“吐槽式”心理活动全部去掉,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写就行了。

好了,说完“意识流”的问题,现在我还得讲“情节离奇”的问题。

书名与简介是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而作者在开篇第一章表达的信息却和主题完全不相干。推理呢?侦探社呢?好吧,只有安徒生小姐是实打实的存在。

我就直接说坏处吧,这样做会让被书名和简介吸引进来的读者感到失望。几千字阅读下来,他们看不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也就弃坑了。作者明明可以用第二章来做开篇,却非得在第一章搞4000字故弄玄虚的情节来拖慢节奏,真的很容易劝退读者啊。

作为悬疑推理题材的作品,我自然清楚作者这样做是为了设置“伏笔”与“线索”。但小说的主体应该是讲故事,千万不要为了设置“伏笔”与“线索”而忽略剧情的发展。极具戏剧性的情节才是支撑读者看下去的动力,其他东西只能作为升华剧情的工具,记住这点。

在跟作者聊天过后,作者也已经表明开篇的内容只是与结尾做呼应。我个人建议直接把第二章作为开篇故事,而现在的第一章则在尾声以回忆的方式出现,这样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节奏

本书的节奏评起来很麻烦,其原因跟作者的故事结构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部分的“节奏点”我打算与“结构”一同评论。

我没有将整个第一卷都看完,但还是看了有一半的内容,能够看出本书的主要叙事方式是采用插叙的手法。主场景与对话中的场景互相穿插,直接用真实案件的过程来代替男主考核时的对话,这样做可以增加代入感,但作者处理得并不好,甚至是让代入感全部流失了。

先不提作者在每章开始时的第一人称描写,我只论故事本身,其真正与考核相关的内容几乎等于没有。

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借考核来描写案件,但开篇的主视觉可是在“安徒生”这位女主角身上啊。试想当读者把注意力全都放在某位角色身上时,故事却突然变得跟这个角色毫无关系,这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如果作者直接以男主角作为主视角,案件的插叙就会毫无违和感,因为男主角是案件的经历者,这部分读者大可当做倒叙来看。

而以安徒生为切入点的主视觉来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读者期待着考核的进展,结果考核场景的内容在整卷中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会让读者觉得节奏慢得离谱,因为他们已经把期待点放在考核过程上了。

相信我,读者不会有耐心看完自己不期待的剧情,因为这不是吸引他们的东西。

安徒生作为本书的女主角,她在第一卷的存在感实在是太薄弱,甚至比不上插叙中出现的配角。既然作者在开篇就表明了安徒生是主角,让读者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这个少女身上,为什么后面她的戏份会这么少?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说要给我一份牛排,结果送上餐桌的却是白米饭,期待感尽失。

我建议作者将整个开篇的考核故事精简到三万字以内,或者加大女主角在文中的作用。至于每一章开头部分的那段第一人称叙事,我建议作者还是直接删掉,或者单独用一些章节连贯的讲出来吧。本就是插叙的手法,还在插叙中再整个插叙出来,整体结构看起来实在太乱了。我并没有说这样不行,但作者很明显还不灵活的驾驭,不要急于求成啊。

关于精简与加大作用,我这里举两个例子吧。(改变开篇主视觉的方法我就不说了,毕竟安徒生才是正牌主角,书名也是如此写的)

如果是精简的话,那就得抛弃现在的叙事结构,直接采用对话来推动案情的方式。也就是用对话本身来描述案情,而这种方式必须精简,不然大篇幅的对话会劝退读者。采用精简的方式既能增加主角的存在感,也能固定场景,一切的戏剧性都可以放在两位主角在对话的博弈上,类似《十二公民》的处理手法。不过这种方式很吃作者的笔力,慎用。

如果采用加大女主作用的话,可以直接让男主甩给女主一份资料,之后的插叙全程采用女主在脑内模拟案情来描写。简单来讲,也就是让女主出现在插叙故事中,而她将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案情一同行动,当她遇到瓶颈时,再跳转回现实询问事后的案情发展。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依然可以增加主角的存在感,且能让代入进女主角的读者与她一同探寻真相,我是比较推荐这样做。

当然,我这里也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帮到作者。

 

第三部分:文笔

我已经在《香料……》的书评中夸过作者的文笔了,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准确性,作者都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准,所以这篇评我就不夸了,主要来说说出现在《怪谈侦探社》这本书中的问题。

作者的文笔风格偏向翻译体,这并非是坏事,只要贴合题材与风格,无论采用什么“体”都是合格的作品。特别是在破案风格以本格为主的小说中,翻译体更是能凸显出严谨气息。

不过作者在对话的分段上却十分不严谨,原本一句完整的对话,作者非得分成好几段来描写。这样不但让对话的连贯性降低,还让对话前可以产生画面感的描写显得毫无意义。当读者分段看完一句话,估计已经把场景和角色的动作忘记了吧?

我认为排版也是文笔的一部分,如何利用排版来加快或者减慢节奏,这也是我们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需要烘托情绪,亦或者是在对话中增加画面细节,我建议作者就用正常的描写方式来写就行。

本人没看过日轻作品,所以这里的观点仅以国内网络文学来说。

其实写作时用国内大众的描写手法也挺好,——对话中穿插人物动作,对话后描写人物神态与语气。这样既能凸显出画面感,也能让提升角色存在感,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不是贬低日轻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中国人就用中国人的手法来写就行了。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只需灵活运用即可,没必要去模仿且习惯别人的东西。

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少,作者需要保持的东西我已经在上篇书评中说清楚了,仅是只有这一个问题需要改进。

 

总结下来的话,这本书我只能说因人而异吧。除去上述所说的缺点,本书在推理风格上还是挺像传统的欧式推理小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

说起来,这本书确实有点偏向实体书的结构,奈何网络上真正能够沉下心看的人并不多,不过我还是期待作者能够闯出自己的天下。

嗯,补充一句。

如果是想要在网络上成功的话,我希望作者能在开始前就明确用户群体。务必在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风格,且从始至终都保持这种风格,这样好不容易留住的读者才不会因为风格突变而弃坑。

 

那么,书评就到此结束吧。

我是默岚,我们下个书评见。


加载中, 请稍后
头像
表情
发表书评 发表评论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评论成功

0条评论
只展示书评
加载中, 请稍后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表情
输入满200字时可切换书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