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使在祂座的左右高声吟诵饱含赞美的诗歌,以歌诵神的仁慈之心与无上伟力,那人间的圣者敬仰云上与光中的全知之神,故书《姆爱普森诗歌·聊表心意》表其心中之言。

1.1『只因我们皆是罪人,只因我们皆是同路共行者,只因我们皆是人间受苦者,我们苦求其仁慈与赎罪,要消去这满身的污秽,将一干二净的灵魂奉献给您,恳求您的回应。』

1.2『神之手塑造此界,我们于此界中生,我望,田园的农夫享其光芒与雨露赐予稻麦的丰收,林中的百兽享其果实与清泉赐予生命的延续……我们生来平等,共享同一片大地的仁爱。』

1.3『祂将仁慈给予善者、亦将仁慈给予恶者,以昭示自己的仁慈平等无私,但观《科莱文》许久,可知其为神之本性,一味的仁慈,实为另一形式的不做为与纵容,唯不罪已者可受。』

……

云上世界中央,宏伟超然的大圣殿的尽头,知识与美丽随风飘扬,勇气与智慧在其左右,王冠在上,基础与虚无在下……祂唤走了所有天使,仅留此身于此,遥望“无垠之树”外已然默言等候某物的情爱。

无思无想,等候自己最初的天使回来,祂对自己的孩子们满心仁慈、善良与友爱,祂亦不渴求任何赞美与诗篇,在情爱的捉弄下,祂来的,祂创造了,没有悔恨。

若有孩子上来询问,祂亦会无私给出基于自身认知的答案,只是,祂不知道,祂居于此,便被众多生命视为心中的无上信仰,祂只是仁慈的创造一切,仁慈的讲述一切,仁慈的谅解一切。

朦胧中,一位天使上前,他行了一礼,仰头看去,那光芒处,万分恭敬的问。

“主,我来……是想请您为我解惑,我不像路西菲尔那般自信、亦不像米迦勒那般聪慧……所以我无法得出、确实自己心中的结论,但您所诉之言皆为世间至理,一言一句皆构造此界之基石,我无法反驳,您的造物、亲爱的子民请求您给予一个感性的答复,以确定对您的信仰依然忠诚。”

他对自己心生怀疑,对自己心生的结论感到奇妙,那便是……质疑自己长久以来的信仰,质疑自己的造主不懂“心”,只是一味仁慈的仁慈。他疑惑,以所见之事为基点,故此问。

“前不久,物质界的“食素兽”与“食肉兽”在死后来至审判的天枰处,那犯下“进食”罪行的“食肉兽”本应回归物质界下方的无风界,成为笼中的罪魂,但您却将那两只兽一并送入灵性界,化为雨星之灵其中的一滴雨露,如此一来,那不是丧失了“审判”的意义?”他顿了顿,又说。

“那“食素兽”本在物质界的原野宁静的存活着,可那头贪婪的“食肉兽”却犯了“进食”的欲望,行了那“进食”的罪,可就在成功过后,又由于自己“急功近利”而咽住,最后双双赴死。您的结果,于“食素兽”而言是否不公?”

对于此问,祂淡然的给出了答案:“无错之事,何须审判。”

他失神了片刻,即使知道会是这般答案,他想了许久,在内心信仰的一次次反复立起、又一次次毫不留情的推翻后,他最后坚定的说。

“我明白了,感谢您对此事的解惑,或许这也正是您的仁慈,即使是在不同的境地也不曾有过改变。但,我仍有一事,也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只是,我仍需您为此解惑。”

祂极有耐心的开口:“讲。”平静而温柔的声音淡然传出,随风飘入那名天使的耳畔中,灿烂的光芒中,叫人看不清祂此刻的神情,又或者说,祂是否会有神情呢?

天使闻言,低垂着的头又再一次微微仰起,目光中的坚决已在摇晃,似乎在做最后的选择,他轻声说:“是……不久前,一名“恶者”犯了“不敬”的罪,对另一名“善者”行了“杀戮”之实,那名“善者”奋力反击,最后,二者来到天枰之上,争执不休。而您做出审判,做出了与上一个问题的结果没有区别的答案,这……是非对错、已然明了,您又因何而去做呢?为何要这么做呢?这与上一件事是不同的,无风界至今没有一物。”

面对这百般询问,祂给出了理所应当的答案:“仁慈之下,一切平等。”或许,在这位神的眼中,不论是善恶、高低、内外……这一切都没有区别,祂的仁慈,也是所谓神的仁慈,一如既往,不曾改变。曾有些岁月,祂的这般言行引得情爱发笑。

那名天使微微仰首,头顶的光环明明灭灭,亦如他此刻的内心,自些许时日前,就不曾迎来过长久的安宁,他闭上了眼,光芒消失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幻想出了神此刻的神情,他沉默了许久,最终开口说。

“……是,您是对的,我不应该质疑您,也不应该询问您……真可恨,我的心竟因此而动摇,我竟要舍弃我从始至终的信仰,大𣎴敬!大不敬!望您谅解我言行之过失。”不再动摇。

“你无错。”传来祂不曾改变的谅解。

“是啊,您真是仁慈。那……不打扰您,我退下了。”他言尽,相信了神,缓缓行了一礼,起身退了下去,直至,不见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