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從天氣來說,那是一個不錯的日子。

溫暖但不熾熱的光芒透過青翠欲滴的樹葉灑落下來。

微微拂動樹木枝葉的清風配合藍天白雲的絕佳背景。

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判,都足以被人稱讚為“風和日麗”。

然而剛剛睜開眼的他卻一點也沒有這樣的雅緻。

【糟透了,為什麼鬧鐘沒響?!】

少年清晨的睜開眼睛的第一個念頭便飄散着糟糕透頂的氣息。

然而即使瞪着時針分針停滯在1點多的“罷工”機械——那台被打翻在地上的鬧鐘,也無法改變太陽爬上半空的既定事實。

“完了完了,遲到了,今天要遲到了!”

在令人同情的哀嚎下,少年終於意識到了發生了怎麼樣的災難,手忙腳亂的處理起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5分鐘,從起床到出門僅僅花了5分鐘,恐怕又刷新了記錄。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穿衣洗漱刷牙洗臉一氣呵成,而早飯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犧牲品。

至於那怎麼都無法安定下來的頭髮,只能以手為梳子,保持着尚且還算正常的形狀。

【沒像刺蝟一樣根根豎起還真是萬幸。】

雖說每日維持着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但是春天果然還是會讓人昏昏沉沉的。

【不過好在戴着眼鏡,即使有黑眼圈什麼的也不那麼引人注意。】

混亂的頭腦在節奏的步伐里漸漸清晰起來。

直到這時他才感覺到似乎忘記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啊,書包忘拿了!啊啊啊!”

總之,故事的開端就是這樣一個有些慌亂但並沒脫離日常的清晨。

雖說有些無趣,但是還請多多包涵。

畢竟據有意無意的統計來看,大多數的故事,都是從這般的平淡無奇開始的。

清晨的水泥路上,幾乎看不到什麼車輛和行人。

畢竟只是一個小小鄉鎮,缺少了幾分商業工業現代化打攪,這片土地上大體還維持着原始的一份安寧。

正因如此,對於內心嚮往着現代化的青壯年們來說,這個鎮子太沒有活力了。

在沒有家底的情況下,若是想緊跟上那飛速增長的物價,外出務工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當然當地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採取許多舉措。

只不過這一切在防止當地人口外流這一方面的效果並不十分出眾,倒是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口尋求機遇。

人大都是如此。

在風華正茂的年歲里免不了懷揣着理想和抱負。

想要離開故鄉前往未知世界裡一展風華。

或是為了見證世界的廣闊而意氣風發的賭上一切踏入冒險的旅途……

不過多數冒險者都在時間大海的風浪里消磨了鋒芒,成為了終日操勞的平凡者。

少年的父母也是這樣的一群“冒險者”中的兩個……

至少在少年心目中是這麼認為的。

若是再起的早些,漫步在這條道路上,也許還能有描摹太陽升起的軌跡的閑情。

也許也能遇到不少早起鍛煉的老人以及像少年一樣趕往學校的學生。

不過像他一樣迷迷糊糊的,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個了。

接近7點半的馬路上,除了他之外,只有偶爾從身邊飛馳而過的車輛。

【7點就開始早自習也太不人道了!希望能趕在早操前趕到學校。】

哭喪着臉的少年,內心竟還祈求着希望得到老師的諒解。

道路兩旁的行道樹如同往日一樣,可靠的屹立着,生機盎然的展露着它們的新芽。

與此相映襯的是樹后被肆意生長的野花野草佔據了的農田。

在尚未播種的時節,這些不知從何而來的生命總是如此的隨性。

大概是被這大膽肆意妄為所感染,少年也放緩了腳步。

反正遲到已經成為無可避免的事情,再怎麼努力也無可挽回了。

何況他的體力已經被背上的鼓鼓書包消耗的所剩無幾。

類似於耍無賴的想法總算換來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情,於是他便決心沉浸於這早春的安逸中。

【真是個不錯的天氣吶!】

遲來的感嘆讓人忍不住為他的遲鈍感到悲哀。

然而他對於自己的反應遲鈍早已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事到如今,早已到了完全放棄自我辯解的地步。

悠悠的踱過下一個彎后,空曠的視野驟然一變。

今日的桃林一如既往規規矩矩的列在路的兩旁,甚至於連行人途徑此處邁出的步子也開始規範起來了。

【嗯?】

眼角似乎略過一道黑影。

然而定睛一看不過是一棵有點像人的桃樹。

【起床的疲倦還沒完全褪去嗎?】

與之前的一畝畝大小不一、風格迥異、界限分明的農田不同,這條道路兩邊的桃林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一模一樣,毫無特色可言。

若是沒有路旁低矮的鐵絲網隔離,路過的行人一不小心闖了進去,說不定沒走上幾步便會在其中迷失了方向。

不過好在桃樹與桃樹間都預留着2-3米的距離。

從略高而又寬闊的馬路上望去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只不過再有趣的景色,看得多了也會產生厭倦,所以他潛意識的加快了腳步。

而且每次經過此處,總有種被人窺伺的異樣感覺,讓人忍不住惡寒。

鎮上唯一的一所中學位於新街區和老街區的交界處。

因此,只要是居住在鎮上,無論是位於多麼偏僻的位置,步行半個小時也總能趕到學校。

但若是居住於本來距離鎮上就有些距離的村落里,僅僅靠步行的方式前往鎮上,花上的時間絕對會讓人深感絕望。

順帶一提的是,這所秋慧中學是少有的初高中一體化的公立學校,在整個縣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雖說學校佔地面積挺廣,但是僅有的那幾棟宿舍相對於龐大的在校就讀人數來說,實在是用“稀缺”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而近年來穩定的高升學率更是讓不少其他地域的學生也不惜代價的前來就讀。

因此,如今那一套繁瑣的足以讓人發瘋的住宿手續,足以讓鎮上許多家庭好好度量一番究竟是選擇住宿還是走讀。

而近年來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的出現:

比如一小時一班來往穿梭於周邊鄉鎮間的公交車。

比如需要討價還價但絕對會從鎮上送到你指定位置的三輪摩托車。(雖然偶有操作不當沖入田間的例子)

或者是學生上學必備的最佳拍檔——自行車……推動了許多當地學生作出走讀的決定。

不過這些便利少年今天都沒有體驗到。

首先,由於腦袋渾渾噩噩,少年極為“幸運”錯過了那一小時一班的公交車。

這恐怕也算是他過去信誓旦旦的發誓,再也不坐那輛早間塞滿了學生的“拉丁魚罐頭”的報應吧。

而與此同時,十分不巧的是,少年的好搭檔,那輛從小學5年級就開始辛勤勞作的自行車,在不久前因為忍受不了日晒雨淋的艱苦工作環境而徹底宣告罷工了。

在生活費極為拮据,只夠滿足基本開銷的糟糕條件下,步行成為了最近出行的唯一選擇。

在必須早起的日子裡偏偏發生了“鬧鐘罷工事件”,果然不幸都是成群結隊找上門的吧。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感嘆於生活艱難的少年苦惱起如何解決出行困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