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評:評《三〇一室無一人》

文章分類:書評  作者:文學少女茶茶丸   發布時間:2018-10-26 14:41

作品名:三〇一室無一人

閱讀原作:https://www.linovel.net/book/101988.html

作者:三日月待宵

書評作者:文學少女茶茶丸


書評:套皮人情劇的蛻變——從入職記到異色推理
出於安利目的,我先對我眼中《301室無一人》的特色做個總結:
1.以當代中國高校為背景,在城市環境,校園生活,人物面貌等方面給人以超群的親切感和真實感。
2.加入現代司法理念指導下構建的審議體制,不僅帶來了新鮮感,並且將公義確立為事件調查的主導視角,校園裡的事件在這個視角下獲得了更強的嚴肅性。
3.校園中的體制畢竟和公檢法不同,強制性較弱,對人事的定性更為困難,搖擺的餘地也更大,在個特殊的領域裡青少年的思考,動機,情感和制度代表的公義,理念相互交織,增添了謎團的維度。
4.作為思維挑戰的元素並非是解明犯人或是作案手法,而是錯綜的人物關係及動機。
接下來逐卷談談對這部作品的觀感。
看完第一卷后,我心想不出所料,這是一部披着推理皮的人情劇。
第一卷的主要事件看似是施銘外宿案,實則是司思儀這個主角真正融入學生會這個集體的故事。
這似乎是作者由於能力有限做出的無奈之舉。主要證人不配合調查,施銘作為當事人基本上拒絕溝通,另一個懷疑方向即要求懲處施銘的老師則根本沒有露臉,這樣的事件彷彿是一團稀薄卻頑固的迷霧,既讓人使不上力驅趕它,卻又始終盤踞在人心裡讓人無法順意。而學生會正是在這樣一團迷霧中經歷了一次矛盾重重,一波三折的新人整合工作。
但是至少在人情這一方面,它的設置相當出色。以一個事件,三種觀念自然驅動了事件進展中人物之間層層展開的矛盾。
效率至上注重功利的司思儀與推崇邏輯理性,我行我素的夏千夏在一年前尉遲語嫣的事件中初遇,正是在這起事件中正文里尉遲語嫣表現出的特徵成型了——極度崇拜夏千夏,對男性,老師持不信任態度,對受害者的感同身受(以及是301真正的女主角)。
之後的發展可謂順理成章。
通過考驗加入學生會對司思儀來說只是順勢而為,他的心中對夏千夏仍存芥蒂,這種惡感在入職后沒有消解,反而由於夏千夏的隨心所欲進一步發酵,夏千夏對此則並未察覺,這是二人關係的第一層錯位。司思儀入職考試中的表現讓夏千夏有所期待,然而實際上,他對學生會職責與理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這是二人關係中的第二層錯位。因為這兩層錯位,司思儀在入職后的第一起事件中屢屢碰壁,他的行動既沒有取得成果,也沒有得到認同。夏千夏也意識到期待落空的落差,因反覆產生的摩擦失去了平常心……
至於尉遲語嫣究竟起到了怎樣微妙的作用,我想了想還是沒必要講得太細。
這種堪稱嚴密的關係構築,當成一種另類的解謎也是別有一番趣味,因犯人身份暴露,取證調查過程枯燥,犯案手法顯然不值得期待而感到失望的讀者,我強烈建議你們以這個角度來看待這部作品。
再說說第二卷吧,如果說第一卷是不出所料,第二卷可以說令我大吃一驚。
開篇就拋出了密室這一經久不衰的主題,以本格推理式的詳盡的場景描寫,將現場出色地帶入了讀者的腦海。後續對調查取證的詳述,密室機關的構建實驗以及最關鍵的,庭審環節的加入基本上滿足了我在第一卷中落空的期待。
經歷了第一卷迷霧般的事件后,這些元素簡直就像一股清新的風。這次的事件也就隨之擁有了不錯的實感。個性鮮明關係複雜的三位當事人則使事件進一步豐滿起來。代表被害者的樊新知及其主動,是他引出嫌疑人,並數次主動和學生會接觸推動調查進展,這種設置比起第一卷要有力太多。
開頭拋出的密室謎團看似一目了然,卻又疑點叢生,走入死巷后又絕處逢生,最終卻發現不過障眼法而已。更為完善的推理元素只是更加優秀點綴和調味,令人感興趣的仍是學生會針對事件的思索與爭辯,他們是否以嚴肅的態度面對職責和自己的心情,他們如何理解探究當事人的關係,又如何定義並抵達自己心中的正確?
結論是第二卷沒有放棄高校學生人情劇這一特色,同時在推理相關元素上得到可謂飛躍般的補強。
其它諸如使用香香雞的梗代替神秘語癖,並且用得更加活泛又或是最終的HE讓人開心一笑之類的優點就不一一列舉了。
至於第三卷,它帶給我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我興緻頗高,認為它的趣味性超過第二卷。然而讀完后,我認為它的餘味並不好。
它的複雜程度可以說遠超第二卷,我相信,在利用動機和人物關係於故事中構造謎團這一方向上,作者已經有一些想法,而這一卷就是一次嘗試。
(提示,以下包含劇透)
事件的前半段是針對學生會成員的惡性攻擊事件,這一部分雖然簡明易懂,但是頗具緊張感(而且加入了我最喜歡女裝環節),而當事件進入後半段,從第一次庭審開始,尉遲語嫣成為作案者洛時雨的協助者開始,事情就變得頗為複雜,洛時雨的真正動機以及她攻擊學生會的目的構成了謎團的第二層,為了整合兩起事件,使得整個過程合理化的種種推論則構成了謎團的第三層,包括作為第一層的攻擊事件,構成三層的動機和人物關係又各有差異,它們相互嵌套,足可以作為一項推理挑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我提及的數字順序,實際上是第二層和第一起事件結合衍生出第三層,再同第二起事件結合衍生出第一層。
分析起來,事件相關人物是洛時雨,馮開進,尉遲語嫣及其它學生會成員。
其中,洛時雨是事件最初的謀划者,她的動機是無法忍受父母不合帶來的家庭暴力,她的計劃則是利用校外活動時間進行搶劫並由馮開進檢舉她從而強制她住校生活。
顯然她的目的沒有立即達成,這導致事件延伸到下一步,即針對學生會的襲擊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劇情,看起來她的目的是引起學生會的敵意並吸引與她同病相憐的尉遲語嫣的注意力,推動學生會檢舉她來達到目的。
但是這裡有三點需要注意,第一學生會必須檢舉她校外搶劫的事件才能達到目的,攻擊學生會的必要性存疑,第二無論她是否成功達到目的,襲擊學生會會導致她遭受另一項處分,第三她希望吸引尉遲語嫣作為協助者來達到她的目的,襲擊學生會與之背道而馳。
我們再次回到她的目標,她看似需要學生會作為她的協助者,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請求幫助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第一請求幫助的風險較小,第二即使沒有成功,並不會影響她之後的計劃,一旦她攻擊學生會,學生會對她的檢舉就是公事。選擇直接攻擊學生會風險較大,若要之後再向學生會求助,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第二層要如何通過第三層導向第一層,如何解釋她攻擊學生會的動機?
雖然小說中強調了洛時雨走投無路的境況,但是顯然她長期經受家暴,沒有理由讓我相信她突然間忍無可忍,精神失常,小說中也沒有提及她有抑鬱或是自虐傾向,需要尋求對自己不利的條件,同時兩起事件間隔三個星期,她理應由思考的餘裕。
所以這裡必然有合理化的動機存在,洛時雨選擇攻擊學生會這一高危選項,應當是有某個人向她提供了足夠可信的保障。根據已有線索來看,這個人極有可能是馮開進。他有條件和洛時雨接觸,有能力提供保障,更有動機去攻擊學生會。
這也許就是連接一二層間的推論,馮開進和洛時雨完成了一次交易。
這樣一來,只剩下一個曾經提出過的,非常微小的問題——為什麼洛時雨不向學生會求助?她有足夠的事件考慮,也找到了學生會內潛在的支持者,她打工的位置允許她和學生會成員有更頻繁的接觸……那麼,為什麼她選擇直接和馮開進合作,而不是在先做一次小小的嘗試呢?
(劇透部分完)
我找不到一個太好的答案,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瑕疵,但是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構築上的失誤。我們常說瑕不掩瑜,但是我很難這樣看待一部推理小說,是的,至少我現在可以把《301》作為一部推理小說來期待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以動機和人物關係來構築謎團實屬不易,要同時保證戲劇性和合理性就是難上加難。第一卷到第三卷,我從作者身上看到了相當的進步。他或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推理範式,尚不完美,但是足夠精彩。


加載中, 請稍後
頭像
表情
發表書評 發表評論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評論成功

0條評論
只展示書評
加載中, 請稍後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表情
輸入滿200字時可切換書評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