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ate/stay night》到《Fate/EXTRA》 —— Fate系列的延伸

文章分類:輕之文庫專欄  作者:金一   發布時間:2018-03-12 16:34


Fate系列這兩年各種動畫遊戲層出不窮,本就不俗的人氣更加高漲。就在今年1月,《Fate/EXTRA》遊戲改編的動畫作品《Fate/EXTRA Last Encore》開始播放。但與觀眾老爺之前所期待的有點出入,第1集播出后原作玩家、原作愛好者、系列愛好者、系列霸者、月廚們沒有一個看得懂這作到底在說什麼。暫且將電波系總監督新房昭之的風格放一邊,畢竟想分析他的意圖那是徒勞的,好在系列構成里還有Fate系列的原創者奈須蘑菇在,奈須蘑菇則又是代表原作公司型月的意圖,如果能推測出他在想什麼,進而了解創作團隊的意圖,那麼或許就能明白這一太過電波的動畫具體想要表達什麼,以及這部作品、甚至Fate整個系列將來的走向。


起源:型月與Fate

Fate系列的歷史說長不長,2000年以後才誕生,是個標準的“零零”后;說短也不短了,十多年差不多就是一“代溝”的時間——對於足夠年輕的人群來說對Fate的世界也許就是手游《Fate/Grand Order》那些。那麼多年的的發展,型月的創作團隊構築了整個Fate世界,而這一世界差不多也成了貫通型月所有作品的結點。作為業務跨動漫遊的二次元宅向公司型月的當家作品,Fate系列的歷史也就是型月公司整個從發跡起一路發展到現在的歷史過程,想要了解Fate,就必須要知道型月的過去,以及型月與Fate系列的關聯。


說起型月,可能“零零”後生人對它的印象並不是太深刻,但是對於那些新世紀前後已經略有人生經歷的人群來說,型月這個名字可以說是跟奇迹聯繫在一起。三大同人奇迹這個說法已經塵蒙已久,“老人”們應該還能記得這說的是月姬、寒蟬、東方三個系列作品。現在除了東方依然是那個東方外,月姬和寒蟬早已商業化。而月姬系列的原創團隊就是型月,或者準確的說是現在商業公司Notes的前身同人社團TYPE-MOON(型月)。

由一個同人社團發展到現在日本業界數一數二的公司,用“同人的奇迹”來形容型月的發跡史一點都不為過。1999年型月社團由武內崇與他中學時代起的友人奈須蘑菇組成,這兩個人迄今為止都還是Fate系列創作的主要人物。社團的早期作品是月姬系列,這一系列雖然對於型月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但要是展開又是長篇大論,所以只要知道是這部作品奠定了Fate系列乃至整個型月世界的基礎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極富槽點的人物設計。

2003年型月開始轉型商業化,依照奈須蘑菇的建議採用了他所創作的小說名《Notes》作為公司名,而TYPE-MOON則成為了公司下面的一個商標,所以在一般情況下Notes就是型月。其實作為大人氣的遊戲製作的同人社團,商業化在當時是很自然的情況,很多擁有中等以上人氣的遊戲製作方大多都選擇了商業化道路。寒蟬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啟商業化作品,只是沒有激進到直接在社團的基礎上建立遊戲公司。反而是一直堅持不商業化的神主非常另類,不過這個內容也離題太遠,不再多說。

之所以型月敢於這麼激進,其底氣就在於作品的人氣,月姬系列以及之後的衍生作品月姬格鬥系列(MELTY BLOOD)為型月凝聚了重要的人群基礎。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起了一個談論型月作品的氛圍。型月即使商業化了,在同人界的人氣也是爆炸性的,新開發的《Fate/stay night》一經公布就獲得了眾多關注,發售後同人賣場依然是重要銷售陣地,以至於每次參加CM(comicmarket)就會造成大批人員排隊購買,主辦方不得不單獨給型月劃定一個區域。

作為第一部商業化后的作品,《Fate/stay night》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事實上武內崇和奈須蘑菇對這作都傾注了相當的心血。這作劇本是奈須蘑菇早年所寫,雖然按照奈須蘑菇自己的話來說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中二之作”,但若是要引起同是中二時期的同人愛好者的共鳴,這樣的選擇卻是最好的,事實上之後《Fate/stay night》的二次創作同人文一直出到現在,以至形成了特有的文學現象。此外新作也沿用了月姬系列的世界觀設定,似乎可以看作前人氣作的延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前作玩家人群,為剛剛商業化的Notes挖到第一桶金。

在另一方面武內崇也充分發揮了自己人設的特長,以月姬為藍本,將其中人物打散重鑄。並且在多年的同人製作過程中,了解了玩家人群的偏好方向,將月姬系列中受歡迎角色的特點加以保留和放大。《Fate/stay night》中的人物大多可以從月姬系列中找到影子,比如伊莉雅和蓮,連服裝都有相似之處,但在性格卻有着明顯的不同。另一方面,新的人物設定更為“服務”玩家,造型的色氣程度都提升了一個八度,沒有了月姬中類似公主的服裝這種被不少人吐槽的不足。

其實最重要的是型月他們趕上了個好時代,這一時期正好是上日本開始大量換裝Windows系統的時期,同時帶來的就是日本網絡環境的飛速發展。月姬也好,Fate也好,劇本和設定雖然本身有可取之處,但更為重要的是開創了話題和給予了足夠多用於討論的內容。月姬系列面市之後,相關話題就層出不窮,Fate也是延續了這個過程。而正是這些原作之外的話題,保持了作品的長久熱度。


開端:命運之夜

總之Fate系列的故事就這麼展開了,《Fate/stay night》作為全系列的起點,以及被複刻再演和各種致敬最多的系列作品,要論及任何一部冠以Fate名號的作品,這部初代都是繞不過去的坑,所以多少也要說明一下這部作品的簡要情況以及它所開創的Fate基本世界。

Fate系列的起點最早可以追溯到奈須蘑菇中學時期寫的文藝作品,而這一始終未完成的作品後來也有了《Fate/Prototype》的名字,乘着系列的風頭也出過一個短片,作品人物在手游中也有存在。至於故事內容,簡單來說原型作品的主體思想其實和月姬很相似,都是圍繞公主與其選定的男人間的互動故事。


所以說Fate企畫開始時間是先於型月轉型還是敲定要轉型才打算製作的,這個沒有非常準確的說法,不過就結果來看,《Fate/stay night》確實是型月轉型后的支柱型作品。作為一家剛從同人小作坊轉為正式商業化的公司,型月在開始還是延續了同人團體的特徵,《Fate/stay night》最初的電腦遊戲還是一部18禁作品。雖然不否認18禁作品裡也有佳作,但是在日本業界的眼光里18禁跟不入流是划等號的。

然而這正是型月決策的穩健之處,型月是作為同人界的頂點走上商業化的道路,所以業界的眼光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些捧場和花錢買遊戲的玩家老爺們才是衣食父母。一方面因為有足夠的玩家基礎型月才有底氣這樣安排,型月是頂着商業化公司之名兩隻腳全伸在同人的泥坑裡起步的;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一穩健選擇促使型月走上務實的發展道路,這對今天的型月公司來說也是重要的傳統。


其實從今天的眼光來看,《Fate/stay night》的故事很老套,少年與異世界穿越而來的少女的冒險故事,少女最後回到了原來的世界。但是《Fate/stay night》劇本的強大之處就是充分利用了文字冒險遊戲的分支劇情,將人物的命運分別放置於多個分支之中,只有至少將幾個主線都走一遍才能夠確切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作品體現的是多人的命運但名字不用複數“Fates”而用“Fate”,就是因為這些命運是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可抗拒的天命。

因此不通過遊戲就無法真正了解什麼是《Fate/stay night》,這也成為了推廣初代遊戲的難處。要擴大玩家群體,宣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宣傳一個18禁遊戲總有那麼點難以啟齒的地方。在遊戲之外所能使用載體無非是小說、漫畫、動畫,其中最有效的還數動畫。《Fate/stay night》2006年就改編為了TV動畫,而且吸取了月姬動畫化的一些經驗,動畫基本還原了原作遊戲的Saber路線,在穿插中是盡最大努力提示到了一些在別的路線中的重要劇情。但是如果單獨去看動畫恐怕是無法理解這種作品怎麼會成為那個時期的熱門遊戲,何況還是18禁遊戲。

《Fate/stay night》的漫畫在2006年也開始刊載。此後最重要的是去掉18禁內容的遊戲《Fate/stay night [Réalta Nua]》在2007年終於登陸了PS2平台,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型月才可以算是正式開始轉型為商業公司。不過《Fate/stay night》的腳步並沒有停滯,為了在其他媒體平台向廣大愛好者展示初代遊戲的劇情,也為了向更廣大的人群介紹Fate系列,初代遊戲的其他路線故事的作品陸續開始上線。


2010年UNLIMITED BLADE WORKS遠坂凜路線作為劇場版開了個頭,2014年到2015年,《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TV陸續將這一路線補齊,加上之前動畫化的《Fate/Zero》多少提及了一些聖杯戰爭的起因,到這時才有了從遊戲以外一窺初代完整“Fate”的手段。2017年10月,剩下的間桐櫻線《Fate/stay night [Heaven's Feel]》電影第一章放映,這條路線補全之後,Fate初代遊戲故事的全貌將基本展示完畢。不過在原作遊戲中各路線里不同的選擇,依然對應着40多個其他BAD END,某些細節要品位還是只能通過遊戲。此外還有《Fate/hollow ataraxia》這種為滿足粉絲需求而追加的番外續作的存在,這些內容看起來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是只能通過遊戲來品位。


構成:基礎世界

作為Fate基礎世界的確立,在《Fate/stay night》以及其直屬衍生周邊以外,《Fate/Zero》是第二重要的作品。《Fate/Zero》最初是連載的小說,2006年底開始連載,相比2004年才開始發售的《Fate/stay night》,這部前傳式的作品來的可謂相當的早。與當時的其他Fate作品不同,這部作品並非是由奈須蘑菇親自執筆,而是由現在著名的“愛的戰士”虛淵玄完成的小說。


說起虛淵玄,可能非月廚會表示這個名字比奈須蘑菇更熟悉。老虛可是遊戲公司Nitro+的知名人物,同時也是四處出沒的獨立編劇。虛淵玄這個名字與克蘇魯神話以及獵奇虐殺是聯繫在一起的。不過在2006年,遠在《魔法少女圓》播放前,虛淵玄還只是一個在非主流遊戲界小有名氣的作家。湊巧的是2011年播放的《Fate/Zero》動畫則恰逢虛淵玄因為《魔法少女圓》一炮走紅,蹭着這個熱度純屬意外,這不得不說是Fate系列又一幸運之處。

粗糙的來講《Fate/Zero》就是《Fate/stay night》的前傳,講述了10年前的第四次聖杯戰爭,原本是作為故事起點的存在,命名為Zero應該就是這麼一個初衷。早先《Fate/stay night》在創作初期設想了相當多的劇情,也有不少廢案的存在,奈須蘑菇很有可能是從第一次聖杯戰爭一路設定下來。《Fate/Zero》的骨本故事線,應該也是早就定下,而老虛只是最後的執行者。

《Fate/Zero》的創作有兩個重要任務要完成,一當然是把自己的故事講完整,二就是聯繫上《Fate/stay night》的一些預設劇情。從成果上來看,這兩點完成的都不錯,但是結合起來就顯得不那麼完美,這主要還是虛淵玄和奈須蘑菇的執筆風格差異所造成的。相比於奈須蘑菇設定與細節的處理,虛淵玄則更關注整體故事的宏大,在虛淵玄的筆下,一個完全與正義掛不上勾的正義使者衛宮切嗣被描繪了出來,炸大樓炸飛機這種手法也是奈須蘑菇做不出來的。因此讀者如果沒有完整體會到初代遊戲的一些細節的話,恐怕會對這一顛覆性人物感到不適應。

另一方面,虛淵玄的個人喜好也充斥在作品裡,在Nitro+那邊他就反覆使用過的克蘇魯神話素材是其中最明顯的。而作為一個歷史宅,老虛對於征服王伊斯坎達爾也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喜好則流露於字裡行間,在充滿了陰謀與算計的故事中,伊斯坎達爾與韋伯這對陽光組合意外成為了故事的影之主線。此外虛淵也是通過了伊斯坎達爾之口,將他個人對權力與霸道的理解表達了出來,雖然三王會議對於Saber日後“Fate”的影響並沒有達到前後連續貫通的程度,這點不足還是靠日後的《Fate/Apocrypha》補充的,卻是成為一窺老虛思想的窗口。

就一部做品來說實在承載不了這麼多的內容,這一填坑作最後還是挖成了一個新坑。《Fate/Zero》沒有成為真正的起點,對於聖杯的起源以及間桐家的故事並沒有達到完美解說的程度,尤其是聖杯的起源這一關鍵點,《Fate/Zero》也只是提到了由三大魔術家族所創造的程度。虛淵玄自然只是一個執行者,原始創作人物奈須蘑菇才是解答這一切的關鍵,那麼奈須蘑菇又是怎麼想的呢?

隨着《Fate/Zero》小說的完成,《Fate/stay night》的世界就基本構築完成,相比於之后的作品,這一世界觀也被稱為Fate系列的基礎世界觀。前面也提到過,《Fate/stay night》在創作之初有着大量的廢案的存在,這些廢案有的完成度相當高,有的則有不錯的設定,有着再利用的價值。但是基礎世界已經很完美,甚至《Fate/hollow ataraxia》都給了一個不錯的結局,此時要再利用廢案,無非就是故事的重啟或者是再編新故事。加上《Fate/stay night》本身因為創作太早,劇情在2006年之後就開始顯得太過老套和時代脫節,也就是原作有了缺憾之處,這種情況就為使用另一種方式重新演繹聖杯戰爭故事的企畫出現鋪平了道路。


創新:外典偽書

Fate基礎世界之外的作品目前主要有2作,《Fate/Apocrypha》和《Fate/EXTRA》,手游《Fate/Grand Order》的故事線還不完全,而且將來劇情的發展處於未知狀態,所以暫不歸入其中。從2004年到2009年,除了一些小品類作品以及外包到其他製作公司的單發作品外,型月基本上都圍繞《Fate/stay night》在製作周邊,雖然在小說、漫畫以及動畫領域各有不錯的發展,但是作為一家遊戲公司來說這顯然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新的遊戲製作理所當然要被提上日程。

以目前所知的情報,《Fate/Apocrypha》和《Fate/EXTRA》就企畫開始時間是很接近的,這樣安排是型月是打算搞多線開發還是有意準備的備胎,這也無法考證,不過從前者是外包的網游而後者是掌機遊戲這點來看,雙修的可能性要大一點。但這兩作是同期不同命,《Fate/Apocrypha》並沒有達到足夠的完成度就被下線,但作品的設定和內容則被保存了下來,同時型月還物色到了東出裕一郎這麼個人物,此乃后話。

《Fate/Apocrypha》的計劃暫時被封存,2010年面世的只有《Fate/EXTRA》這部遊戲,也就是現在放的動畫《Fate/EXTRA Last Encore》的原著。《Fate/EXTRA》的故事是發生在世界的根源魔力完全枯竭的近未來世界,世界逐漸走向末路,被嚴格管理的世界2000年以後看上去就發生過變化。在這個世界裡魔術師們依靠科技的力量將魔術體系苟延殘喘下來,依靠這個技術人的靈魂可以投射到虛擬網絡中。月球上的人類發現了名為Moon CELL Automaton的物體,這個可以控制事相的物體就成為了新的萬能許願機“聖杯”。為了爭奪這個“聖杯”從世界各地招募了有資格成為Master的人參加聖杯戰爭,戰場就在Moon CELL設定的虛擬世界中。他們只要能找回自己的身份就能通過預選,否則就會被刪除掉,但是主角在沒有找回記憶的情況下成為了Master,故事就是從此開始的……

雖然劇本同樣由奈須蘑菇擔當,《Fate/EXTRA》的故事和場景比起初代要宏大許多,奈須蘑菇原本是打算將這部作品做成全新的型月伝奇,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面孔以外,還有型月其他作品人物的直接客串。世界設定的合理性也增強了,像網絡虛擬世界之類的設定更為符合2010年的時代特色。但從後續的故事走向來看,還是無法脫離《Fate/stay night》的既定套路。此外,雖然轉向了RPG遊戲,但是文字冒險AVG的痕迹非常明顯,或許還是想體現“Fate”的含義,類似遊戲的多周目系統被設計進了遊戲劇情中。

就最後的熱度來說,《Fate/EXTRA》無法比及《Fate/stay night》,在最初的光芒開始消退後奈須蘑菇在劇本編寫上的不足之處就開始顯現出來。不過也是萬幸,對於聖杯戰爭系統的保留,以及長着和《Fate/stay night》中的Saber一樣臉但更為色氣的紅Saber成了遊戲可靠的賣點。雖然沒能登頂周榜,但發行2周能收穫10多萬的銷售量,對於型月這樣體量的公司也是不錯的成績。


但奈須蘑菇並不打算就此打住,在《Fate/EXTRA》中他還是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雖然無法脫離聖杯戰爭的大前提,但是特有的未來背景和大量的科學化術語,這些在劇情上的擴展恐怕幾部作品也無法說全。從多周目的內容和續作劇情來看,蘑菇確實是想再現“Fate”這一主題,不過RPG系統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和玩家的耐心度下降,都讓他的這一想法無法在這一部遊戲里實現。

因此為了體現《Fate/EXTRA》世界的完整劇情,續作《Fate/EXTRA CCC》在2013年登場。不過此時的型月正試圖開創一些其他風格的作品,這段時期雖然時間不長,但卻是型月少有的非聖杯腦時期,因此《Fate/EXTRA CCC》雖然有前作劇情的延續,卻顯得不那麼“Fate”,關鍵是對於聖杯戰爭內容的淡化。而對這一暫時性腦抽的修正反映到現在的《Fate/EXTRA Last Encore》中,也許會對相關劇情做出一些變化,其中一些變化或許已經在前幾話看到了。


意外:不是而又相似的世界

2011年到2014年對型月來說是個奇妙的時間段,這一期間型月推出有輕小說《Fire Girl》、動畫《世界征服~謀略之星》、劇場版編輯而成的TV動畫《空之境界》、奈須蘑菇未發表小說改編的遊戲《魔法使之夜》,甚至還有這麼一部名字叫《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Fate/kaleid liner プリズマ☆イリヤ)的作品。


雖然名字很“特☆殊”,不過《魔法少女☆伊莉雅》的開端其實非常早,《Fate/stay night》TV動畫結束之後就開始創作周期了。顧名思義,作品一開始主打的內容和宣傳口風也是要講一個完全不同的Fate系列故事,型月雙巨頭武內崇和奈須蘑菇都表示過,這部作品就是以《Fate/stay night》中的人物講述完全不同的故事。

《魔法少女☆伊莉雅》漫畫第1期從2007年10月開始刊載,一開始這部作品確實如同介紹的那樣,內容是少女使用魔法消滅怪物收集卡片的經典魔法少女套路,雖然還是提到了職階和聖杯戰爭,但並沒有影響整體劇情的走向。不過第2期愛理媽媽的戲份增加后,劇情就開始向Fate系列的基本套路靠攏,2期後半基本已經進入了聖杯戰爭專題。而2012年3期連載開始后,劇情已經徹底變了味,當時能把魔法少女的故事講出少年熱血漫的流程,確實也只有型月這一家別無分店了。

2013年《魔法少女☆伊莉雅》的TV動畫開始播放,前3期是漫畫的1-2期,大沼心團隊基本再現了劇情套路。前3期TV動畫每期都不長,都是10話完結,1年出1期的樣子。與此同時漫畫第3期則是處於暴走狀態,且不說劇情的走向,光是連載的時長就比前2期加起來都長了。等2016年動畫進入第4期,也就是漫畫第3期的劇情,漫畫第3期依然沒有截止的跡象,漫畫第3期才是《魔法少女☆伊莉雅》的真正本體故事已是既有的事實。

從表示與聖杯戰爭無關的故事,到以聖杯戰爭為里設定存在的歡快故事,再到乾脆明目張胆地提出第六次聖杯戰爭名號的有Fate主要劇情的故事。《魔法少女☆伊莉雅》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基礎世界和《Fate/EXTRA》以外,另一個描述不同聖杯戰爭過程的戰場,型月這一手戰略上的轉變很值得玩味。

而且有趣的是,正是在《魔法少女☆伊莉雅》中,Fate系列作品第一次明確表示存在有平行世界,以及平行世界中各有不同的聖杯戰爭。雖然開始只是存在於角色的對話中,但漫畫3期后穿越到其他世界介入到聖杯戰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8月,劇場版《魔法少女☆伊莉雅 雪下的誓言》上映,講述的是《魔法少女☆伊莉雅》故事開始前另一個世界衛宮士郎戰鬥並把美游送到當前這個世界的劇情。怎麼都得死的切嗣爸爸、假神父綺禮、病嬌間桐櫻以及安定的慎二,這些被列為Fate劇情的標誌性人物的先後登場,基本上已經敲定動畫之後的走向就是再一次的聖杯戰爭,如果還有動畫後篇的話。

從這一系列過程可以隱約看出,型月有將所有的Fate相關作品都聚攏在同一世界的分支之下的意圖。《魔法少女☆伊莉雅》這一與本篇關係最遠的作品恰巧就成為了一次試驗,試驗結果就是觀眾們雖然吐槽型月除了聖杯戰爭就不會講其他故事,卻並不討厭這種套路。這個結果是因為無法脫離《Fate/stay night》成功的陰影?還是型月走投無路的表現?看了型月之後的作品也許就更糊塗了……


繁盛:在秩序之名下

之前說過《Fate/Apocrypha》原計劃的網游被取消,而半成品則在2012年改編成了小說開始連載,作者就是《Fate/Apocrypha》的劇本設計者東出裕一郎。東出裕一郎這個人挺有意思,作為propeller的初創成員之一,從一開始就是型月和Nitro+的相關人士,至少大佬之間是知道這個人的。東出在寫《Fate/Apocrypha》之前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參與的同人作品《吸血大殲》,這是包括《月姬》、《HELLSING》等等為廣為人知的同人以及版權作品之間的吸血鬼大亂斗作品。

回到《Fate/Apocrypha》的立案初衷上來,當時武內崇不知道是玩桌遊玩上了癮,還是看到三國志大戰這種卡牌遊戲大熱的業界環境,打算開發一部Fate人物作為各勢力登場大亂斗的網絡抽卡遊戲。可以看出其中一些思想與現在的《Fate/Grand Order》有相似之處,將這一企畫視作《Fate/Grand Order》的前身也是有依據的。可能因為東出已經搞過亂斗作品,所以就讓他出任了編劇。

從現有資料來看,這部作品的完成度是相當高的,在廢案前已經完成不少的人物設定,也公布過一些劇情。之後不知道是因為業界環境變化還是別的什麼原因,《Fate/Apocrypha》原案並沒有成為遊戲。

其實若只是將廢案改編為小說這本身並不奇怪,型月這種回收再利用的作品一年就可能會出個好幾部。真正看不懂的是這部作品在2017年成為動畫搬上了電視,要知道那時候Fate系列主打的遊戲翻拍成動畫的也才一部翻來覆去演了幾遍的《Fate/stay night》,當時唯一本篇以外遊戲《Fate/EXTRA》的動畫更是遲到今年初才問世。乍一看,型月不先出《Fate/EXTRA》的動畫而先出看似和本篇沒有關聯而且除了小說外也沒有其他載體的《Fate/Apocrypha》似乎並沒有什麼道理。但是再看一下2017年前2年型月所處的環境就能明白了。

2014年11月,型月重啟了《Fate/stay night》的另一條路線劇情《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的動畫製作,之後就一路停不下來。同年底小說《君主埃爾梅羅二世事件簿》刊載,作為《Fate/stay night》、《Fate/Zero》,以及之後《Fate/Apocrypha》和《Fate/Grand Order》都出現的人物,這位外傳性質故事的補完別有深意,而且世界觀還是延續基礎世界的。果然次年,大量使用了《Fate/Apocrypha》設定的《Fate/strange Fake》小說和漫畫同步刊載,但和與基礎世界關係曖昧的《Fate/Apocrypha》不同,《Fate/strange Fake》表明了這部就是《Fate/stay night》的外傳。

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初代聖杯戰爭重新熱鬧了起來,應該認為這些都是某個重大計劃的一部分。回想起之前《魔法少女☆伊莉雅》所提到過的,有其他的世界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聖杯戰爭,以及這部作品急沖沖地推進劇情強行進入聖杯戰爭環節,線索已經非常明確,型月正在將所有Fate作品的世界觀以聖杯戰爭為線索連接起來,而且這些線索的根源就是初代遊戲《Fate/stay night》。因此作為一切事件的源頭,需要繼續補全和擴大《Fate/stay night》的設定和環境,讓觀眾、讀者、玩家全面了解聖杯戰爭,了解“Fate”。


《Fate/Apocrypha》在世界觀設定上雖然與基礎世界有明顯出入,但在主線上卻是圍繞聖杯戰爭根源的根源“大聖杯”而展開,此外隱約勾勒出了第三次聖杯戰爭的情景,加上之前《Fate/Zero》里提到過的聖女貞德,故意誤導視野的天草四郎時貞的名字,以及再度出現的吉爾斯·德·萊斯,動畫里甚至再現了《Fate/Zero》里的瘋狂樣貌。這作與基礎世界的關聯可見一斑,可以認為這個時候將《Fate/Apocrypha》推上檯面正是為了對Fate基礎世界的補充並且建立起與其他Fate作品的橋樑。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使得《Fate/Apocrypha》提早改編為動畫。2015年手游《Fate/Grand Order》開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上線,而遊戲中除了已有的《Fate/stay night》、《Fate/Zero》、《Fate/EXTRA》、《Fate/Prototype》等有具體動畫和遊戲提供人物形象之外,就只有《Fate/Apocrypha》只有紙面人物。連先天不足的《Fate/Prototype》也出過一個短片,而相對要完整的多的《Fate/Apocrypha》若不出個動畫實在說不過去,何況這作還是某種意義上《Fate/Grand Order》的前身。考慮到幾個《Fate/Apocrypha》中的人物人氣都不低,或許型月的真正目的是打算推廣一下《Fate/Grand Order》,誰知道呢?


輪迴:新世界開端

就在《Fate/Apocrypha》動畫結束后不到2個月,觀眾們又迎來了新的動畫《Fate/EXTRA》。作為從《Fate/stay night》基礎世界向《Fate/EXTRA》世界的過渡,雖然《Fate/Apocrypha》動畫被觀眾詬病許多但已經圓滿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胡亂分析了這麼多,關於型月這麼勤快齣動畫目的也應該很清楚了。動畫《Fate/EXTRA》的一個目標就是幫助建立起《Fate/EXTRA》的世界,由於這個世界觀設定中存在着各種科技術語,不妨稱之為科技聖杯世界。這個科技聖杯世界不僅包含《Fate/EXTRA》遊戲本體,還有續篇性質的《Fate/EXTRA CCC》,以及接着劇情和世界觀創作的動作遊戲《Fate/EXTELLA》。《Fate/EXTELLA》的編劇櫻井光也名列《Fate/EXTRA》的系列構成,而且這兩年櫻井光參與了眾多作品的編劇工作,在這裡顯然不會只是一個來協助的。


由於《Fate/EXTRA CCC》中對於聖杯戰爭沒有太重的描寫,將這些劇情順便穿插於主劇情的可能很大。動畫第1集開始就閃過疑似前一周目女性主角的鏡頭,之後就是與Saver的戰鬥,而且看似與《Fate/EXTRA CCC》的劇情相關。就總監督新房昭之的風格,第1集中肯定隱藏着與後面故事關鍵劇情相呼應的細節。還有因為遊戲開始可以選擇的從者存在不同,Saber以外的其他從者看來會以各種原設定外的客串方式登場。

其次,《Fate/EXTRA》還要為其他遊戲打廣告。今年6月預定的《Fate/EXTELLA》續作《Fate/EXTELLA LINK》自然不在話。關鍵是正在熱度上的《Fate/Grand Order》,這點在不多的幾集中已有充分的例子:本來作為炮灰的船長在動畫里的戲份增加了很多,甚至懷疑第2話就是為了她而多演了一些內容,才導致觀眾完全看不懂這個開頭了。由於《Fate/Grand Order》是手游的關係,本身劇情一直在發展中不方便動畫化,而且就是能動畫化也描寫不了那些其他作品的從者,尤其是像貞德、尼祿這種還是依靠本家動畫來宣傳更好。此外就是在商業層面上,動畫化以後再出一波手辦玩偶,然後遊戲里再搞個聯動豈不美孜孜。

另外還有一點,《Fate/EXTRA》這部作品,前面也說了本來是打算做成型月傳奇的,因此裡面有型月其他幾部作品的相關人物造型,比如兩儀式、月姬的公主、蒼崎姐妹等等。從2011年的《幻想嘉年華》開始,型月其實已經有打算要將所有這些作品穿插融合起來,本來《月姬》、《空之境界》、《魔法使之夜》都是採用同一世界觀,也確實有過人物客串,在目前Fate系列大熱的情況下,依靠Fate系列拉動其他作品的人氣也是不錯的商業手段。自然這次的《Fate/EXTRA》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因此在之後的故事中,這些人物的想關劇情是否會得到更多側重是值得關注的。

然而,現在無法猜測這些個想法最後會被落實到什麼程度,沒有人知道型月打算把《Fate/EXTRA》世界的邊界放在哪。是僅限於《Fate/EXTRA》和《Fate/EXTELLA》系列用科學搞魔法的月球世界?還是與《Fate/Grand Order》的世界災難歷史穿越聯繫起來?還是更進一步將《魔法少女☆伊莉雅》根源mana枯竭的世界觀設計在一起?沒人知道型月的算盤,但根據《Fate/Apocrypha》的經驗可以比較肯定的一點是,科學聖杯世界最後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和基礎世界存在聯繫。

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解答“Fate”為什麼是“Fate”?是什麼造就這些作品的生命力?是設定、是劇情、是人物,還是其他什麼?Fate系列就其中單獨一項提出來都會有粉絲對此大加批判一番,何況是單純的看客。就劇情設計上,幾位劇情主創者的問題就不小——奈須蘑菇中二無法畢業的龐大腦洞卻有着同樣中學水平的場景表現能力;虛淵玄長與故事創作和劇情突變卻無法把握主題方向;東出則是想法太多想要表現的太多因而無法控制最終不知道在表述什麼;最後武內崇的人物雖然造型千秋但個性上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模板。缺陷,全都有缺陷,然而所有缺陷合在一起卻能形成經久不衰的系列熱作,這一大不可思意也成為Fate系列的魅力之一。

其實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前面看似羅嗦反反覆復提及的那些作品時間表。當《Fate/stay night》基礎世界計劃正在製作的同時,《Fate/Zero》的小說、《魔法少女☆伊莉雅》的漫畫就已經發布了。當輪到《Fate/Zero》和《魔法少女☆伊莉雅》動畫的時候,《Fate/EXTRA》的遊戲、《Fate/Apocrypha》的小說等等都開始發表。2015年開始各種動漫遊更是爆髮式的穿插登場。

產品越多,廠商就更容易發現消費者的喜好,何況這些開發時間互相穿插着的項目,給予了廠商足夠的多的時間考察需求和修改產品。別忘了型月的起點就是以討好玩家而開始的,干這些正是型月的特長。其實型月本身就好比是一個“聖杯”,觀眾、讀者、玩家的願望都彙集到其中,最後當願望充滿后溢出來的就那些看起來各有缺陷的作品和人物。然而這些都是憑藉消費者的願望誕生出來的,就算有各種不足,但這不正是愛好者們想要看的東西嗎?這就是那麼多年型月給月廚人群們所施加的“魔法”,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自拔,看似無法看懂的《Fate/EXTRA》開頭無非是這一情況的再現而已。



QQ圖片20190903184601


加載中, 請稍後
頭像
表情
發表書評 發表評論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評論成功

0條評論
只展示書評
加載中, 請稍後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表情
輸入滿200字時可切換書評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