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内部档案 2203 BWS  FOR EYES ONLY

“这个时代的主人是企业联合。”——卡拉·杜布切克

所谓的勾结,诞生的几乎和商业产生一样早。而企业联合组织则是这种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进行的勾结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形式之一。中央帝国时代后期,社会变革风起云涌,而合众国为了在大对峙中取得优势地位,不惜培植私人商业资本来利用个人追逐利益的欲望带动社会发展,这也可以说是莫比斯主义的雏形。

然而,企业联合所带来的局面却比大对峙更为激进——许多意义上,全球各地,出于各种原因被一手扶植起来的大企业们,正在联合,反过来侵吞国家的权力。这之中又以莫比斯主义最为极端。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维持联合体的较高国有经济占比,大部分国家中,这样的大企业或企业联合,都拥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大企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帝国末期,第一执政钱云峰发起的“现代经济改革运动”。事实上,在东西方大对峙的局面下,合众国完全没料到刘景去世后代理朝政的钱云峰会如此大踏步的推进经改进程。帝国通过对西伯利亚的总动员式的第二次大开发以及和东部欧洲建立的深层次合作,在广袤的荒原上建立了最初的军工科三元复合体。与此同时,为了在国力上抗衡帝国,合众国也开始采取扩大社会投资的政策,全面开放私有化,大肆掠夺下游国家。

然而,双方的不稳定经济竞赛最终在1985年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其中帝国的衰退由于长期专制和阶层责任分配不均而产生了更多的成本,导致局势空前动荡。合众国总统伦纳德采取自保和封锁政策来对抗帝国并转嫁衰退带来的成本,是为第一次尘晶危机。七年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全球性的反权威运动和种种思潮盛行,而在帝国境内,由于早期市场化带来的重重矛盾和个体化倾向,对于“伟大的立宪制度”开始猛烈攻击,以莫比斯主义者在西伯利亚开发区发动民族脱离运动为起点,帝国的大崩溃开始了。此时的合众国在伦纳德政府的力挽狂澜中没有倒台,然而却也落下了病根——数家“莫比斯主义试点企业”正在以日益强大的势力干涉国家政权运作,这成了日后“第二次大对峙”的源头。中央帝国,这个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下产生的巨怪,也在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暗杀、革命和改革后只剩下最后的一批贵族蜗居在克什米尔,彻底让位于新崛起的国家——共和国(以及后来的联合体)、莫联以及纷争不断的次大陆国家。

2000年,由前帝国国家以及西方阵营共同组合而成的国际公约组织成立了。这个组织作为调节新千年世界秩序的关键机关,在帝国落幕后的相当长的时间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二次尘晶危机(NED早期投资的大量耗费与现有私人存量的价位过高),一系列政治变动又开始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欧洲在传统分权-民主结构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组织起了全面集中的政治体制。欧洲联邦早期的军事独裁和威权措施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另外一个大变革:莫联通过私人占有的大量尘晶和完备的军事-工业-科技产业链发了大财,莫比斯体制也随着市场的运作扩展。由于无力抗衡莫联的庞大经济体,合众国开始大肆渲染莫比斯主义威胁,即通常所谓的“第二次大对峙”。但是要清楚的是,第二次大对峙和大对峙有着质的区别,再次不赘述。在整个第二次尘晶危机中,获益最大的是莫联与2019成立的拉丁发展阵线,其次便是财力雄厚的私人资本。在尘晶危机极大冲击政府合法性的前提下,企业联合的登堂入室成为可能。

企业联合组织在2079年的战争后正式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北极战争(第一次公司战争)的交战双方是莫联的楚科奇开采工业和合众国的阿拉斯加振兴集团,他们依赖着各自的军事承包商在整个北极圈内以小规模交火的方式争夺丰富的尘晶资源,这实际上已经宣告了2000年ITO框架的松动。公司战争以双方的秘密协定和解为结局,而在ITO随后召开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双方的秘密共识通过各自所支持的国家而成为了“国际普遍共识”。在各个国家,大企业的力量都已经开始膨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