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大家好,这里是刚看完JOJO的笔者(没有13话看我要死了)。再次感谢看到这里的你,以下是近期的心得体会和闲聊:

主题方面显而易见,这回讲的是虚拟偶像,非常有趣的主题。在后虚构时代的文化消费背景下,观众不再相信大小叙事,转而用非叙事填补心灵的空虚——本质上是“数据库消费”的角色消费。在生产端,由于资本对无限复制拟像的根本需求,故事创作也自然导向了重人设轻剧情的形态,在这场潮流中,或许任何故事媒介都无法独善其身吧?

但如果是手游或故事片里的虚拟角色还好,毕竟无论人设多么讨喜,虚拟角色都离不开虚构故事,充其量只是非人化的演员而已。然而偶像产业却混淆了虚构和真实,用各种精心加工的细节告诉观众,“你喜欢的不是演员而是真人”。这一过程中,真人偶像被不可避免地符号化,其作为“符号容器”的真实自我也因此惨遭异化,就算他们没戴着二次元皮套。

说到底,非虚构的偶像真的存在吗?

沿着这一思路,将“数据库消费”从纸面拉进现实,“皮套同化真人”的核心设定就是这样提出的,后面也顺理成章地诞生了“在虚构中找寻真实自我”的故事主题。

最初也想过AI偶像的设定。人不能直接与机器共情,看纸片人还是在看皮套背后的真人,反之如果可以,事务所应该会毫不犹豫地用AI取代真人吧?这也很好地契合了赛博朋克“控制论资本主义”的精神内核,但AI的题材还是留给后面的故事吧。

叙事方面,因为要从主角的故事线过渡到单元剧,故事围绕“皮套人格”这一单元设定展开,也因此对比前文,这回没怎么涉及世界观的核心概念。只想简单讲讲偶像们的故事,观感上或许有些割裂,可能更贴近现实世界吧。

由于设置了两个单元剧的主要角色,主角组的地位和戏份被压缩了不少(尤其是丽莎),另一方面,由于冲突不够多元,故事进展到尾声时,叙事上也出现了重复感。

非常抱歉,我会好好反省的。

行文方面,更固定地使用了角色叙述视角,并且也在尝试使用更简单的句式,或许有……流畅一点吗?

接下来会继续构思第三卷故事线,在能动笔前会不定期停更,恳请谅解。

闲聊部分:

来捞捞第一卷标题里的彩蛋吧: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神经漫游者》第一部(“伤心千叶城”)

《星际牛仔》片尾词(“SEE YOU SPACE COWBOY”)

我承认最后一个是我的个人偏好,但我实在无法抗拒(

以上,再次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能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