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与小孩的分界

引入新概念:

“自观”:以自身为本体,看待自身的一个角度。

“他观”以自己为本体,看待他人的一个角度。

“超自观”在自观中,作为某一特定角色,自己便在某一刻迫使自己充当其某一角色。

大人和小孩的分界线在哪里,意思是,什么时候一个小孩才能成为一个大人。

我认为几乎永远都不会的。

世界上从来都是小孩子,没有大人,那些大人只是多长了几年,有些年龄小的小孩便以为那是大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大人(自观)。

那有人会问,生活中不到处都是大人嘛,你的父母是,你的叔叔阿姨是,你也爷爷奶奶更是,这个大人的存在也是有角度可分的。

在自观中,不管那个人年龄有多大,亦或者心理有多成熟,他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大人,都觉得自己还处于一个还没长大的状态,也许在某一刻会惊奇,我居然年龄这么大了,但是走到一个长辈年前,面临长辈的呵斥,便依旧觉得自己是个孩子。

在超自观中,你依然是个孩子,但你要尽力表现出你不是个孩子。因为你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大人,你会充分表现出你是一个大人,这是心理学效应的一个明显的突出。但在没有孩子的时刻,不需要你充当这个孩子的大人的时刻,你就变成了一个小孩。所以在超自观情况下会充当大人一角色,而并非全为大人的角色。

在他观中,到处都是大人,比如你的长辈,因为你所充当的角色就是小孩,然本身你就是小孩心态,所以你必然是个小孩。而他们便是大人,而他们这些大人也会局限在以他们为本体,用自观看待的角度上,他们还是一个小孩,他们所认为的小孩。

比如有这么一件事,在大学期间,我跟我的一个舍友在校园里闲逛,舍友说这个学长咋样了,那个咋样了。

我对舍友说道,其是他们并不是学长,他们也是大一新生,只是呆了一年了而已。

舍友思考了一翻,说道有那么点道理。

很快到了第二年,我们也变成了大二的,但是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大二的学长,我还是一个大一新生,只是认为自己在这个学校里呆了一年而已。

然这个时候跑过来了一个新生,他叫我学长,问我们图书馆怎么走,我便叫了声学弟,告诉了他图书馆的位置,因为在那个时刻,我必须要作为一个学长的身份去跟他们相处。

有到一个路口,我遇到一个大三的学长,我便过去跟他打招呼,学长好,吃午饭没有。这个时候,我又是大一新生身份。

所以说,我是大一学弟,而大二的也觉得自己是大一新生,而大二面对我们的时刻便不再是大一新生,而再面对大三学长的时刻便又成了新生。所以说,便没有学长,都是新生。

总结: 在自观的角度看待,自己是个小孩,在超自观的角度看待,某一刻是大人,其余是小孩,不全是小孩,在他观中看待,自己永远都是小孩,而他人便是大人,而那些他观中大人也会局限在自己的自观和超自观中,也就是小孩。所以就没啥大人,都是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