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善于写作的人。

学生阶段,作文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小学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被要求简单记录身边的人事物。逐渐的,作文的要求会增加一个,就是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记得我初中时的第一篇作文和开学第一课有关,讨论幸福是什么。第一次写带有自身感悟的作文,我却意外的充满自信,因为我知道写好一篇作文的法宝:写真事,表达真情。这是我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学习到的,具体是哪一篇课文我记不清了。于是,我就把那时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写了下来:我预想的没有作业的暑假被新学校的无数新生任务占满了,我最终没有按时完成,开学之后我还在每天熬夜写新的作业并补暑假作业,在我痛苦绝望的时候慢慢意识到每天晚上父母洗漱完之后都不会睡觉,只有等我收拾好了睡觉时他们才会睡。写完作文的我坚信着这份陪伴肯定可以感动老师。可是,事与愿违,这份陪伴不光没有感动老师,还成为了我是个懒惰的学生的罪证。作文点评课上,老师还当堂点名问我“大家都能完成为什么你完不成呢”。作文点评课自然少不了范文的朗读,大多数范文写的都是“有那么多条件艰苦的学生们都在乐观地努力学习,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呢”。我感到十分费解,从他人的艰苦中感受到的自身的优势,这就是幸福吗?但是有一点我明白,无论我怎么费解,我的作文和范文的分数差距摆在那里。真情实感的文章和范文不完全重叠,而一个学生需要写的是可以拿高分的正确的文章,哪怕这篇文章不一定真。我也对此屈服了,重新改了一下我的作文,将父母陪伴部分改成了贫困山区的学生对我的激励,拿去给老师重新判分。

这一回,懒惰的标签没有去掉,又新添了一个幸灾乐祸的标签。

从那之后我便发誓,我写文章只为了真实,不为了高分。

高兴的时候,我会把这份喜悦的心情记录在文字中,悲伤时也不会因此放弃落笔。身边发生了值得探讨的事,我就将我最真实的想法写下来,不掺杂任何虚伪的观点。初高中是情窦初开的时期,我也不是例外。单相思的甜蜜,表白失败的惆怅,自我开导的过程,这一切都曾经出现在文字中。虽然我的语言水平总是不足以表达出我全部的心意,但我会拼尽全力去写,去在自己的文章里呐喊。遇到老师留的作文题,我便选一篇合适的文章套进去。理所当然的,这种真实大部分情况下不能被老师接受,出现过的理由也有很多:幼稚、偏激、负面,总之我的文章经常是不正确的。现在看来,当时很多文章写的确实不好,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那些文章没有一点虚假,我没有违背我的誓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会慢慢变化的。一次又一次的单相思的失败,学习成绩的快速下滑,来自交际圈、老师、家长三方的压力,驱使我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那时的我,对于文字的需求量更大了,因为那几乎是我唯一的抒发真实情感的方式。我在我的笔下疯狂的叫喊着,写出来的语句毫无逻辑,只是满溢的情感无序地转化成文字。不过,正是这种无序文字的积累,我冷静下来了,可以写成文章了,情感可以真正的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了。从伤痛中挺过来的心灵,总是敏感又坚强的,而这伤痛也会变为一种财富。之后的时间,我总会尽力感受他人透过表面的最终的情感,语文考试时是这样,写作时是这样,最终连日常生活也是这样。久而久之,我体会到了很多不会被语言明确表达的,人们会刻意隐藏的情感,以及,我真正想要追寻的事物,逐渐变得清晰了。

青春的火热对我来说应该算是已经结束了,抛去那腔热血,这份沉淀下来的经历,我想以特别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

我可能不善于写作,但我真的想表达。

 

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