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蜗牛是陆地上种类最多的软体动物之一,数量和种类均十分多。而在灾害化之后,种类的差异似乎已经消失了,但由于本身并不是哪一种的名称,而是一整个纲,所以依旧认为是其中一个种类的蜗牛在吸收了其他种类的特征后灾害化形成的。

形态

灾害化以后,蜗牛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基本形态。柔软的身体,接近圆锥形的蜗壳这些外形特征均没有改变,还是非常容易识别的。虽然在休眠的时候,由于蜗壳表面覆盖的植被,而让整体都表现得像是一块岩石。而由于在穹顶上并不存在任何的岩石,所以在丛林中遇到的所有岩石,可以认为都是蜗牛。

蜗牛在这片大陆的基本大小都不足1厘米,而在灾害化以后,成体的蜗壳大小在4到6米之间,身体完全伸长以后会达到10米。

头部,在细节比例上,头部偏小,腹部占据了主要的体积,而尾部不再是急速收缩的锥形而是一个扁扇形。头部是蜗牛主要的感知器官所在的位置,包括大小两对单眼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其大小约20厘米,相较于10米的体长明显偏小,经测试其视力范围在200到300米之间,对颜色不敏感,对静止的物体不敏感,动态视力极佳。除去眼睛之外,头部还有一对感知湿度的器官,成散点状分布在两对眼睛之间。这对器官能帮助蜗牛寻找合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嗅觉,用以规避危险。虽然灾害化以后,蜗牛还带有嘴部,但是因为很少直接通过嘴来摄食,所以一直处于失能的状态,仅仅在完全脱离的植被联系需要直接进食和饮水时使用。

体部,占据蜗牛主要体积的是其蜗壳和托举蜗壳的腹部及腹部的足,4到6米直径的圆锥形蜗壳,从尖端不足1厘米的厚度,逐步增厚,成年蜗牛的蜗壳在开口处一般会有12到15厘米厚度,平均厚度也在8厘米以上。加上灾害化带来的结构强化,这种蜗壳基本可以抵抗所有枪械子弹的威胁。而腹部的足,其肌肉较身体还小的时候要坚实了很多,用以托起成吨的蜗壳及共生植物的重量。除去肌肉之外,腹部的黏膜保持了原本极佳的延展性。

尾部,是灾害化以后的蜗牛摄取营养、分泌黏液的部位。由于要完成的功能增加,也为了扩展沿途黏液的范围,蜗牛的尾部演化成了扇形。尾部主要包括了两种器官,一种是比其他部位的黏液更加丰富的黏液分泌腺体。尾部分泌的黏液占据了所有黏液总量的七成。另一种是摄食根,一种类似于植物根部的触须,伸入黏液之中,从中吸收营养和水分。

共生植物,灾害化以后的蜗牛,开始与灾害化的植物共生。这些共生的植物一般位于蜗牛的蜗壳背部,主要由一到两棵乔木、数棵灌木、草丛和披在无壳两侧的苔藓及地衣。蜗壳上也少量覆盖着一定厚度的黏液,这是这些植物生存的基本,而这层黏液又直接与蜗牛体表的黏液相连,简介与地面黏液相连。出去黏液之外,高大的乔木还会向蜗壳内部伸出根来固定自己,而这些容纳根部的空洞,是蜗牛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有些树根,会穿过蜗壳,直接定植于蜗牛的身体里。

习性

种群,和灾害化之前习惯单独行动的蜗牛不同,灾害化以后的蜗牛,通常会成群活动,一般的集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两只蜗牛组成的,另一种是由十只左右的蜗牛组成。

食性,蜗牛的食性是素食的。一般情况下蜗牛是不需要捕食,而嘴部也一只处于失能状态。其营养的主要来源,是尾部的摄食根,从与植被相连的黏液中直接获得。而当黏液被断开,甚至量背部的植被也被完全消去之后,蜗牛会试图寻找黏液,长期持续的失去黏液联系之后,会导致嘴部功能恢复,牙齿出现,并在接触植物第一时间开始进食。在进食一定量的植物之后,会再次尝试与黏液相连接。当成功与黏液相连接并开始获取营养之后,嘴部会再次开始功能丧失,这个过程一般会在三天之内完成。

繁殖,蜗牛在灾害化之后,依然是雌雄同体的,但不会自体交配甚至。在灾害化之后,蜗牛会有一个不规律的繁殖期,在繁殖期间,整个种群内的蜗牛会互相交配,并在对方的共生植被上产下自己的卵囊。卵囊一般经一个月后孵化,幼年的蜗牛通过啃食母代的共生植被生存,在大小达到半米左右时,会离开共生植被,并试图与黏液连接。

播种,蜗牛灾害化之后最为危险的特征。该特征并非蜗牛本身所有,而是蜗牛与其共生植被共同拥有,研究认为,必须将蜗牛和其共生植被视为一个个体。播种,是指具植被蜗牛,会通过散布黏液,并由植被将种子播撒在这些黏液上,从而在各种表面种植出灾害化植被的行为。该行为通常由整个种群共通进行,会随种群的行进不断进行,扩散速度与种群的宽度和行进速度有关。

植被联系,蜗牛灾害化之后,超越正常动物的特征。可以通过设施根直接与黏液相连,并使整个联系在一起的植被将其视作植被的一部分。从而获得营养供给和信息交互。营养供给使得蜗牛本身不需要自主进食,而信息交互会让蜗牛获得对威胁的预先应激能力,比如产生对毒物的抗性等。

敌性

蜗牛本身不具有对人类的敌意,本身亦不具有任何的攻击性。但是由于蜗牛本身的蜗壳保护十分完善,突击步枪、机枪对其效果几乎没有。而且由于极为警惕的特性,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进入休眠,持续时间极长。而要破坏其蜗壳,必须动用具有居高穿透的火炮或者点向爆破,消耗均很高。

食用性

蜗牛可以食用,去除蜗壳与共生植被之后,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适于料理。腹部的肌肉十分厚实,蛋白质含量极高。而由于与植被的联系,身体内还含有一定量,原本只能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唯一的缺点是本身具有的水分量十分之大,所以一般需要一定的脱水后才能料理。

养殖

蜗牛可以养殖,但是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宰杀比较困难。借助蜗牛本身的敏感性,只要威胁持续存在,蜗牛就不会随意活动。这一特点可以将蜗牛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圈养。蜗牛的养殖,需要保持其周围植被的数量,使其供应的营养能维持蜗牛的生长。但同时也要限制植被的蔓延。一般蜗牛的养殖,都是将一代的蜗牛养到繁殖期进行宰杀,而保留卵囊进入下一轮的养殖。在宰杀时,需要动用固定的大型机械,所以养殖的条件比较苛刻。现在穹顶上有三个集落有养殖的经历,但由于工作量过大,均已经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