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话说回来,诸位有没有过呢?将自身的存在当作某个庞大存在的一个零件这样的感觉——那存在或可为城市,或可为故事,甚至可以称为世界——而个体作为配角的行动,又没有任何一个毫秒不在牵扯着整个故事,这种既令人无力对抗又如同人偶师般的控制感与反制感,难不成从没有人为这样奇妙的现象感到欢欣鼓舞吗?

没有人能看破全局,但是某一个个体所看到的全部就如同全局一般。与此同时,从整体的,上帝的角度来看,所能看到的又是截然相反的冲击效应。想要在《22人诺斯底效应》之中所寄寓的幻想,希望能够达成的现象,也就类似于此吧。

中二的话语说多了也会令人厌烦,进入正题吧。

各位读者,我是一言。

 

作者是高二生,在4月份左右的空闲里,中毒循环着OOR的《欲望满满的青年团》,拜读了森见登美彦老师的《四叠半神话大系》。耗费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写完的这本《22人的诺斯底效应》第一卷,也即是在这样的美妙环境中完成的。

受到西尾维新荼毒的人恐怕不只我一个吧——这篇文章就是站在这样的角度上去写的。对于絮絮叨叨的独白和繁复冗杂的对话彻底着迷的我,写出来的各种破玩意集合到一起,就是诺斯底效应。

何谓诺斯底效应呢?

这属于神秘学的范畴,如果说出来就不神秘了。不过关于塔罗牌的介绍,在这里倒是可以透露一二。

 

【月亮】,【女祭司】,【皇帝】,【死神】。塔罗牌并不仅仅是占卜用的纸牌——在这22张的大阿卡纳里面存在的意义远比那要深远的多。塔罗牌不仅仅代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动趋向,也代表某种程度上人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对塔罗牌的解读有所不同,故而本人也只是将自己的理解与他人的理解进行某种结合来创造人物。

【月亮】的主题是善变,不安,掩盖真相。本质是拒绝理解自己。

【女祭司】的主题是敏感,潜意识,内心世界。本质是感性溢出。

【皇帝】的主题是控制欲,压迫,自我中心,无人情。本质是理性溢出。

【死神】的主题是结束,中断,本质是结束。

 (【死神】牌是大阿卡纳里面第十三位的牌,冷酷而不吉的牌面极其容易令人误解,死神的真正意义是改变,结束,收场,结束一个既定的篇章。)

 

如果因此对塔罗牌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资料(不是那些八卦占卜的半吊子解读),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至于诺斯底这个词汇的来源,则是诺斯底主义。诺斯底主义是什么请自行查找,这里实在放不下。

这本书的定位——其实相当模糊,原本是想要写成生存游戏和异能战斗,但是在最后的构思里面,变成了现如今以人物性格为主轴的悬疑系。而生存游戏及其规则也绝非本书的中心和重点,而是一个起着推动作用的元素。真正的玄机在于人物的选择。

说起本文写作的初衷,大概就是由塔罗牌所延伸出来的不同【理念】的相互影响,对比,人物性格的冲突矛盾,还有就是愚者之旅——有这样的说法,大阿卡纳22张牌就是从【愚者】出发向【世界】迈进的旅程,不过个中的细节要比上述的内容艰深一些。

 

总而言之,感谢诸位能够翻到最后一页,如果能够回到这里再翻开第二卷,那就是本人最大的荣幸了。再见。

 

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