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的綜合症:從“封禁”和“限進”來看國內動畫發展

文章分類:輕之文庫專欄  作者:NanaMi-七海   發布時間:2018-09-27 15:44


說到中國動畫的現狀,大部分人最容易提及的便是“低齡化”、“廣電審核限制”等等對中國動畫的束縛,當然事實肯定沒這麼簡單,而與此同時,前段時間國家開始報道b站的“低俗動漫”亂象,近期還有《境外視聽節目引進、傳播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來限制國外動畫作品引進和數量佔比,廣電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其實,有關廣電的各種言論由來已久。但是,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廣電不倒,國漫難興”嗎?我想中國動畫的發展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某一個環節出了毛病才導致的,因此把文章改了又改,算是給大家一個合適的交代。


從分級到封禁:無奈之舉

既然這段時間封禁動漫作品比較多,那我們先來聊聊封禁。

封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07年。當年文具店,曾販賣過一本以“DEATH NOTE ”為名的一般筆記本,上頭寫着和本作品中相同的規則:寫上別人的名字會詛咒別人死亡。很多小孩子都願意去買這本筆記本詛咒別人來報復,這自然是是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死亡筆記》的故事是抵制這種行為的,但是孩子們才不管這麼多,他們只認為這樣子很酷,能隨意主宰別人的生死。

這是“封禁動漫”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到後來,封禁的動漫作品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動漫作品裡的確存在不適合低齡孩子觀看的部分,如暴力血腥等成分存在。但有些作品中的所謂“不良元素”服務於作品本身,是作品必要的成分,如影史佳片《拯救大兵瑞恩》、《Mad Max》、《七宗罪》等的地位不可磨滅,而遭到封禁的這批動漫作品中,《進擊的巨人》、《大劍》都是難得一見的優秀作品。那為了保護我們祖國的花朵們,讓他們在理解這些“不良元素”為何存在的年齡段上觀看這類影視作品,分級制度勢在必行。事實上,在日本,由《死亡筆記》改編的TV動畫片是安排在深夜成人檔的,而在香港,這本書上貼有警告標籤,屬於18歲以下禁止閱讀的漫畫。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國家的分級制度呢?

這就牽扯到《出版法》了,因為出版法規定着出版物的出版規範和內容管理。那估計就有人想問了,我們國家只有出版條例啊,沒有出版法。

是的,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以上是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內容的部分,我們發現,部分作品因為某些觀眾的特殊需求被禁也是十分正常的。但除此之外,另外一部分被禁的作品似乎並沒有達到“宣揚”、“煽動”的級別,如《死亡筆記》,通過 “死亡筆記決定他人生死的設定”的設定,討論了正義與邪惡的界限問題,本質上十分深刻的作品,也並沒有觸犯“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這一條,但是要知道,部分觀眾是沒有辨別能力的。因此,一旦發生情況,有人舉報,那麼就說明它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就要封禁,這就是封禁的大致標準。

當然話說是封禁,度盤、某網站等地方想看的人自然還能看,這並不是國家管不到,而是國家不想去管,真的要封禁,就和某些政治敏感話題一樣全網封殺,連影子都看不到,而這就是作品的隱形分級:部分人知道怎麼看,而部分人不知道怎麼看,而知道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常年看動畫的老司機,他們有一定的動畫鑒別能力,至少知道《死亡筆記》這類作品不是教唆人犯罪的,這就變相的杜絕了一部分只是偶然看看動畫就覺得動畫血腥色情暴力的吃瓜群眾和覺得某些不當情節很酷的少年兒童。

那為什麼不直接立《出版法》,還要繞這麼大彎子呢?

假設國家有了出版法,那一般會歸屬於行政法,即便不可能全部入刑,但是也肯定有部分入刑的必要,因為行政法的處罰措施有限,違規成本上限太低,比如大面積盜版,如果不存在入刑,那麼只是罰點錢,還不如人家賺的錢多。再到分級,參考目前的實名制註冊,這並不能阻攔未成年人用成年人的身份證註冊遊戲賬號,假設有了分級制度,誰又能保證未成年人接觸不到呢?

的確每個未成年人都知道色情暴力是不對的,有些電影亦或是其他作品不是面向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但是他們會因此不去產生想看想試一試的慾望嗎?

除了執行的難度,分級本身也存在難度,比如,究竟什麼樣的情節是R18呢?出血量多少算R18?入刑可不是開玩笑,輕罪也是三年以上,所以立法一定是慎之又慎。但一旦有了標準,以中國人的智慧,總會想刷小聰明,打打擦邊球恐怕也是十分常見的。

假設製作方和觀眾都想耍小聰明,那法律的威嚴又何在呢?

有人可能會提到歐美的出版法和分級實行,但案例法的法律體系不同不具有多少參考價值,近幾年最高院也發布了一批指導性司法案例用於參考,但援引次數少(試點法院援引率只有0.7%)、法律效力被忽視(對海洋法系的抵觸)、案例太少(不過百件)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國家在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時,盡量按照管理條例來;相關平台自覺;一旦有舉報,發現問題無論大小直接封禁等都是目前採取的措施,而這雖然會一定程度上的一刀切,但是這能最大程度的保證不出差錯,因為不看就沒有任何問題,有的人不看作品依舊活得開開心心,但是看了出了差錯,那就很難再去彌補了。近幾年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思想扭曲、喜歡上綱上線、沒事幹就引戰抬杠的鍵盤俠,總是喜歡出來怒刷點存在感生怕別人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多麼沒素質沒文化,要是再加點催化劑,這種人能搞出來的事不是我們說不大就不大的。

藝術作品作為某種現實的再現,它不可避免地要從血淋淋的現實中抽象出概念,再加以具象成藝術形象,因此性、征服、暴力是永遠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大量舉報導致國家隊下架的消息、模仿喜羊羊烤“人”事件、死亡筆記詛咒事件讓我們知道了在沒有分級制度的如今一定會有無法區分藝術表達和現實區別的人存在,最近《延禧攻略》演員因為演反派演的太入戲太像個壞人在微博遭到網友謾罵關閉微博,這使得我們更加擔憂如今的觀眾能否正確的欣賞和理解文藝作品。

而這次的引進問題讓我想到了“國產電影保護月”(暑期),它通過限制引進電影來給予國產電影更多的生存空間,當年我也是十分生氣認為其有“飲鴆止渴”之嫌,但是目前來看它的負面影響只是暫時的。那些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我們也不得不忍受國產劣質電影的轟炸,但是今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國產電影給大家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一出好戲》、《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等),同時“國產電影保護月”對於引進片的限制也在逐漸放寬,我想在這種全球化的過程中,這種限制只是暫時的,對於目前大陸能否同步觀看新番造成的影響,還得等具體實施后再做評判。我們只能希望國產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作品能在國家給予更多空間的情況下,努力成長。


從審核到資本運作:什麼限制了發展

審核是否限制了國產動畫作品發展,我想這是所有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也是大家對廣電這個部門有意見的問題根源。

審核的依據是什麼呢?從紙面上來看是根據出版條例,但是真正實施起來是沒有人知道的,更何況出版管理條例的款項十分模糊,所以具體的標準是什麼沒有人能說的清,當然廣電的明白人心裡自然有數。而大家所說的那麼荒誕的標準,其實是不存在的。

廣電的領導們和職員們大部分還是能分辨傳統意義上的好作品和差作品的,只是對於平均年齡超過40歲的這樣一個國家部門而言,跟上潮流絕對是沒有我們這麼快的,尤其是在傳統意義上動畫是給孩子看的社會大背景下。

當然這裡糾正一個觀點,並不是動畫成人化青少年化就是高級的,給孩子看就是低級的,這點和藝術電影比商業電影高級的說法一樣是絕對的誤解(事實上imdb排名排名前二十基本都是商業片,當然這裡的商業片指商業成分很高的電影,這類電影往往也有着很高的藝術性)。受眾不同導致的定位不同只是使得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看不到能符合我們年齡定位的國產動畫作品而已,希望看官們能理性看待這件事情。

而我們常說的色情暴力問題,最近在審核方面是逐漸放寬的,大量原本不太可能引進的電影開始逐漸跨入國門(比如《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等),就連國內的影視劇也開始逐漸“放飛自我”。

在這種審核制度的存在下,國產影視作品的發展是否受到了限制呢?

這是必然的,在“文以載道”的藝術教化思想作為主流觀點的我國,某些時候我們必須帶着鐐銬跳舞,跳符合規定的舞,像當年在國外獲獎無數的《天註定》就難以通過國內院線的審核。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不能跳舞。我相信中國的創作人員還沒有到不涉及點色情暴力內容就難以創作的地步,近些年,《路邊野餐》、《心迷宮》、《天註定》、《驢得水》、《我不是葯神》等一系列佳作證明了無論在什麼題材上我們都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更不用說如今審核一定程度放寬,說審核阻礙了國產作品的發展只不過是借口而已。

如今國產影視的發展的確和國外有一定的差距,因為一些歷史問題我們在影視發展上落後了不少的時間。比如本文要討論的動畫,動畫受歷史問題波及更大,雖然在那時候大量外包湧入珠三角長三角,使得我們在製作工藝上並沒有被拉開太多,但沒有形成更適合工業生產時代的完整動畫製作模式使得後來原創商業動畫的動畫發展舉步維艱。

在這種時候,原本是要慢慢摸索,慢工出細活的,但是國家給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大力扶持的結果使得國產動畫惡性發展,大量作品井噴,2011年我國年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一的26w分鐘,是日本的三倍,但是質量實在難以入目。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選擇調整政策,改變扶持模式,這又使得很多大小公司紛紛倒閉,行業內洗牌,前幾年《大聖歸來》證明了國產動畫市場的潛力,一下子“二次元投資”又成了熱門項目,據大聖歸來的製作人透露,最熱門的時候,僅僅提出個計劃都有人願意投數千萬,但這又導致了行業內滋生亂象,直到這段時間投資開始理性,市場開始回歸正常。

電影市場也是同理,近些年中國票房總收入可以說增速迅猛,大家都有了一點閑錢,都願意去電影院消費,既然有了市場,那麼投資就會多,但是好作品大部分製作周期太長趕不上順風車,製作方便會做迎合觀眾喜好的熱門IP熱門題材作品,其中粗製濫造者數不勝數。

很多人會問了,做的那麼爛的片子,會有人看嗎?當然有,在幾年前這種爛片票房還真不少,哪怕是如今,大牌明星仍是吸金機器。值得欣慰的是,這幾年國外不少佳片逐漸引進,奧斯卡、金球獎得獎影片陸續登陸國內院線(順帶一提,在嚴格的審核力度下無刪減版的《三塊廣告牌》上映近乎是奇迹),國外優秀的動畫作品如《尋夢環遊記》、《瘋狂動物城》、《你的名字》等也在中國市場口碑雙豐收。國內市場似乎有了這些佳片的引導,開始逐漸轉好,《葯神》能靠口碑破20億(7.22實時票房28億),《阿修羅》這樣的爛片甚至能三天撤檔,可見時代是逐漸變好的,觀眾的審美是穩步提升的,中國影視市場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再回到動畫行業,我們其實談到最多的是產業鏈的形成,但其實產業鏈的形成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中國動畫從上世紀開始發展的時候就是宣發由政府一手包辦,政府扶持的國家隊其實只負責製作的環節,這使得中國的動畫團隊擁有不差的製作能力(更何況做了二十年外包),但是如何引入投資,產出能否得到回報卻是未知數(例如《魁拔》),這導致了如今被丟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動畫行業經常遇見“搞商業的不懂動畫,做動畫的不懂商業”的尷尬情況。

為了保證回報,為了宣傳產品的產品動畫、為了得到政府扶持的“正能量”動畫、為了滿足宣傳IP需要的改編動畫層出不窮,在企劃階段就開始往裡面塞入所謂的賣點和廣告成為常態。我們要知道迪斯尼在前期生產的時候是不會讓市場和發行部門去參與的,等做好內容再去讓他們好好去賣,但是在中國,市場發行部門和投資方指手畫腳,總是認為作品應該這樣那樣,反倒是忽略了動畫創作的基本規律。


從製作環節到觀眾:似乎是不治之症

在產業鏈各部分脫節的情況下,製作環節也存在部分問題,除去一度因為發展滯后導致的技術問題,其他的問題中被內部詬病最嚴重的就是溝通成本的問題,其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來自國家動畫教育平均質量並不能滿足行業需求, “中期的進度太慢導致後期只能摸魚”、“很多原本是中期來畫的卻要後期來彌補”、“返工太多使得工期一拖再拖”等等狀況成為常態(《白箱》里也有如實反映日本的溝通情況),溝通的不到位導致製作效率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又要滿足投資方的要求談何容易?


再說說一直被大家指責的編劇問題,目前動畫行業專業編劇是十分稀缺的,雖然影視編劇和動畫編劇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如果是了解動畫視聽語言的影視編劇那自然是極好的,只可惜因為收入水平差距太大,影視行業人員很難進入動畫行業用愛發電。如今進入動畫行業來參與編劇製作的不乏舞台劇、話劇編劇甚至聽都沒聽過的網絡輕小說作家,這導致寫出來的劇本水準如何難以想象。如果留心的話,我們可以在招聘平台上看到動畫編劇的要求有着熟悉台詞寫作的要求,甚至有專門的台詞劇作的崗位,因為寫出符合中國動畫的台詞對於不了解影視動畫劇作的人來說難之又難。

談了這些問題,我們也不得不回歸動畫人的生存問題。在中國,動畫的盈利途徑本身就很難,日本動畫可以通過版權、衍生品開發、BD原盤等途徑來盈利,暫且不提每年能走出國門的動畫能有多少,中國二次元人群消費衍生品的意識並沒有日本那麼強,如今的年代一個熱門的事物過氣太快(時效性),哪怕是《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樣火爆一時的作品如今也難有人問津,這導致在中國並沒有那麼多開發公司願意做動畫的衍生品。在這種情況下動畫公司往往會為握有IP的投資方打工,但是投資方卻不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去做精品動畫,而是投入少量的錢去給更多的IP做動畫,動畫公司可以不做嗎?不可以,因為實在沒有錢做原創,動畫人既很難做自己喜歡的動畫,也拿不到太多的工資。不高的基本工資加上績效(比如卡的數量)其實也才6到8千左右(省會城市),如果要想安家立業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這在中國動畫較有起色的當下滋生了動畫人的焦慮感,部分動畫人在工作之餘一直都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加上如今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物價卻一直水漲船高,在大城市中奮鬥的年輕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一位朋友直言,要不是家裡在當地有一套房子的話他也不太可能堅持下去的。

如今政府大量採用動漫產業推優推強的政策,動漫之都杭州鼓勵動畫公司生產精品動畫,目前來看扶持的以知名動畫漫畫、政府文化項目、獲獎動畫作品為主。但其實如此看來不僅僅是需要對產出優秀作品的企業資金補助,對動畫人的住房的優惠、落戶與市民權利等等政策也是亟需的。

最後我想說說有關觀眾的問題。

我相信大部分這個年齡觀看動畫的觀眾不會模仿危險行為,但是目前對於大部分觀眾對動畫的了解還是遠遠不夠的。看日本動畫只知道新海誠宮崎駿、吉卜力動畫等於宮崎駿動畫、作畫好等於畫面精美、流暢等於幀數爆炸等等常識性錯誤屢見不鮮。

在這種大環境下動畫觀眾大部分只看日本動畫,對於歐洲動畫、美國動畫甚至是中國動畫都不甚了解,對待中國動畫的批評僅僅只停留在和日本動畫的對比中去,而在專業層面大眾主流媒體並沒有去向觀眾科普這些知識,中國動畫也沒有形成自己完善的學術體系和較濃的學術氛圍,尤其在開設動畫專業的高等院校,對於動畫的欣賞經常陷入主觀臆想、坐井觀天的尷尬境地。

這不是說要求每一個觀眾都是專業觀眾,而是需要我們的動畫觀眾能夠像如今的電影觀眾有鑒別能力,知道不好的作品究竟不好在哪裡,知道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甚至是不同導演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作品(而不是畫風和日本動畫不一樣就是不好看的動畫),同時懂得去挑選好的作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指宣傳安利)。國產動畫絕對不是無理由謾罵就能成長的,也絕對不是每隔半年就來搞一次“國漫崛起”的大新聞就能大躍進的,中國動畫現在最需要聽到的是來自於觀眾們理智、理性的聲音。


審核制度確實使得我們的創作受到了內容方面的部分限制,也許廣電不得不背上這個鍋,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藝術工作者就創作不出來好作品。在這個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每個環節的動畫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耐心和良心才是藝術工作者創作出好作品的先決條件。其他的我們希望政府能給動畫人提供更好的政策,資本方能夠真正了解動畫的創作規律,觀眾們能夠理性看待我們的動畫作品。

從文化大國蛻變成為文化強國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動畫將上下而求索。


QQ圖片20190903184601


加載中, 請稍後
頭像
表情
發表書評 發表評論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評論成功

0條評論
只展示書評
加載中, 請稍後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表情
輸入滿200字時可切換書評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