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魔法科學和原理?科學和魔法之間的戰爭?*

好吧,似乎也不止“一個”大疑問。總之,我需要一個明確而徹底的答案;不然我會有種不明所以的感覺。

“哦?真是單槍直入呢,小若。”薇薇安先是一愣,又很快恢復了微笑的面容,“魔法呢,就是使世界之現實產生與意志相統一之改變的科學,而無法由傳統科學解明與理解。而且,也是一門另類的藝術。”

“但是呢,小若;這是曾經的經典定義;在阿萊斯特·克勞利(Aleister·Crowley)之後,魔法有了更科學而準確的現代定義:‘運用魔力並通過媒介實現跨事象的一門學術’。這是當今最為普遍的第二定義。”

“而這一切,均由我們運作時間之延質、質能統一體——魔力來完成。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利用高於物質世界能量的、更接近世界運作本質的高層能量,來反過來重塑物質世界。”

“就比如說,你再怎麼使儘力氣,也無操作電流方向;而利用了更高層的能量后,就能跨越物質世界能量的限制,來自然地改變電流方向。”“那豈不是成神了?”我調侃了一句。

“理論上看,似乎可行;但是,實際上不可能。”薇薇安嚴肅地說,“真正的‘神’,是自然;而,在自然世界中,有一個由無數法則構成的機制,是魔法師永遠不能去嘗試干涉甚至更改的!”

“這些法則是由最高層、最本質、最純粹的能量塑造而成的一套套固有模式——並共同構成了一整套當今世界的機制;若機制消亡了,相應地,這個世界必將同時崩潰!”

“因為,這就是世界之本質,世界之根基啊。”她最後還感嘆了一句。人無法超越自然,違背自然世界的本質——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我心中有所震撼,並趕緊繼續請教道:“那也就是說,所謂的魔法也是不能違反與跨越自然法則的限制——那魔法究竟是實現了什麼?為什麼能實現?這不應該是超自然現象么?”“那你就得先明白魔法的本質與超自然的本質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區別。”薇薇安繼續解釋道,“魔法分有三大類型:第一魔法,第二魔法與第三魔法。第一魔法是真正的魔法,即你們常人所以為的魔法。它可以直接抹除事象來抵達目標事象;這違反了自然世界的法則,不能被科學解明,因而屬於超自然。所以,目前為止,第一魔法從沒有真正地存在甚至出現過;我們目前也沒有確切實在地發現到它。這理論上亦不可能存在於自然世界中。因此,第一魔法也只是個概念罷了,是世人的幻想產物,只能存在於幻想文學中。”“而第二魔法,我在之前說明過了它的定義。從古至今,無論是哪個魔法體系,都是以第二魔法為主體。這並非真正的魔法;他的具體名稱是‘魔導術’,簡稱‘魔術’。因此,魔法師也經常被稱為魔導士,魔術師之類的。其核心就是魔法學的核心,即魔導學。這也是整個魔法科學的基礎與核心。”

“至於第三魔法,是用第二魔法方法接近第一魔法效果的學術,也是第一魔法的替代品與第二魔法的高級形式,是當今魔法科學的熱門研究方向。”“既然如此……也就是說,那個什麼第二還有第三魔法其實不屬於超自然,並且可以在自然世界中成立並實現?”“對,就是這個意思,”她又笑了笑,繼續接下去說,“我接下來要解釋的已經被你搶先說了呢,小若。”

“那麼,接下來才是重點。”

*

“我之所以剛才跟你講解看似無關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為下文作鋪墊。”她如是說道,“所謂魔法,不一定就是超自然的。更確切地說,超自然無法為科學解釋,就被科學視作所謂的‘超自然’;一旦被解釋成功,則又會被科學排除‘超自然’的標籤。”

“所謂的‘超自然’,也只不過是科學強加的標籤罷了。”

“真正的超自然,是永遠無法為科學解釋的,而非暫時。因為這已然超越了自然法則的限制,而自然也就無法為自然世界的機制所容納了。所以,我們其實在自然世界裡根本看不到真正的超自然現象。大眾所認知的,只不過是科學所灌輸的。他們所認為的超自然是超出常識範疇、暫時無法由科學解釋的東西,是定義狹隘的東西。當然,我並沒有刻意抨擊或者敵視科學。”

“所以,第一魔法是沒辦法成立於這個世界之上的。”這就是超自然的本質,她這麼說道。

“那麼,既然第三魔法也是由第二魔法發展而來,那接下來,我就只着重說明一下第二魔法吧;這樣,你就可以明白魔法的本質了。”薇薇安對我笑道。

*

魔法師薇薇安·弗萊明接著說道:“魔法的歷史其實就是第二魔法的歷史;儘管第二魔法不算是真正的魔法。但這也意味着,它並非超自然,可以在這世界上成立並存在。你也確實地親自見證了它的存在。”

“那麼——既然第二魔法不屬於超自然,那自然也可以被科學解明了!”她笑道。

“無論是什麼事象,都屬於可能性;既然沒出現,那就不能下定論,說‘不可能出現’或‘絕對能出現’什麼的。這個世界就是由無限的可能性構成的。”

“或者說,是由無限多的‘巧合’構成的。”“‘巧合’?”“對,就是‘巧合’。說白了,一切可能性都屬於‘巧合’。如果這個‘巧合’是更常見的,即更可能發生的,我們就會說這是‘必然’。”

“但只有確實發生了,‘巧合’才能真的成為‘必然’。我們所預知到的‘必然’,也不能完全保證百分百實現。”

“也許宏觀上看沒什麼,因為大量可能性有着共同趨向,從而集合於一起,成為了我們在宏觀上所看到的所謂之‘必然’。然而,從微觀上看,就不一樣了。”

“在微觀層面上,可能性被隔離,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因此,微觀上的可能性之間互無太明顯的干涉,無法集合成宏觀體;他們就算有有共同趨向,也只能在宏觀上形成集合體,而在微觀上也只是稀疏分布的個體罷了。量變引起質變。既然微觀上的可能性無法大量地集合在一起,也自然無法形成宏觀體。”

“比如說,你從宏觀上看,一塊石頭是靜上的;但是,從微觀上看,你會發現構成石頭的原子不是靜止的,而是在發生微小振動;同樣,一杯水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放大到一定程度時,你同樣也會發現裡面的粒子無時無刻不在做無規則運動;你也是應該知道布朗運動的;更微觀地,還有量子的運動,只能用概率來預測……沒錯,面對可能性,科學引入了‘概率’這一概念。這是一個描述可能性的有力工具。”“然後,我們便可用概率的語言去轉述剛才的內容;‘可能性的共同趨向’其實就是指‘同一事象概率更大的發展方向’,也就是‘更多相同可能性的集中體現’;‘可能性被隔離’其實就是指‘擁有可能性概率的單位個體被拆分開來’,也就是‘可能性無法集中體現’——就以此類推。”“所以?”“所以,‘魔法’在實際當中只是用來扭曲概率的,使目標可能性集中於一起,從而使目標事象出現的可能性近似於必然性。這也並沒有違反科學原理——這個世界本就是以概率計的,不是么?”

*

這就是現實中“魔法”的原理。她如是說道。

我恍然大悟——“但是,為什麼魔法與科學之間會發生鬥爭呢?”我又說出了一個疑問。

“嗯……”薇薇安表情苦澀了起來,“這個嘛……其實雙方都有原因。”“?”“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得到了你自認為應得的寶物並獨吞時,有一個老古董說‘那應當歸我’;你會怎麼辦呢?”“嗯……”我這下明白了。假使換作是我,我也會和對方幹起來。

這無關理性主義還是神秘主義;這本就是身為人類——同為生物的本能。趨利避害罷了。

那怕你堅稱這是為了你的信仰與“真理”而去奉獻與奮鬥,那也是為了你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戰,也同為“趨利避害”——因為,這亦屬於你自身的“利”,只是披了層光鮮亮麗的外衣罷了。我這麼想着,並且沉下了臉。是啊——管它什麼其它的呢,我們不都還是人類么?

正當我沉思着時,薇薇安突然又冷不丁地冒出這麼一句感慨:“是啊,我們說到底還是人類呢。”“……薇薇安……你,會讀心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