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內部檔案 2203 BWS  FOR EYES ONLY

“這個時代的主人是企業聯合。”——卡拉·杜布切克

所謂的勾結,誕生的幾乎和商業產生一樣早。而企業聯合組織則是這種為了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進行的勾結所能達到的最高級形式之一。中央帝國時代後期,社會變革風起雲湧,而合眾國為了在大對峙中取得優勢地位,不惜培植私人商業資本來利用個人追逐利益的慾望帶動社會發展,這也可以說是莫比斯主義的雛形。

然而,企業聯合所帶來的局面卻比大對峙更為激進——許多意義上,全球各地,出於各種原因被一手扶植起來的大企業們,正在聯合,反過來侵吞國家的權力。這之中又以莫比斯主義最為極端。然而,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維持聯合體的較高國有經濟佔比,大部分國家中,這樣的大企業或企業聯合,都擁有不可小覷的力量。

大企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帝國末期,第一執政錢雲峰發起的“現代經濟改革運動”。事實上,在東西方大對峙的局面下,合眾國完全沒料到劉景去世後代理朝政的錢雲峰會如此大踏步的推進經改進程。帝國通過對西伯利亞的總動員式的第二次大開發以及和東部歐洲建立的深層次合作,在廣袤的荒原上建立了最初的軍工科三元複合體。與此同時,為了在國力上抗衡帝國,合眾國也開始採取擴大社會投資的政策,全面開放私有化,大肆掠奪下游國家。

然而,雙方的不穩定經濟競賽最終在1985年引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其中帝國的衰退由於長期專制和階層責任分配不均而產生了更多的成本,導致局勢空前動蕩。合眾國總統倫納德採取自保和封鎖政策來對抗帝國並轉嫁衰退帶來的成本,是為第一次塵晶危機。七年的經濟衰退導致了全球性的反權威運動和種種思潮盛行,而在帝國境內,由於早期市場化帶來的重重矛盾和個體化傾向,對於“偉大的立憲制度”開始猛烈攻擊,以莫比斯主義者在西伯利亞開發區發動民族脫離運動為起點,帝國的大崩潰開始了。此時的合眾國在倫納德政府的力挽狂瀾中沒有倒台,然而卻也落下了病根——數家“莫比斯主義試點企業”正在以日益強大的勢力干涉國家政權運作,這成了日後“第二次大對峙”的源頭。中央帝國,這個歷史的偶然和必然下產生的巨怪,也在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暗殺、革命和改革后只剩下最後的一批貴族蝸居在克什米爾,徹底讓位於新崛起的國家——共和國(以及後來的聯合體)、莫聯以及紛爭不斷的次大陸國家。

2000年,由前帝國國家以及西方陣營共同組合而成的國際公約組織成立了。這個組織作為調節新千年世界秩序的關鍵機關,在帝國落幕後的相當長的時間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隨着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第二次塵晶危機(NED早期投資的大量耗費與現有私人存量的價位過高),一系列政治變動又開始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歐洲在傳統分權-民主結構難以為繼的情況下,組織起了全面集中的政治體制。歐洲聯邦早期的軍事獨裁和威權措施某種意義上也促進了另外一個大變革:莫聯通過私人佔有的大量塵晶和完備的軍事-工業-科技產業鏈發了大財,莫比斯體制也隨着市場的運作擴展。由於無力抗衡莫聯的龐大經濟體,合眾國開始大肆渲染莫比斯主義威脅,即通常所謂的“第二次大對峙”。但是要清楚的是,第二次大對峙和大對峙有着質的區別,再次不贅述。在整個第二次塵晶危機中,獲益最大的是莫聯與2019成立的拉丁發展陣線,其次便是財力雄厚的私人資本。在塵晶危機極大衝擊政府合法性的前提下,企業聯合的登堂入室成為可能。

企業聯合組織在2079年的戰爭后正式成為世界舞台的主角——北極戰爭(第一次公司戰爭)的交戰雙方是莫聯的楚科奇開採工業和合眾國的阿拉斯加振興集團,他們依賴着各自的軍事承包商在整個北極圈內以小規模交火的方式爭奪豐富的塵晶資源,這實際上已經宣告了2000年ITO框架的鬆動。公司戰爭以雙方的秘密協定和解為結局,而在ITO隨後召開的委員會擴大會議上,雙方的秘密共識通過各自所支持的國家而成為了“國際普遍共識”。在各個國家,大企業的力量都已經開始膨脹,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