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隱去了光芒,初夏的夜空也讓人陶醉。天色墨蘭,繁星點點,江南六月的夜風顯得格外輕柔,細微若柳,溫柔似吻,讓人心曠神怡,悠然愜意。

我已經等了十多分鐘,七點半,吳昊準時到達,和以往不同,今天的白色Polo衫和JEEP的悠閑鞋讓他看起來不知該說是蒼老還是嚴肅。隨即,我讓服務員先後拿來了兩杯檸檬水,它們都產生了清脆的冰塊碰撞聲。

我面帶微笑,“昊哥,你覺得這兩杯檸檬水有什麼不同?”

吳昊仔細地觀察兩杯檸檬水,“靠我這邊的應該更冰一點吧,液化現象更明顯些。”

“那為什麼會更冰一點?”

“這個杯子里放的冰塊比你那邊杯子里的更多吧?”

“錯,應該說,靠近你的杯子里有冰塊,而靠近我的杯子里沒有冰塊。”

“怎麼會?剛剛我都聽到了聲音。”

“這兩杯檸檬水一先一後上來,第一杯是真的有冰塊,產生了冰塊之間的碰撞聲。而第二杯中沒有冰塊,但是由於杯子是金屬,桌子也是金屬,二者相撞產生的金屬碰撞聲被你誤認為是冰塊的碰撞聲,你因為第一次的冰塊碰撞聲默認了第二次也是,並且忽略了兩次聲音的不同。所以最後你才說出靠近你的杯子里冰塊更多,而靠近我的杯子中冰塊更少的錯誤結論。”

吳昊有些不明所以。

我接著說,“中午的時候,我一開始也認為杯子中有冰塊,所以當最後我吃掉表面的檸檬后沒看到冰塊,就做出了冰塊已經全部融化的推理,然而冰塊從始至終都不存在,何來融化一說。冰塊融化正是基於一開始杯子里有冰塊的誤解,所以最終的推理當然是錯的。事實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掉以輕心,默認了虛假的事實,所以之後的推理才會困難重重。我們其實在第一步,就已經掉入了出題人的陷阱。所以在之後所有的推理都是基於錯誤基礎的推理,所有難以解答的問題都是因為它本來就是錯誤的問題,我們真正要解決的不是它。”

我喝了一口檸檬水,接著說:“我們最無法解決的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出題人能在兩周前得知兩周后同學跳樓的時間地點。

第一次,我們就是錯誤地默認了張露的確是跳樓自殺這件事,其實你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看到的也不過是落地后的張露,由於香樟樹的阻擋,加上你當時正在打籃球,所以,她真的跳樓自殺嗎?你也無法確定,但我們都順理成章的認為張露確實是跳樓自殺的,你自己更是將自己默認為張露跳樓的“證人”,這就是出題人的第一個陷阱。

其實警方的立案也一定是發現了張露有不符合高墜傷的地方,從而認為這是一起非自然死亡,明確了這點之後,我們不妨假設她是被人推下去的,那麼她在下落的過程中一定會大聲尖叫呼救,而你說當時只聽見了沉悶的落地響聲,說明她不可能是被推下去的,假設不成立。而她又不是自殺,

說明——她在跳樓之前就已經死了,或者至少是昏迷。如果兇手先用鈍物擊打女孩後腦勺,再把她的屍體從樓上扔下去呢?

或者兇手事先給張露服用了安眠藥類的藥物,再把她從樓上扔下去呢?

據張露的同學所說,她可能有時因心情不好導致晚上失眠,也許她本就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就算沒有,對於法醫鑒定出體內的安眠藥成分也有了一個較合理的解釋。”

我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檸檬水,繼續說:“不管怎麼樣,既然兇手決定要殺張露,那他當然可以在兩周前就確定好殺死張露大概的時間和地點,然後設計讓你成為所謂的目擊張露自殺的證人。

但這種思路顯然無法解決第二個問題,畢竟魏宇當時是活生生的人,你和一些老師也親眼見證他要跳樓的事實,況且這一次的時間地點更加精確。看起來,這一次兇手是真的預知了跳樓時間地點。

但我們仔細想想,兇手其實都不能確保殺人和拋屍的時間,但卻能確保活人的跳樓時間?”

“當然不可能,除非跳樓的人就是兇手自己,兇手深知第一封信只是引子,而第二封信帶來的親眼所見才能真正誘導我們認為他能預知同學跳樓時間地點,誘導我們默認第一個女孩也是跳樓自殺的。所以兇手自導自演了第二齣戲,在發出準確時間地點后,自己在相應的時間地點假裝跳樓,因為他知道你就在旁邊,他只要稍有類似跳樓的行為你就會及時衝上去把他救下來,所以他或許只要通過用欄杆把自己撐上去這個一點也不危險的動作就能達成目的。”

“所以,出題人不過是設計好了殺人時間和自己假裝跳樓的時間罷了。但他卻成功引導我們甚至警察,走向了錯誤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