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座是北天銀河中最燦爛的星座之一,因形狀猶如古希臘的豎琴(划重點)而命名,但並非是由座內星排列成豎琴的形狀。它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列出的48個星座之一,也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所定的88個現代星座之一。

天琴座中心位置赤經18時 50分,赤緯36°。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53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8顆。

在北半球以及熱帶,天琴座從中南緯度開始在視野中消失:織女星只能在南緯50°處出現於地平線上。天琴座的午夜頂點在7月初。從夏季到秋季,從北半球可以看到天琴座,而在夏季,如果你處於溫帶,天琴座幾乎在頭頂上方。從南半球看,冬季可在北方的低空看見天琴座。

星座中最亮最著名的恆星是織女星(Vega),它是一顆光譜型為A0Va的主序星。它距我們只有7.7秒差距,[是一個矮造父變星,光度在-0.02等和0.07等之間變化,光度變化周期超過0.2天。總的來說,它是北半球第二亮的恆星(在大角星Arcturus之後)和全天恆星中第五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Arcturus),半人馬座α(Alpha Centauri),老人星(Canopus)和天狼星(Sirius)。織女星在公元前12000年是極星,並將在公元 14,000年再次成為極星。

織女星被稱為“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織女星是除太陽之外第一顆被拍攝的恆星,以及第一個有清晰的光譜記錄的恆星 。這顆恆星是一顆單獨的主序星,它可以發射X射線,並被一個類似於柯伊伯帶的星際碎片盤包圍。織女星與牛郎星(Altair)和天津四(Deneb)一起,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織女星還與危宿三(Epsilon)和織女三(Zeta Lyrae)形成一個小得多的三角形的頂點。人們能用雙筒望遠鏡分辨出織女三組成的雙星系統,包括一個金屬線星(metallic-line star)和F型亞巨星。危宿三是一個更著名的且更易分辨的雙星系統,甚至可以在良好的條件下用肉眼分開。

天琴座δ( Delta Lyrae)是一個光學雙星,這兩顆恆星幾乎位於織女三以東的同一直線上。 兩者中更明亮,離我們更近的漸台一(DeltaLyrae)是一個四等紅巨星,光度變化大約0.2個星等,光變周期為79天,而較暗的DeltaLyrae是一個由B型主星和未知伴星組成的分光雙星系統。但是這兩個系統具有非常相似的徑向速度,是疏散星團天琴座δ(Delta Lyrae)星團的兩個最亮的成員。 天琴座δ的南部是藍巨星漸台三(Gamma Lyrae),它也是天琴座中第二亮的恆星。

天琴座最後一顆亮恆星是漸台二(Beta Lyrae),它也是一個由藍巨星和年輕B型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這兩顆恆星之間的間距如此之小,以致於較大的藍巨星能夠將其洛希瓣物質轉移到伴星,形成一個半相接的系統。 原本兩者中質量較小的伴星的質量增加了很多,所以它比主星的質量更大, 體積卻坍縮得更小, 且被厚厚的吸積盤包圍。這兩顆恆星的軌道平面與地球相齊,因此雙星系統會出現食變現象,每13天會從3等降為4等, 它的持續時間每年增加約19秒。

另一個易於觀察的變星是明亮的輦道一( R Lyrae)(也叫天琴座13)位於主要星群的北部。它是一個4等紅變星,光變程度可以達到十分之一個星等。它的光變周期很複雜,有幾個不同長度的周期,最常見的是46天和64天。更北面是天琴座FL(FL Lyrae),這是一個更加暗淡的9等大陵變星,在食變期間每2.18天下降半個星等。兩顆恆星都是主序星,主星是晚期F型,伴星是晚期G型。

本星座有天琴座流星雨,天琴座α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出現於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 其中尤以22日最壯觀。

天琴座主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