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後,邱冰月更加認真學習了,但是看到她勤勞的連飯都忘了吃,我的心也十分不好受。

我就越來越多的與她交流,讓她把注意力從書轉移到我上。

後來,邱冰月就像前面一樣成天對我“耍流氓”了。

回到現在……

我們一行人已經到了電影院。

電影園很大,幾乎能容納上幾千人。

我們檢了票就進了電影房裡。

電影房有足足二十排,人很多,可能是因為今天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緣故吧。

“可樂!可樂!”

唐欣穎小聲悶哼着,從袋子里拿出了一瓶可樂來喝。

“欣穎,別喝太多可樂,會蛀牙的!”

我小聲說道。

“什麼嘛……我都是大人了,怎麼會蛀牙呢!”

唐欣穎嘟了嘟嘴,十分可愛。

“電影開了,你們準備好,別錯過前面的內容了,不然後面你們根本不知道講的是什麼!”

張碧欣喊道。

“哦哦哦”

我們兩個瞬間安靜了下來。

還是大姐頭威猛!

唐欣穎小聲嘟囔着,閉上了嘴。

……

下午三點左右,電影院裡面……

“呃嗯……”

我呻吟了一聲。

電影屏幕上顯示着演員的名單。

顯然,電影已經播放完畢了。

我感覺很累,無精打採的伸了個懶腰。

“兩個小時呀……這部電影的播放時間還是挺長的。”

我打開了手機,在適應了後者的亮度后,看了看時間,說道。

“嗯?結束了呢……”

我身邊的邱冰月揉了揉眼睛,一臉睡衣地說著。

唐欣穎仍然那麼有精神。

“我發現這部電影存在着四個科幻的缺陷!”

她說道:

“第一,恆星衰變之後,地表溫度為什麼不變?

我們都知道,恆星的生命是一個時間尺度達百億年之久的演變過程。太陽現在是中年期,也就是開始走下坡路的轉折點。恆星的衰老,是一個先大后小的過程。衰變初期首先是因為氫聚變而產生體積膨脹,當聚變結束后,引力抵抗效應消失,因重力作用就會坍縮,最後變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大一些的可能會形成黑洞。

《流浪地球》之所以流浪,就是面臨著太陽衰變的開始,也就是膨脹。據推測太陽膨脹到最後可能會到達地球軌道。也就是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一個距離地球1.5億公里的火球因為體積增大而不斷接近地球,那麼勢必地球溫度也會大大增加,兩極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水患泛濫。而電影中這些現象,包括太陽變大的現象都沒有解釋或者完美的展示出來呢。實際上,影片剛一開始當得知地球要離家出走的原因之後,本姑娘是很想仔細看看膨脹的太陽到底長什麼樣的?有點小遺憾!

第二,地球停止自轉不可能保持圓形。

星球之所以是圓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萬有引力和自轉產生向心力,才始終保持圓形。這就好比是製作陶器,你沒有個勻速轉動的設備,光靠手捏是不可能圓的如此像個球。地球以1670公里/小時速度自轉,雖然地球是岩石星球,但表面有70%以上的海水。岩石可以停止自轉,但是海水和大氣層不會。一旦自轉停下來,海水和大氣以及地球表面的人會繼續以自轉速度在地球表面瘋狂飛馳。屆時會以摧枯拉朽之勢引發全球風暴、火災、地震及海嘯。結果必然導致崑崙倒懸、江河橫溢、城市毀滅、人或為魚鱉。場面絕不亞於科幻大片《2012》。待災難平息,已不是球形。而《流浪地球》僅僅展示了海水泛濫的中級傷害。

第三,《流浪地球》忘了自己的伴侶!

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是從始至終沒有月球啥事。這就好比是老公要出遠門,給老婆連個招呼都不打,於情於理不合適。

地月關係,絕非現代科技所能完全參透。即使以現在的科技去解釋,你地球要離開太陽家族,不可能不去關照一下距離自己僅僅只有38萬公里的伴侶——月球。

按照愛因斯坦時空扭曲的理論解釋,地球走到哪裡,月球會跟到哪裡。因為月球處在被地球重力扭曲的時空凹槽里。比如你折一隻紙船放在湖水裡,遇到漩渦就會在其周圍旋轉,不會離開。漩渦走到哪裡,紙船就跟到哪裡。地球就是漩渦,而月球就是紙船。

如果劇情稍微調整一下,帶着月球一起走(當然實際上你不帶她,“現實中”她也會跟着走,不離不棄),至少還能在穿越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的時候,替地球擋一下小行星撞擊。縱使跟不了多遠,最起碼在藉助木星引力彈弓效應為地球加速度的時候,當月球運行到地木之間時,在月球上提前設置好火種,讓其撞擊木星引發氫氧爆燃,也不至於讓劉培強去壯烈赴死。

第四,畫面缺一套地下人造生態系統。

4.2光年距離,2500年的旅程(影片大概隱喻的目的地是比鄰星),相當於春秋戰國到現在,如此長的時間尺度,《流浪地球》的表面肯定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必須有一整套完備的地下生態系統(人造陽光、水、空氣及農田,還要有基礎完善的生產設施)。

如果僅靠食物和水源的儲備來維繫旅途生活所需,估計連太陽系都走不出去就全民去世了。換言之,《流浪地球》的流浪過程,也是後世2500年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新常態。所以窮家富路,這個一定要有!”

唐欣穎自顧自的說著,我們幾個都呆愣住了,很久后才換過神來。

“你的物理還是那麼強!”

張碧欣忍住想砸她的衝動,說道。

“那當然!對了,聽月兄,我見你有話要說,你也總結一下這部電影吧!”

“哦,我嗎?”

我愣了一下,然後說道:

“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的文化中,有着厚重的歷史和人文,這部電影之後,我們的文化中,將會擁有星辰大海!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

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中那個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希望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但在電影外的我卻以為,希望這東西,對於現下的我們而言,一樣很是珍貴。

人生在世,只有內心有希望,有嚮往,有目標,有夢想,才有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否則渾渾噩噩的生活將毫無意義,在空虛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費時間。

電影裡面有兩個關於為了希望而奮鬥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在上海某荒廢大樓的電梯里,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犧牲的那場戲,眼見這電梯解鎖下落了,救援隊的剛子用盡全力也要打開電梯門,把年老的韓子昂丟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內心的希望,便是韓子昂得救,即便是犧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結果呢?他真的打開了電梯門,真的把韓子昂丟到了安全區,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電梯給砸死了,可韓子昂得救了嗎?多活了幾分鐘,得到了坐着凍死的機會而已。

這一段看哭的許多人,有的人說這一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許多人文精神,但對於我而已,最讓觸動的是,為了內心的希望,用盡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為之拼搏過後,最後所得到的收穫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運輸火石任務失敗一樣。

可即便是希望破滅,可即便是希望荒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為了這個沒有意義的希望,衝到了最後的行星發動機去做最後一次拼搏,無數已經離開的救援隊掉頭回到了這個沒有任何一絲希望的救援行動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動的。

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沒有任何收穫,卻十分有意義,這樣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為,還是要做的,不說在做的過程之中,或許就有吳京駕駛太空飛船衝過來,為你續上最後一段距離,創造奇迹。就算是最終沒有成功,人生之中為自己認定的事情,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本身就是對人生的豐富,至少可收穫精神的財富。

《流浪地球》和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電影的不同,是我們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現,是傳承!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斷檔的文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傳承的重視,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可以和我們相比了。在電影之中,軍人姥爺,宇航員父親,叛逆卻懂得大局的兒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動體現着家族精神的傳承,而電影之中的整個世界,則是萬億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就電影之中,吳京的話便是,我們還有孩子,孩子還有孩子,終有一天,他們是可以去貝爾加湖上釣魚的。

更為重要的是,傳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現的意義和從前很不一樣了,傳承不是為了什麼發揚光大,傳承不是為了什麼不要忘記,傳承,在這裡,更是為了開拓!一代一代的傳承,繼承前輩的科技,地球的運動軌跡數據,是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園,在新的家園,需要傳承下來的所有知識,科技,人文和道德,傳承過去,是為了開拓未來。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於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八千米高的噴色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吳京駕駛飛船,帶着飛船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為火焰續上了最後一段燃燒的距離。犧牲自己,拯救世界,這一次,這麼做的是中國人!體現的,是人的意志力!面臨滅頂之災,人類不屈不撓,和天斗,和地斗,在絕境之中,永不放棄!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對於看電影的我們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變自己,改變整個世界,至少,是改變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強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做自己認定的正確的事。”

說完,我望着她們若有所思的樣子,微微笑道:

“好啦!別人都走光啦,我們就出去吧,你們不是說要去逛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