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色雪絨花》

世界觀設定

 

目錄

一、世界歷史... 1

1、混沌時代... 1

2、文明時代... 2

二、魔導術... 6

1、魔導術概念... 6

2,魔導術原理... 6

三、大陸的國家與組織... 11

1、奧蘭治王國... 11

2、德里克特聖教會... 12

 

 一、世界歷史

 

混沌時代—文明時代

文明時代:部族時代-王政時代-革新時代

 1、混沌時代

混沌時代是現代意義上的人類漫長的形成期,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在混沌時代的末尾,人類已經結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氏族公社,能夠製造並使用簡單工具,擁有初步的勞動分工。多音節的語言也已經出現。人類在自然界中尚未佔有統治級別的位置。

 2、文明時代

(1)部族時代(部族歷1年-1033年;世界歷1年-1033年)

文明時代的開端是部族時代,就奧希亞大陸而言,整個文明時代與混沌時代的分界線是人類對魔導術的掌握和使用。魔導術的產生和人類的宗教有着分不開的關係,德里克特教的初代大教宗托伊格被認為是可考的第一個將魔導術知識用於現實生活並將其初步整理成體系的人(最早發現魔導術的人已因為宗教對修史的影響而不可考,早期歷史是神本史觀的),之前這種偶然被發現的知識只是處於碎片化和口口相傳的原始狀態。對魔導術的內在規律缺乏深刻認識、僅停留在應用層面的人類將其奉之為神力,並因此產生了德里克特教(意為神的【引導】),以【托伊格四重十字】作為其標記。教會集中管理和研究相關的知識,對魔導術的管控極為嚴格。部族時代持續了1033年,在這段時間內教會是奧希亞(Ousia)大陸的中心,宗教權力與世俗權力綁定,影響着世界的每個角落,甚至能夠影響二十三個信奉德里克特教的部族首領的人選。早期的德里克特教將分散的人類族群統一到宗教的旗幟下,使大陸成為一個整體,對人類發展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在奧希亞原住民形成以一神教為核心的文明時,有一群來自東方大陸的移民也已經乘船漂洋過海,在奧希亞大陸的西南方登陸。他們的文明是和奧希亞諸國的文明完全不同的游牧文明,這一民族被稱為扎波羅什人,他們以“西里爾”為部落的組織形式,居無定所,逐水草而生。

約世界歷800年左右,扎波羅什人在東方的大陸上長年與夏帝國交戰,失利后元氣大傷,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於是他們中一些冒險的部族決定拚死跨越馬匹不能渡過的“黑水”,前往西方的大陸尋找新的土地。由於摩爾達維卡山脈的阻隔,奧希亞的西南部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非開化階段,文明程度不高。當他們順流到達奧希亞的西南部時,能慣善戰的扎波羅什人發現這片以草原為主的土地意外地適合他們居住,於是滅亡了當地為數不多的原住民,在此居住下來。數量僅僅過萬的扎波羅什人在摩爾達維卡以東建立了七個主要的“西里爾”(意為帳篷,引申義為部族),建立了自己的生存基礎。

(2)王政時代(王政歷1年-619年;世界歷1034年-1653年)

扎波羅什人登陸兩個世紀后,在教會的勢力下,各部族結成了奧希亞帝國,大教宗尤里烏斯一世加冕為皇帝,並將二十三個部族分封為諸侯國,原部族的首領則被加冕成為最初的國王和貴族,統領着王國、公爵領、伯爵領等面積大小不一的土地。

帝國的疆域方定,就迎來了第一次危機。兩個世紀內,扎波羅什人口迅速增長,經過幾次內戰,合併成了五個“西里爾”。然而卻在此時,奧希亞大陸西南方發生自然災害,無法承載過多的人口。扎波羅什人的首領巴利·汗遂決定趁帝國內戰剛結束,向西遷移並進行劫掠。兵民一體的扎波羅什人很快就以強大的騎兵滅亡了摩爾達維卡山脈以西的第一個信奉德里克特教的國家——特朗西洛尼亞公國,把所有剩餘的居民一概沒為奴隸,並強迫他們改宗信奉他們的原始宗教,順便把當地教區的大主教剖心處死。

扎波羅什人入侵的消息西傳,引起了各地的震動,也驚動了已經在德里希亞完成加冕的教皇尤里烏斯一世。尤里烏斯一世立刻宣布召集各國諸侯,成立“護教軍”向東討伐異民族,史稱“第一次護教軍”。東方的諸侯無力阻擋巴利·汗帶領的扎波羅什人的腳步,護教軍與扎波羅什軍交戰於羅斯巴赫東部的梅克倫德平原,結果被扎波羅什人長途奔襲的偏師兩面夾擊,大軍崩潰,慘敗而歸,尤里烏斯一世負傷。扎波羅什人一路攻陷、劫掠並摧毀沿途城市,兵鋒直逼德里希亞高原。奧蘭治國王維克多一世率領以奧蘭治騎士為首的護教聯軍與巴利·汗決戰於德里希亞城下,最終殘勝,並將戰線推回了梅克倫德。巴利·汗在此戰中與維克多一世單騎決鬥,身受重傷,最終不治而死,其子無力統合另外四個西里爾,遂由逐步召開的“西里爾大會”決定與帝國簽訂和約,精疲力竭的帝國被迫承認扎波羅什人佔據着摩爾達維卡山脈以西、梅克倫德以東的廣大地區。奧希亞帝國的英雄維克多一世之後死於和第二代教皇尤里烏斯二世暗中指使的羅斯巴赫諸侯的決鬥之中,王國也因為均分繼承製而裂成了三塊,在之後的三百年裡再未統一過。

帝國的第二次到第七次護教軍奪回了被佔領了一個世紀的東部土地,直到攻入摩爾達維卡以東的扎波羅什土地,逼迫扎波羅什人拋棄舊有的部落制形成專制集權國家之後,戰爭性質變為侵略戰爭,兩者持續拉鋸,長期戰爭導致民怨沸騰。因為長期戰爭,大量死人,這時大陸上爆發了大規模瘟疫,人口數量銳減,戰爭被迫停止,而教會的權威也受到了質疑,民間存在着教宗背離信經導致神罰(瘟疫)降臨的說法。人口大量死亡, 人口與土地的比率變得有利於農民,農奴制也瓦解了。因此舊的封建制度開始崩潰,各民族國家和絕對君主制開始興起。貨幣經濟也開始發展。

雖然魔導術的奧義被教會嚴格管控,魔導術研究的精英也大部聚集於教會,但是隨着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世俗力量開始逐步脫離教會的控制;魔導術研究也開始日漸世俗化,諸侯國各政權以地方教會為幌子,用國力扶植進行魔導知識研究,將其納入國家行為體系。而對原初教義的理解分歧也使得教會自身產生了分裂,一部分人認為應當遵從最初的教義,繼續研究複雜的魔導術式,並且拒絕將這力量的精髓擴散給世俗世界,保持其純潔性;另一部分人則自命為革新派,認為應當將神賜予的魔導術作為福音散布給人們,藉由術式的簡單化、組合化製造魔動機械,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而事實上也不乏想佔有魔導術秘密的人)。教會的分裂使其權威受損,革新派更是和世俗力量聯合,逐步擴散研究成果,魔導術在世間的應用一日千里,其研究水平也直線上升。魔導機械的普及化、大型化、工業化大大提升了人類生活水平,滲入社會每個角落,並且改變了戰爭形態。在這段時間內的社會變革被稱為【魔導革命】。

魔導革命間接引發了世界歷1407年從宗教爭端上升到世俗勢力大混戰的【教法戰爭】,舊教會勢力被擊敗,新教會勢力完成了與世俗世界的融合,奧希亞帝國的政教合一體制逐步瓦解。

王政時代末期的兩百年,由於教會力量的式微,奧希亞帝國解體。以北方的奧蘭治王國為首的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七十年戰爭】,原本的二十三個諸侯國經過吞併和分裂最終僅剩七個,加上在大陸中央僅剩彈丸之地的教會城邦,世俗力量的王權發展到頂峰。國土最大的奧蘭治王國慘勝,成為大陸的霸權國。奧蘭治王國的首相塞巴斯蒂安-德-盧昂借舊王朝的衰落奪取了全國政權,舊王朝的勢力被放逐到奧蘭治中部的丘陵地帶,奧蘭治從南方的首都加斯科尼遷都到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盧昂,奧蘭治進入盧昂王朝時代。

(3)革新時代(革新曆1年-;世界歷1654-;奧蘭治歷654-)

在革新時代,教會已經失去了對世俗世界強大的干涉力,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精神象徵存在。日益發達的魔導術研究已經證明魔力的來源是魔礦石而非神的意志,而魔礦石的產生也是由於自然界的能量循環。德里克特教當年賴以立威的力量——魔導術,如今反而為自己掘好了墳墓。但是德里克特教仍然是全大陸信眾最多的宗教,對於世俗社會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

以宗教為核心的舊有的價值體系發生崩潰,人類藉由自身的力量走向個體的自由,是這個時代的大趨勢。如果說王政時代的主題和王權與教權的較量,那麼革新時代的主題就是抱持着人文主義的資產階級和王權之間的較量。

在這一時代,魔導術研究從政府壟斷行為進一步擴展到民間,除了像奧蘭治這樣的保守大國仍然壟斷着魔導術的研究,新興資產階級主導的【新魔導革命】使相關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出現如雨後春筍,魔導研究的中心變得平民化,其應用範圍和安全性變得更加廣泛和可靠。

進入革新時代的標誌是羅斯巴赫民主共和國的建立。在爭霸戰爭中落敗的中部鬆散聯邦諸侯國——羅斯巴赫聯合王國,在戰後國王的權威蕩然無存,鬆散的舊王權制度解體。由於該國北靠海岸,又有諸多良港,商業經濟發達,遂產生了民主聯合代議制的萌芽,舊日的各邦推選出了統一的聯合政府,以民眾選舉的總理為國家元首,實行任期制,將原來作為顧問機構的議會上升為國家權力機構,議員由各邦民主選舉選出;並且出台了大陸歷史上第一份成文憲法《托爾斯滕森憲章》。羅斯巴赫聯合王國變成了羅斯巴赫民主共和國。

新體制的建立使得羅斯巴赫西方的王權大國奧蘭治產生警惕,但懾於羅斯巴赫依附的東方大國西里爾帝國,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其動手,但兩國之間關係緊張,惡意滿滿,展開了長期的關稅戰和外交攻擊。在羅斯巴赫民主共和國建立的一百年裡,國力急速增長,並且建立了全大陸魔導士、魔動機械比例最高的軍隊,令大陸的舊王權國家恐慌。終於在世界歷1770年,奧蘭治王國與羅斯巴赫共和國通過扶植各自的殖民地傀儡政府,進行了一場長達9年的代理人戰爭。羅斯巴赫一度將奧蘭治逼入絕境,但奧蘭治又憑藉強大的國力扭轉局勢。最終兩國的艱難地戰平,簽訂《聖塞巴斯蒂安合約》。在這場戰爭中,魔導術和魔導機械已經被大規模投入戰場,雖然奧蘭治憑藉傳統的騎兵部隊也取得了很大的戰國,但是一個由魔導術主導的時代已經不可避免的到來。

這場代理人戰爭雖然沒有直接蔓延到奧蘭治本土,但是對奧蘭治的國力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奧蘭治國內的矛盾逐步浮上水面,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組成的革命派(激進分子)與改良派(溫和分子)勢力開始抬頭,舊的奧蘭治王權開始搖搖欲墜。

經過了十年之後,進一步壯大的羅斯巴赫王國通過夾在自己和奧蘭治中的鄰國弗蘭德斯公國的繼承權問題,向奧蘭治挑起了戰爭。奧蘭治王國軍先發制人,向羅斯巴赫本土進軍,結果被羅斯巴赫軍在內線作戰中擊敗,損失慘重。羅斯巴赫軍反守為攻,打着輸出自由平等的旗號一舉攻入奧蘭治王國本土。

 

 二、魔導術

 1、魔導術概念

魔導術,顧名思義,最初的意思是將魔力從魔礦石中導引出來的法術。但這只是魔導術的狹義概念,廣義的魔導術指的是[用人體內的生命力激發並引導魔礦石中魔力,再將釋放出的魔力進行性質和形態變化,為人類所用]的知識。因為人類掌握激活與導引的方法在前,掌握塑形和變化的方法在後,所以這門知識的名稱沿襲最早的稱謂,稱之為魔導術。這是一門人類憑藉自己的意志驅使並使用魔礦石內魔力的學問。人是魔導術的施術主體,以魔力為客體,對其進行對象性的認識和征服(包括使用與改造)。2,魔導術原理

(1)魔力的本質與來源

雖然被稱為[魔力],但魔力的來源並非神話和宗教中的神魔,[魔]在這個詞中取的詞義是[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極言在人類早期社會時魔力神奇、無法理解的特點。

魔力作為奧希亞大陸上的文明運行、發展的力量基礎,其本質是一種能量。純粹的魔力是未經形式、性質分化的原始質料,是純粹的、穩定的能源。能量在整個大陸環境內的總量是一定的,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循環;而魔力、生命力等不同狀態的能量,其總量根據能量轉換的反應而此消彼長。

一般來說,魔力主要蘊藏於奧希亞大陸地下的礦脈——魔石礦中,被開採出來的魔石被人們成為魔礦石。魔礦石呈半透明的紫色,當魔力蘊藏在魔礦石內,處於穩定狀態;而當魔力被激活時,穩定狀態被破壞,魔力將從魔礦石中逸散出來,並且根據環境影響、與其他力量的共鳴等複雜因素髮生形態和性質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釋放能量;魔力耗盡的魔礦石將變成和大地性質無二的沙土,但因為尚含有微量未耗盡的魔力,仍會帶有淺紫色,只有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分辨出來。

魔力也存在於空氣中,由於其性質比較穩定、總密度比較小,所以一般不會因為在空氣中進行的魔導現象而引起大面積的連鎖反應;魔導現象造成的魔力(能量)消耗也會隨着自然環境中空氣、水和土的循環作用,重新轉化生成礦石,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目前已知能夠引起魔礦石共鳴,產生激活效應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生命力],其次才是[術式],如果說按下一個按鈕就能釋放魔力,那麼生命力是按按鈕的手,術式是按鈕。人的生命力事實上是另一種不穩定形態的能量,長期處於緩慢的持續激活狀態,保存在人體的框架之中,逐步消耗,釋放能量,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也可通過人體釋放出來。當處於激活狀態的生命力與純粹的魔力接觸時,會充當催化劑的作用,加快魔力的激活和反應速度,產生形態和性質變化。生命力一般集中在人體內,人的血液史生命力存在的最突出體現。

人的生命力對純粹魔力的影響是最直接有力的,魔導術的最基本原理,就是人類用生命力啟動[術式],術式再激活並控制魔礦石內的純粹魔力,同時通過作為能量的生命力與魔力共鳴,催化這一反應。生命力與術式,是人憑藉自我意志控制魔力的兩大關鍵。

(2)生命力與術式對魔力的影響

在說生命力的作用之前,必須要說到精神力對生命力的驅動作用。

精神力即來源於人的自主意識的強烈的、集中的意志,人的意志越強烈、越集中,精神力就越強。精神力是人的自我意識的產物,是人的意志的集中體現,而精神力本身不是一種能量。但是精神力的集中不等於情緒的高漲,甚至很多時候要求人的心情儘可能平靜,因為激烈的情緒反而會擾亂意志的集中。經過一定的冥想訓練的人,可以讓情緒的高漲帶動意志的強化,這種行為被稱為[同魂]。但這也是很危險的舉動,因為精神力的一頭連接着生命力,另一頭往往連接着純粹的魔力,在同魂狀態下稍有差池,魔力會逆向湧入人體,輕則身體受創,重則引發爆炸。

人類可以通過精神力引導體內的生命力與術式接觸從而啟動術式,同時催化魔礦石對魔力的釋放。但是一般來講,要實現這一過程,需要人體、術式和魔礦石三者間的直接接觸。在非接觸的情況下啟動術式需要定向釋放出非常大量的生命力,一方面需要非常強大的精神力來保證生命力的定向釋放和控制,另一方面生命力釋放的過程是不可逆的,生命力離開了人體,就無法再原路回到人體內,這對人體也存在着巨大的損害;而且,失去生命力的人體會激活自保的機能[氣球效應],本能的阻止生命力的進一步釋放,這種行為無法通過人的意識來阻止,就像一個人不能屏住呼吸把自己生生窒息而死。

傳說中,通過某種極為複雜的方式可以暢通無阻的釋放生命力,但是理論上這樣做帶來的結果只能是自殺。離開人體的生命力因為是激活狀態的,在離開人體的瞬間會根據人的意志直接產生形態和性質的改變,但是在[氣球效應]限制下,也基本沒有人能順利實現[把生命力當魔力用]這一做法。

生命力是帶有目的性的、啟動術式的火種,被啟動術式則激活魔力,並充當魔力激活的瞬間將其形式化的模具,決定魔力進行何種性質變化、何種形態變化、以及變化的劇烈程度、複雜程度、變化方式,對激活瞬間的魔力進行塑形。就好比使用蜂窩煤,精神力是拿着火柴的手,少量生命力是充當火種的火柴,煤是蘊藏着魔力的魔礦石,而術式則是把煤壓製成蜂窩形狀的模具。

術式是人類在對魔導術的研究過程中總結出的符號性的規律,不同的符號決定着魔力的變化方向,符號的複雜程度也決定着魔力變化的複雜程度。比如當生命力通過[升溫]的符號時,被激活的魔力就會轉化為提升局部溫度的能量,甚至引燃附近的物體。但[升溫]也可以進行更為複雜的變化,比如緩慢地提升溫度、迅速的提升溫度、提升一定量的溫度、不均勻的速度下提升溫度之類。反之亦然,也可以通過[降溫]的符號凍結周圍的物體。

術式的結果是[產生現象],而非製造出某種元素。不存在能使魔礦石直接轉化成火的術式,而實現爆炸現象的術式可以是[升溫],也可以是[空氣流動],也可以是[分裂]。

術式的發現經過了漫長的時間,也讓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能一個用來點火做飯的術式,在其確定的過程中曾經燒死過很多魔導術研究者。因此精通魔導術的魔導士是很受人尊敬的。(“士”是一種尊稱,比如騎士,比如辯護士,比如醫士。類似於日語中的“先生”一詞。)

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術式一般用混雜着魔礦石製成的顏料畫在一張小面積的硬卡紙上,在進行魔導術時將其置於魔礦石上面進行接觸,另一面接觸人的身體,就可以驅動精神力進行施術。但是術式本身是一種符號形式的文本,也可以用石頭壘成巨大的法陣,甚至可以用人組成的陣型施放魔導術。人、地形、建築等等都可以組成術式,只要符合一定的形式。

術式集中體現了人類對魔力控制的技術,術式的複雜程度也反映了一個魔導士對魔力控制的理解程度的深淺。術式的啟動還需要對精神力的一定控制,一個對術式理解淺的人無法啟動一個理解深刻的人創造的複雜術式,反之理解深刻的人基本可以用精神力啟動一切簡單的術式。魔導術造詣高的魔導士甚至可以創造並啟動多個術式組合成的[系統術式],各個術式同時經由複雜的原理運作,實現非常複雜的現象。控制精神力是一門學問。

創造術式的要義是[精確]。魔力的變化十分微妙,稍有不慎,結果就會謬以千里,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物品損壞。因此精確的創造和修改術式是魔導術的基礎之一。

(3)魔導具

魔導具是通過魔導術實現其主要功能的器具。魔導具的應用範圍幾乎涵蓋了人類行為活動的每個角落,從個人日常生活到大規模的社會行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魔導具。

會使用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顯著特徵,而對魔導術的掌握,無疑是人類走向自然界的統治者地位的重要一步。就產生順序來看,[魔導具]是[魔導術]派生出的概念,但是魔導具的產生大大擴展了魔導術概念的外延,甚至反過來對魔導術本身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首先魔導具的產生有力的強化了人們對魔導術力量的控制。人們可以通過魔導具這一實體對魔導現象進行掌控,集中發揮魔導術的便利性並且減少使用魔導術的風險,趨利避害。比如用一整塊魔礦石引火不僅浪費而且容易出危險,把周圍的東西一併點着;但是薪棒(現實中對應火柴)只需要直徑半個指甲大小魔礦石加上一根牙籤長短的小木棍,就能安全的點燃取暖和做飯的柴草,而且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將其踩滅在腳下。

其次魔導具的產生大大擴展了魔導術的應用範圍,並且提升了人類的生活水平。過去能將魔導術使用在交通上,使其作為一種輔助行動的手段的人,不是頂尖的魔導大師也是千里挑一的專家,因為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非常複雜精密的術式來完成控制,而且在施術期間還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否則不但不能便捷的到達目的地,甚至還會有性命之虞。但是魔導列車和鐵軌的出現使得相對安全的長距離大規模交通運輸成為了可能,而這在過去很可能要憑藉幾十個高水平的魔導士(對於一個小國來說,這幾乎可以算是一代人的積累。)通力合作,冒着很高的風險創建非常複雜的術式才能做到。相比之下,魔導列車只需要花錢去打造列車、鋪設鐵軌,對司機和其他乘務人員的培訓也可短期完成。魔導具的產生,顛覆了很多社會領域舊有的行動方式和規則,使得魔導術研究在應用領域的研究突飛猛進,儘管在過去純粹魔導理論的研究才被認為是高尚的正道。

最後,魔導具的成熟引發的[魔導革命],改變了王政時代中段以後的魔導術研究的方向和重點。魔導革命前的魔導術是德里克特教神學的僕從。魔導現象是顯現的神跡,魔導的力量是神賜予最虔誠的信眾們的恩惠,研究魔導術也是神官們通曉教義之餘使自己更好的服侍神明、傳達神明意志的工具。所以教會的態度是[只有純粹的魔導學研究與實證才是這門學問的正確方向],很多試圖將魔導術的進階知識傳遞給一般民眾、方便其生活的人都被指控[褻瀆神明],當作瀆神者受到審判,。神官以以[神的牧羊人]自居,妄圖以精深的魔導術作為帶來創造和毀滅的強大力量來控制一般信眾。

 

 

 三、大陸的國家與組織1、奧蘭治王國

(1)地理環境

奧蘭治王國地處奧希亞大陸的西北方,陸地的北方和西方是【比什切克海】,和羅斯巴赫民主共和國控制的【科林次大陸】以及周圍的【冰群島】隔海相望;西南方是奧蘭治和羅斯巴赫共同控制的殖民地【奧利斯通】;東臨弗蘭德斯山脈北段,南方與伊特魯里亞王國接壤。

奧蘭治北部佔全國面積約五分之二,地勢稍高,為山地丘陵帶,氣候偏冷,四季較為分明,耕地面積不大,但礦藏、森林和石料豐富,並且位居【法爾西昂河】上游,水運便利,是工業區;中部佔全國面積約五分之一,土地平坦,又有法爾西昂河支流流經,是季風草原帶,畜牧業、紡織業發達;南部佔全國面積約五分之二,氣候溫暖宜人,水熱條件好,是平原丘陵帶,從南到北經濟類型由耕地過渡到熱帶種植園,是重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

奧蘭治的氣候對其經濟發展較為有利,但有時會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弱點。中部和南部氣候較為極端,易發旱澇災害;北方又多發地震,易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即便如此,奧蘭治的經濟條件在全大陸仍然處於前列。

(2)、經濟狀況

奧蘭治在部族和王政時代就以農業立國,佔據着全大陸少有的肥沃土地,耕地面積全大陸第一,作物產量高,國土面積也居全大陸第二,因此人口數量也多。傳統的、以土地作為生產要素的自然經濟在奧蘭治十分發達。奧蘭治北部開發的程度較低,人口也較少,但魔導革命發生后,北方的工業潛力也被發掘出來,一度成為大陸第一的經濟體,這也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人口大遷移,經濟重心逐漸移至北方,興建起了盧昂等大的工業城市。

(革新時代的經濟狀況有待細化。)特產也要提一下,其中一個是奧蘭治產酒,北方產糧食釀造的烈酒密特朗,南方產葡萄等水果釀造的果酒尚博丹。

(3)、政治體制

奧蘭治的政區分為十五個行省,其中北部五個,中部三個,南部七個。(盧昂,王畿地區;聖-克勞德,上貝松地區;勒熱納,下貝松地區;

奧蘭治的首都有兩個,盧昂王朝之前的正統王朝均建都南方的加斯科尼,而盧昂王朝則遷都北方大城市盧昂。加斯科尼作為中央政府直轄市繼續承擔南方政治經濟中心的功能,名義上是作為王室成員的封地,但是王室成員一般不住在加斯科尼,小片的莊園和領土由地方官員代為管理。中部的維爾納夫是在革新時代后崛起的全國第三大城市,七紡織業、畜牧業在大陸上很有名氣。

奧蘭治的封建時期比較長,和東邊的羅斯巴赫地區一樣,長期處於中部德里克特教會聖領的操控之下,再加上均分繼承製的傳統,經常陷入分裂和互相攻伐的狀態,而且是教會的重要財源。直到教法戰爭前的一個世紀,才因為教會勢力衰微而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回收教會土地,由王權政府任命神職人員。奧蘭治在教法戰爭前期屬於舊教會陣營,向東與羅斯巴赫聯合王國交戰,但中期支持舊教會的國王被暗殺,支持新教會的國王上台,整合了國內原本處於分立狀態的各勢力,直接對舊教會反戈一擊,徹底摧毀了舊教會的勢力,並且向南奪取了舊教會領的大片土地,最後率先攻入聖城德里希亞,滅亡舊教會政權。

奧蘭治有着充足的先天條件形成中央集權民族國家,因此一旦從教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就迅速形成了堅實而強大的專制王權體系。國王身兼國家的政治領袖和教會的名譽領袖,宗教事務被置於內閣的大主教團管理之下,來自不同教區的多位大主教地位相同,首席大主教雖然是教團領袖,但與其他大主教平級。

 

 2、德里克特聖教會

    (1)起源

魔導術的使用是人類走出混沌時代走向文明的標誌,而德里克特一神教的核心是對魔導現象的崇拜,因此最初的信徒基本都是一些或運氣好或天賦異稟的人,他們的生命力與魔礦石的力量發生了呼應,能夠激活魔礦石使之發生魔導反應。由於對魔導行為過程中的這種特殊體驗缺乏認識,難以進行解釋,因此在人類社會早期,魔導術的神秘現象與體驗催生了德里克特聖教。

德里克特教的誕生是奧希亞大陸部族時代開端的標誌。其作為宗教的產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宗教體系正式確立的象徵性事件,是初代教宗“神諭使”托伊戈一世在大陸中心康斯坦丁高原上召開【德里希亞大會】,通過《德里克特信經》確立了德里克特一神教的核心教義、教會的組織形式,並宣稱教士作為神的使者在宗教、世俗兩個領域均擁有崇高的地位。此次大會還改舊城康斯坦丁為德里希亞城,作為大陸教權的中心,“最接近神的地方”。

之後歷經一千多年的反異端“凈化”運動,大陸上的原始自然崇拜、其他偶像崇拜、多神信仰基本銷聲匿跡,大陸基本統一(除摩爾達維卡山脈以東的土地,此處居住着遠遷而來並征服了這片土地的扎波羅什人,他們早於奧希亞諸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西利爾王國】。)德里克特一神教成為整個大陸權力體系運轉的核心,統治着民眾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生活,教會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組織行為世俗化的政權:奧希亞帝國。儘管部族時代最初的統一隻是形式上的統一,但用單一宗教文化統合民眾思想的行為,在客觀上為結束各勢力隔絕分立局面、促進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階段性的貢獻。

(2)兩次分裂與三大教派

截至奧蘭治緋色雪絨花革命的時代,德里克特教會曾經出現過兩次分裂,在歷史上共分化出過三個教派:奧希亞正教派;統稱為【諾瓦派】的各革新教派;以及正教會被驅逐出德里希亞、流落到維爾納王國后發生本土化,教義被修正的維爾塔瓦正教派。

德里克特聖教會的首次分裂是在王政時代后的三百年左右,即奧希亞帝國建立的三個世紀以後。盛極的聖教會由於內部腐化墮落而日漸失去人心,而他們對待核心教義和魔導術的保守僵化的態度阻礙了人類社會的正常發展,相對高級的魔導術民用化、產業化作為歷史階段的需求難以阻遏;在王政時代的前兩個世紀,發生了七次由中央教廷發起的對東方信仰多神教的異民族扎波羅什諸部落的【護教聖戰】,結果最終兩敗俱傷,不但客觀上促成了扎波羅什人西里爾王國的建立,還造成了巨大的經濟、人力損失;再加上民族主義、人口數量增加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關係變革,使得各地本土教會的勢力日漸站在世俗勢力這一方,提出更多的利益訴求,最終導致聖教會分裂。新教會的主張主要體現在修正教義、允許用地方語言翻譯《德里克特信經》並進行宗教儀式、改變魔導學研究方向、允許部分魔導知識擴散並形成產業、更多的世俗化並給予教士更多世俗利益等部分,總的來說追求宗教的革新和世俗化,這些行為本質上是民族國家出現後為重新分配利益而對帝國中央政府提出的要求。

因為教會革新派本身是從奧希亞正教會內部逐漸產生的,而且各地形成勢力派別的時間早晚不一,所以無法確定新教最早誕生準確時間。但教會革新勢力真正有組織的走到政治舞台的台前來對正教會宣戰,是在1406年的《十七條聲明書》事件中。

《十七條聲明書》事件發生在伊特魯里亞地區斯卡拉市,斯卡拉分教區的大主教公然提出聖教會根據自身利益任意解釋信經,長期壟斷神賜予人類的魔導術,背叛了信經的精神,斯卡拉分教區將脫離德里希亞中央教廷的統屬,獨立行使教會職權。作為中央教廷伊特魯里亞直轄區的邊境大城(因此得到奧蘭治勢力的背後支持),斯卡拉的獨立像是一枚在大陸上空爆炸的炸彈,引發了之後各地的民族主義運動,也引來了中央教廷的鎮壓。終於在1407年,羅斯巴赫王國的諸侯普森多夫公爵聯合北部新教諸侯,對南部支持中央教廷的諸侯(包括選王洛依滕公爵領)發動戰爭,德里希亞中央教廷也在第一時間表態宣布開始第八次護教聖戰,責成屬下各路諸侯組成護教軍,出兵羅斯巴赫討伐異端。而後代修史時將這場戰爭稱為【教法戰爭】,意為聖教中持不同意見者之間發起的戰爭。

 

舊正教派滅亡后,其中與新教派合作的殘餘作為諾瓦派的一個分支,成立了政教合一的奧希亞聖教國,作為各新教派名義上的領袖,事實上與其他教派地位平等。

其教義是原始的天人合一、物我一體、存在和思維的同一化,講求對人神融合的神秘體驗(主客融合,物我融合,讓自己的精神和魔礦石融合併激發其中的力量,這種體驗一定程度上正是傳統魔導術的精髓與要義)。後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抬頭,並在其指導下形成了理性和科學實證的精神,引發了魔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