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者和某位文科的女生聊天时,她说过中国古代对蔷薇的开放度远远高于现代,为什么现代会出现恐同现象。

其实,古希腊和古中国一样,社会上都对蔷薇的开放度较高。但是,没错,关键在这,古希腊是把女性当做什么工具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古希腊人眼里,蔷薇才是爱情。古代我们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大老婆一个,小妾可以有许许多多;古代把女性当成什么大家心里有数,所以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却对蔷薇十分开放。我个人认为,任何不符合社会现状的思想都很难被广泛接受。

当然,不全是婚姻制度的原因。实际上,婚姻制度不承认蔷薇并不影响蔷薇留下后代,也不会与传统传宗接代的思想相互违背。以作者并不广泛的历史知识,恐同的观念最早应该是开始于近代,也就是佛教之后,外国宗教再次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盛行的时候。至于某些宗教里是怎么看待蔷薇的,大家心里也清楚,在此不再赘述。还有一点很重要,佛教在进入中国时,并不是以暴力战争的形式进入的,而是在当时汉朝的主导允许下进入的,其自身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本土化了。补充一句,秦朝时就有佛教的传教士了,不过被秦始皇给阻拦了。

近代,西方宗教因为战争的胜利,开始了传播,其被本土化的程度很低。这就导致了和五月花号后人宗教信仰的很大区别,五月花号的清教徒原本就是改革派,理念和传入我们这的西方宗教在一开始就有很大不同。其结果,就是改革派对蔷薇的反对力度不高。

嗯,碎碎念的多了,就当作者说了一些不太有用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