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2月4日,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

“横滚,然后70°爬升至两万五千米。”

无线电中传来了塔台的命令,我随即偏移操纵杆,调整差动平尾和副翼,米格-25硕大的机身开始向左侧翻滚,低空稠密的气流让低空性能不怎么看得过眼的米格-25剧烈震颤。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操纵一架苏联战斗机,尤其是传奇中的传奇——米格-25截击战斗机。

据基地人员介绍,这架米格-25是在伊拉克缴获的,她被伊军埋在地下,从沙子里挖出来之后,装上机翼直接就能起飞。她原本被保存在航空博物馆里,5年前秘密拆解之后送到了这里,作为超音速航电验证平台服役至今——要知道以客机为平台的验证机,最大速度只有米格-25的四分之一。

这架米格-25的航电和飞控系统,前前后后被拆装了三十余次,为此,英国皇家空军还不惜下重金从俄罗斯买来了这一型已停产的飞机的全部图纸。从她身上撷取来的航电和飞控设备,包括“捕手-E”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网”有源相控阵雷达、“犀甲虫”四度冗余电传飞控系统、“维京人”电子干扰机等等。基地人员都亲切地称之为“米契沃尔”,这是俄语“流星”的意思。

为了适应测试需要,米契沃尔经过了一系列改装。在机翼与机身结合处加装了大型边条翼、在翼前安装扰流片以提高其低空亚音速下的机动性,并换装了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发动机,节省出更多空间以拓宽油箱并安装后视雷达和告警-干扰一体机。得益于飞控系统的改进,米契沃尔的舵效比她出厂时好得多,于是她的垂尾也被缩小了一半,并在垂尾尖端安装了类似于EF-111的电子对抗舱,腹鳍则是被保留了下来,以提高起降低速段的安全性。内部的改装更是彻底,操作系统完全换成了北约式的,连苏联传统的中置操纵杆也被移到右手边,二期还拓宽的座舱,将这件单座米格-25改成了双座型。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来这里之前要改飞魔改版狂风了。我和沃克驾驶了两个月的狂风ADV(防空截击型)在设计上和米格-25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以截击大型低速低机动性目标的。狂风虽是可变后掠翼飞机,但机动性并不出色,和进行了气动优化的米契沃尔差不多。狂风在模拟沙盘里表现出的强大电子战能力,正是米契沃尔的真实写照。

尽管有着诸多修改,她饱经沧桑的不锈钢机身和历经三十载都不曾脱落一颗的铆钉,仍然夸耀着她不羁的血脉——源自于从那个疯狂、恐怖、弱肉强食的时代的暴力美学。她就像一位出生于乌拉尔崇山峻岭之中的斯拉夫姑娘,狂野、美丽、致命。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同样适用于这些形容词的人——那个自称马卡洛夫的佣兵首领。

从距离海平面不到一千米的高度爬升到两万米高空,仅仅用了不到一分钟。这惊人的爬升率甚至超过了曾创下世界纪录的“条纹鹰”。当我打开加力加速飞行的时候,米契沃尔像是活了一样,飞得越快越容易控制,第一次,我操作战机达到了两倍音速,而且还是在大角度爬升状态下。随着高度越来越高,我觉得我来到了世界之巅,尽管我被加速度紧紧压在座椅上,但我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轻盈,这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畅快心情,只有驾驶米契沃尔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大气层之上才是米契沃尔真正的家,她不应被低空所束缚。

高度两万五千米,天际是一片蔚蓝,纯净的蓝色,再向上便是航天器该去的地方了——但是,米格-25还可以继续升高,而米契沃尔的升限更是达到了三万六千五百米,直逼YE-166M(一种未量产的米格-25发展型)的三万七千六百五十米。

米契沃尔,真是……太棒了!

“到达指定位置,运行状况良好。”我向塔台汇报。

“航电无异常。”后座的沃克接着说。

“收到,接下来自由空战。”

““啥?!””

指挥员的话让我和沃克同时傻眼,再次呼叫塔台均无回应。看来我们是突然被丢进了空战演练中,而且是无地面支援的模式。

米契沃尔身处两万米高空,下方的空域有非常大的雷达盲区,而且还不知道敌方的配置。现在我的感觉就像是被丢进了捕鱼笼里的狗鱼,空有一身力量,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沃克,把雷达调成VSR(边测距边速度搜索方式)模式吧。”

“好。”

VSR模式对于迎头飞来的目标,如果对方与本机有一个高的逼近率,那么VSR模式即使在侦测远距离上的小目标时也有很好的性能。

我让米契沃尔进入大半径盘旋,以使雷达波束可以360度全方位扫描。

“高度太高了,雷达下视的效果不佳,下降高度吧。”

“用不着,就让他们爬上来找我们。”

“高空高速这一套……你不会想着跟他们玩狗斗吧?米格-25根本不隐身,尾喷管又是超级明显的辐射源,流星导弹的射程可是有90公里的!”

“他们要是从90公里以外的地方绕过来就飞到叙利亚去了!”

“下降高度吧,听我的!”

“不好意思,现在操纵杆在我手里。”

“啧!”

后座传来了相当不文明的声音,随后平显上的“TWS”光标变成了闪烁的“VSR”。

改变了模式之后,雷达立即发现了目标。同时告警器也响了起来。

一架飞机在距离本机40公里的地方,正向本机接近,同时本机与敌机的俯角也在不断缩小,可以判断对方是以爬升接近中。

流星导弹的上射能力还没有达到20公里,敌机若是想用流星导弹攻击米契沃尔,就不得不拼了命地爬升。

米契沃尔停止盘旋,向敌机的方向俯冲下去。我们之间的高度差至少有一万米。对方慌慌张张地发射了流星导弹的模拟信号,被米契沃尔直接用机载雷达自带的干扰功能消灭在雷达屏上。

敌机慌慌张张地改变了方向,不断变大的角度显示它是在急速俯冲。

米契沃尔机身翻转,进入俯冲,紧跟敌机。以每秒500米的速度靠近地面,米契沃尔的银翼撕开了云层,眼前出现了如天空一般蔚蓝的海面,以及一架台风战斗机橘红色的尾喷口。

从发现到火控锁定,这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米契沃尔与台风之间的距离,从三十公里缩短到了10公里。我毫不犹豫地发射了一枚AIM-9X“先进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

台风拉起机鼻,大角度爬升。响尾蛇的信号随即消失在地面的反射波里。

米契沃尔也开始拉机头爬升,并没有做任何减速措施。米格-25静稳定的设计使其无法同时满足高速低速状态下均有良好操控性的要求,在低空状态下,骤然升高的空气阻力会让米格-25即使开加力也无法到达2马赫以上的速度,其庞大笨重的身躯存速性能也不好,所以必须使米契沃尔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

但这又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从俯冲到爬升的转换所绕过的半径比台风大得多。

我将操纵杆向后拉到极限,巨大的G值透过抗荷服压在我的身上,我用力绷劲身体,收紧腹部的肌肉,夹紧双腿,用尽一切手段对抗黑视。

紧接着,一道亮银色的闪光从透明座舱盖的一角一闪而逝,那是台风战斗机,它比米契沃尔更快地改变了机头的指向。

两秒钟后,米契沃尔亦调转了方向,扶摇直上。然而我惊异地看到,台风又朝我俯冲下来,并且用机炮向我开火。

那架台风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两秒钟就翻转过来,这怎么可能!

“它是怎么从垂直向上变成垂直向下的!”我大吼着询问沃克。

“我怎么会知道!”沃克同样吼了回来,“你动得这么厉害,雷达没办法持续跟踪!”

“光电呢?!”

“一样!”

对头飞行了不到三秒,米契沃尔和台风交错开来,没时间思考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了,再次让米契沃尔上下反转追击敌机,和海面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又一次,台风在我的面前来了一个超高G值的爬升。我也不甘示弱,再次重复了上一轮的筋斗机动。当我从高G值机动带来的黑视中恢复过来,将机鼻指向天空时,那架台风竟然又俯冲而来。

这台风是开挂了吧!

俯冲的台风呼啸着掠过米契沃尔,我咬紧牙关,再次追了上去。

这场空战从两万五千米一直打到了五百米,一个不允许犯任何错误的高度。

低空空战是飞行员的下下之策,当飞机与海面只有咫尺之距时,空战的规则就改变了。有两件事威胁着我:其一是敌机,其二是海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加致命——毕竟模拟信号不会真的钻进驾驶舱把我从“一个”炸成“一滩”。

垂直方向受限,可供飞行员选择的选项也减少了,利用高度优势俯冲脱离或者恢复速度,这些选择都没有了。

米契沃尔现在还保持着的只有速度优势,而台风机动性和敏捷性更强、转弯和筋斗的半径更小,再这样下去,米契沃尔超凡的垂直机动能力也救不了我了。

然而就在这时,俯冲至最低点的台风突然改出了,它没有再对头向我射击,而是贴着海平面飞向远方,将后机身暴露给我。

也许是台风的驾驶员操作失误,又也许是台风的剩余功率不足,面对着难得的机会,我不假思索地追了上去。

就在我追到台风的身后,火控雷达紧紧咬住台风的瞬间,后座的沃克突然大叫起来:“8点钟方向!我们被咬尾了!”

“什么?!”

我把平显上的雷达显示屏切换到后视雷达,发现另一架台风战斗机正策划着向米契沃尔俯冲而来。

原来如此!台风并没有开挂,米契沃尔一直在和两架台风交手!

“为什么只发现了一架!”

“你傻么!现在开台风的人比我们更了解这架米格-25,躲到雷达盲区还不是小事一桩!”

说的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敌人占尽了优势。我有理由相信,其中一架台风从头到尾雷达都没有开机,刚才那架改出的台风也只是引诱我咬尾的诱饵。

现在,第二架台风步步紧逼,准备拿下我的人头。米契沃尔暂时还可以用干扰机自保,然而一旦被台风追到机炮射程之内,恐怕只有AT力场可以救我了。不幸的是,以现阶段人类能达到的科技力,还造不出AT力场来。

开加力逃跑是一个选择,但是我前面还有一架台风,把我当成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如果我加速逃离的话,就会飞到前一架台风的前面,成为一个轻易到手的目标。

30毫米机炮正指着我的后脑勺,我只有几秒钟来做出反应。

距离海平面只有300多米,俯冲是死路一条,转弯的话,敏捷性更好的台风也能轻易地跟上。要想脱困反杀,还是得出奇制胜。

我使米契沃尔抬起机头,同时侧向推杆到底,米契沃尔翻转机翼,做了一个桶滚,避开台风的准星,同时减缓速度。但这样还是不够,在桶滚的过程中,米契沃尔强行拉起机头,增大攻角。沉重的机身在攻角增大的情况下,阻力大增,一时间速度骤减。台风虽然也采取措施减速,但无奈台风的气动布局比米契沃尔好得多,迎风面积也小得多,减速不够快而冲到了米契沃尔的前方。

是时候送上回礼了。

俄制23毫米机炮的炮口正好怼在台风的尾喷口上,根本连瞄准都不需要,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把台风打个对穿。

“弓箭手,你死了。”

塔台发出了命令,随即,第一架台风撤出了战斗。

接下来就是难题了,米契沃尔被台风拉进了劣势空域和速度段,而台风的空速也一点一点地加上去了,被迫减速的米契沃尔甚至连唯一的速度优势都失去了。

必须速战速决才行。

“沃克,你手动调一下干扰机,发一个欺骗信号过去。”

“你傻了吗?台风又没有开雷达照我们,发欺骗信号有什么用?”

欺骗式干扰,就是本机接收到敌方的雷达信号之后,用干扰机加以调制后发射出去,使敌方雷达接收到错误的信号,导致雷达无法判断本机正确的位置。这套系统本来是用来对付有回波接收装置的雷达系统的。

“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在敌机右后方设置一个假的雷达信号。”

“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就在沃克把假信号发出去的瞬间,台风突然拉起机头、倾斜机身向左上方爬升而去,滑进了米契沃尔的射击线。

瞄准器中,台风机背的投影面积几乎与实际面积相等,我自信地扣下扳机,请它洗了一次机炮淋浴。

“枪骑兵,你也死了。”塔台如此宣判到。

“我的天哪,你是怎么做到的?”沃克惊奇地问。

“科技是把双刃剑。”其实我心里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过看来这次,我的运气要比台风好一点,“现在的雷达告警器的雷达波接收机做的太好了,十年前的防空雷达接收机也就这个水平,告警器的预警范围太广、灵敏度太高了,就连干扰机发射的欺骗信号也能接收并且处理。”

一般情况下,飞行员会提高告警器的接收阈值以降低虚警率,但现在是演习,而且台风已经被米契沃尔追到视距内了。我赌台风的飞行员会把告警器的灵敏度调高,这样就会对欺骗信号起反应了。

正当我想和塔台联系请求返航的时候,好像是预知到了我想说什么似的,塔台指挥员联络我说道:“演习尚未结束。”

“还有啊……”我无奈地叹了口气,“一波一波过来送,感觉有点蠢啊。”

“你省省吧,要是一起上的话,现在被塔台召回的就是我们了。”无论什么时候,沃克都不忘和我唱反调。

米契沃尔开始爬升,在接敌之前,得想办法让米契沃尔尽可能多的积累能量。

高度上升至一万米,雷达告警指示灯亮了起来,几秒钟之后,警铃响起,米契沃尔被锁定了!但是,雷达上没有看到敌机。

这次是隐身飞机啊,想必是F-35了。

沃克把米契沃尔的六部干扰机调到最大功率,并反向定位了雷达波束射来的方向。米契沃尔倾斜机翼向左转了一个弧度,然后以一个半滚倒转逼近F-35可能所在的空域。

让米契沃尔与F-35玩超视距空战可没有胜算。

米契沃尔先绕纵轴滚转到机腹向上,然后我后拉驾驶杆做向下的半筋斗动作,在垂直面内绕横轴改变俯仰角180°机鼻向下垂直俯冲。

这个机动中稍稍包含了一点危险性。米契沃尔现在的速度逼近两马赫,从一万米高空中俯冲下来,飙升的速度会让气流压紧舵面,造成舵效降低而无法轻易改出,这就让飞机有了一头栽进海里的可能性。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高度下降到五千米的时候,测速表上显示米契沃尔的速度达到了2.4马赫,此时的飞控系统变得异常迟钝,我甚至无法拉动操纵杆。米契沃尔每改变一度的俯角都像是在做慢动作,以至于我看到两架F-35正朝米契沃尔下降的航线飞来时,我都无法让米契沃尔避开。

“你是不是撞机撞上瘾了!赶紧躲开!”沃克气急败坏地大喊道。

“要是做得到的话会不躲吗!”

米契沃尔的飞行姿态迟迟不肯改变,照这样下去很可能直接与F-35装个满怀。

F-35的驾驶员也发现了这个危险,慌忙开始规避,但其中一架显然是慌了手脚,反而朝米契沃尔爬升过来。

呼————————

米契沃尔与F-35穿身而过,最近的时候恐怕连十米都不到,呼啸的气流声隔着座舱也能听到。而后,我成功将米契沃尔稳住,在距离海平面100米左右的高度改出。

那架F-35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4马赫飞行的米契沃尔,裹挟着的高速气流打乱了F-35的飞行姿态,它如落叶一般摇摇晃晃地下坠,差点拍在海面上。

“剑士,立即返航!”

塔台发出命令,终止了可能产生了机体损坏的F-35的演习任务。

但是,米契沃尔和另一架F-35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分出胜负。

通过告警器和后视雷达的指示,我得知了F-35现在在米契沃尔后方约三公里处,米契沃尔现在的位置十分不利。

低空不是米契沃尔的地盘,但我不可能拉机头爬升,把硕大的机背暴露给F-35的雷达。米契沃尔只得一路狂奔,试图甩开F-35的追杀。

然而,没能甩掉。

猫捉老鼠的游戏持续了三十多秒,我觉得米契沃尔载着我把整个塞浦路斯绕了个圈儿。渐渐地,一览无余的海面被雾气弥漫,我心生一计,驾驶米契沃尔钻进了海雾之中。

这片雾气,是我反败为胜的关键。

-----------------------------------------------------------------------------------------------------------------------------

武器介绍:

米格-25截击战斗机

本体长这样:

世界上第一款速度超过3马赫的作战飞机苏联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设计思路在米格-25身上达到了顶峰。机身大部分结构采用了不锈钢,相比于铁幕对面美国的SR-71,机身的材料加工难度、制造成本、故障率等等都更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和广泛部署,可以说是苏联在70年代最成功的战斗机。

但这一型战斗机,执行截击任务的次数寥寥无几,甚至不如它的竞争对手——“客机杀手”苏-15,倒是侦查型号经常满世界飞来飞去。甩掉了导弹的传说就是侦查型号创造出来的。这是由于苏联整个防控体系不完整所致,截击机太过依赖地面引导,以至于米格-25空有600公里的作战半径,却只能在300公里内执行截击任务。

作为一款过于强调单一任务的功能型战斗机,在服役后马上进入三代机时代的大环境下,米格-25颇有几分生不逢时的遗憾。不过,对于广大第三世界来说,米格-25或许是它们唯一一种挑战禁飞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