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黄黑相间,会飞行的毒物

黄蜂,是巨大化以后,少数几个没有选择增加甲壳厚度,而是全力增加速度的灾害。由于甲壳的厚度仅足够支撑巨大化的身体的重量,腿部的支持力也很弱,基本已经变化成飞行特化的生物。而相应的,没有厚重的甲壳的束缚,黄蜂拥有所有灾害中都一流的飞行速度。

巨大化以后,黄蜂依然保持着那个显眼的黄黑相间的体色,以此彰显自己的危险。灾害化在主要的身体结构上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似乎对于黄蜂来说,原本的身体就已经是很适合捕食的了。坚实的头部,细长的触角,外凸的复眼,巨大的口器。稍稍膨大的胸部,带动巨大的膜翅,相对而言却没有过分粗大的腿。稍稍比率缩小的腹部,出去消化,已经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了。而在这腹部的末尾,有着它最危险的武器,尾针,一根连着巨大毒腺的尾针。

和那些还保持着杂食食性的近亲不同,黄蜂已经完全放弃了对植物性食物的需求,转而完全的依靠肉食。也是这个原因,黄蜂还获得了本不属于昆虫的感觉器官,开始能探知热源。这对于要在丛林中捕食的黄蜂来说非常重要,丛林的茂密植被几乎可以覆盖掩盖所有生物存在的痕迹。对于在空中进行观察的黄蜂,只依靠视力和嗅觉来探知猎物的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黄蜂获得了热能感知,而成为了最为可怕的捕食者之一。

而由于身体的增大,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原有的对方向的辨识也难以保证黄蜂在食源地和巢穴之间来回。为此黄蜂增强了原本就有了,对气味的利用,变得和自己的近亲一样,制造一条气味的通道,从而往返于食源地和巢穴。

对于黄蜂来说,不需要自保,只要不断的进攻就可以了,这是作为世代捕食者的自信。这种自信造就了现在这幅模样的黄蜂,一种以速度助长自己凶恶的生物。最高拥有40米的秒速,而且可以在空中悬停的飞行器。就算没有装甲保护,那种从空中下来的急速俯冲也是那以应对而且致命的。

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的黄蜂都是群居型的,也可能是因为独居型的黄蜂的数量偏少,繁殖期暴露时间短,对人类的敌意较低之类的原因而没有出现在人类面前。

群居型的黄蜂,一般由一只蜂后和若干的工蜂组成。和近亲不一样,这些工蜂是有生殖能力的,但是由于没有交配,而不能独立生殖,不能生殖的工蜂便会听命于蜂后。而介于灾害化以后的黄蜂,即使在寒冬也有活动能力,蜂巢中诞生雄蜂的频率十分之低,几乎就一直处在让蜂巢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黄蜂最大的威胁,不在个体性,假如是独立的黄蜂,即使拥有迅速靠近及剧毒针刺的攻击,在进行攻击时是必须紧贴对象并停下来的。这种攻击模式在只有一个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应对的,黄蜂最大的威胁是其数量。黄蜂一般会以编队的形式进行活动,主要有捕食队、巡逻队和不定时出现的建筑队。其中巡逻队的威胁较低,一般是单只或两只,但这些巡逻的黄蜂很少会降落地面。捕食队是威胁最大的,通常由五到八只组成,集群攻击一个目标的话,极难防御,而且通常都有极强的攻击性。而建筑队只在巢穴扩张时组成,数量不定,但是只会采集植物纤维,没有攻击性。

而黄蜂最危险的情况,是蜂群暴走。有时,整个黄蜂巢会陷入狂乱,并出现所有能行动的黄蜂全部向着一个方向编队飞行的情况。这种队伍会袭击沿途的所有生物,捕食也好,不捕食也罢,所有沿途的生物都会被杀死。而这种暴走的原因,至今没有解明。

黄蜂是比较优秀的食物,除去腹部后端的毒腺,身体的全部都可以食用,而且甲壳偏薄在解体时比较容易。至于毒腺,和近亲的酸囊不一样,毒腺本身并不具有巨大的压力,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排除毒液,所以即使毒腺被击破,腹部被污染,毒液也不会继续向其他部位扩散,只要去掉腹部,其他部分仍可以食用。

和其他肉食性的灾害一样,黄蜂不适合养殖。养殖的性价比极端的低,而且黄蜂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虽然使用气味通道,但是对同伴的识别却不依赖气味。所以幼虫期还可以控制,一旦进入成虫期,会直接成为威胁,所以没有人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