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书评:评《三〇一室无一人》

文章分类:书评  作者:文学少女茶茶丸   发布时间:2018-10-26 14:41

作品名:三〇一室无一人

阅读原作:https://www.linovel.net/book/101988.html

作者:三日月待宵

书评作者:文学少女茶茶丸


书评:套皮人情剧的蜕变——从入职记到异色推理
出于安利目的,我先对我眼中《301室无一人》的特色做个总结:
1.以当代中国高校为背景,在城市环境,校园生活,人物面貌等方面给人以超群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2.加入现代司法理念指导下构建的审议体制,不仅带来了新鲜感,并且将公义确立为事件调查的主导视角,校园里的事件在这个视角下获得了更强的严肃性。
3.校园中的体制毕竟和公检法不同,强制性较弱,对人事的定性更为困难,摇摆的余地也更大,在个特殊的领域里青少年的思考,动机,情感和制度代表的公义,理念相互交织,增添了谜团的维度。
4.作为思维挑战的元素并非是解明犯人或是作案手法,而是错综的人物关系及动机。
接下来逐卷谈谈对这部作品的观感。
看完第一卷后,我心想不出所料,这是一部披着推理皮的人情剧。
第一卷的主要事件看似是施铭外宿案,实则是司思仪这个主角真正融入学生会这个集体的故事。
这似乎是作者由于能力有限做出的无奈之举。主要证人不配合调查,施铭作为当事人基本上拒绝沟通,另一个怀疑方向即要求惩处施铭的老师则根本没有露脸,这样的事件仿佛是一团稀薄却顽固的迷雾,既让人使不上力驱赶它,却又始终盘踞在人心里让人无法顺意。而学生会正是在这样一团迷雾中经历了一次矛盾重重,一波三折的新人整合工作。
但是至少在人情这一方面,它的设置相当出色。以一个事件,三种观念自然驱动了事件进展中人物之间层层展开的矛盾。
效率至上注重功利的司思仪与推崇逻辑理性,我行我素的夏千夏在一年前尉迟语嫣的事件中初遇,正是在这起事件中正文里尉迟语嫣表现出的特征成型了——极度崇拜夏千夏,对男性,老师持不信任态度,对受害者的感同身受(以及是301真正的女主角)。
之后的发展可谓顺理成章。
通过考验加入学生会对司思仪来说只是顺势而为,他的心中对夏千夏仍存芥蒂,这种恶感在入职后没有消解,反而由于夏千夏的随心所欲进一步发酵,夏千夏对此则并未察觉,这是二人关系的第一层错位。司思仪入职考试中的表现让夏千夏有所期待,然而实际上,他对学生会职责与理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这是二人关系中的第二层错位。因为这两层错位,司思仪在入职后的第一起事件中屡屡碰壁,他的行动既没有取得成果,也没有得到认同。夏千夏也意识到期待落空的落差,因反复产生的摩擦失去了平常心……
至于尉迟语嫣究竟起到了怎样微妙的作用,我想了想还是没必要讲得太细。
这种堪称严密的关系构筑,当成一种另类的解谜也是别有一番趣味,因犯人身份暴露,取证调查过程枯燥,犯案手法显然不值得期待而感到失望的读者,我强烈建议你们以这个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
再说说第二卷吧,如果说第一卷是不出所料,第二卷可以说令我大吃一惊。
开篇就抛出了密室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以本格推理式的详尽的场景描写,将现场出色地带入了读者的脑海。后续对调查取证的详述,密室机关的构建实验以及最关键的,庭审环节的加入基本上满足了我在第一卷中落空的期待。
经历了第一卷迷雾般的事件后,这些元素简直就像一股清新的风。这次的事件也就随之拥有了不错的实感。个性鲜明关系复杂的三位当事人则使事件进一步丰满起来。代表被害者的樊新知及其主动,是他引出嫌疑人,并数次主动和学生会接触推动调查进展,这种设置比起第一卷要有力太多。
开头抛出的密室谜团看似一目了然,却又疑点丛生,走入死巷后又绝处逢生,最终却发现不过障眼法而已。更为完善的推理元素只是更加优秀点缀和调味,令人感兴趣的仍是学生会针对事件的思索与争辩,他们是否以严肃的态度面对职责和自己的心情,他们如何理解探究当事人的关系,又如何定义并抵达自己心中的正确?
结论是第二卷没有放弃高校学生人情剧这一特色,同时在推理相关元素上得到可谓飞跃般的补强。
其它诸如使用香香鸡的梗代替神秘语癖,并且用得更加活泛又或是最终的HE让人开心一笑之类的优点就不一一列举了。
至于第三卷,它带给我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我兴致颇高,认为它的趣味性超过第二卷。然而读完后,我认为它的余味并不好。
它的复杂程度可以说远超第二卷,我相信,在利用动机和人物关系于故事中构造谜团这一方向上,作者已经有一些想法,而这一卷就是一次尝试。
(提示,以下包含剧透)
事件的前半段是针对学生会成员的恶性攻击事件,这一部分虽然简明易懂,但是颇具紧张感(而且加入了我最喜欢女装环节),而当事件进入后半段,从第一次庭审开始,尉迟语嫣成为作案者洛时雨的协助者开始,事情就变得颇为复杂,洛时雨的真正动机以及她攻击学生会的目的构成了谜团的第二层,为了整合两起事件,使得整个过程合理化的种种推论则构成了谜团的第三层,包括作为第一层的攻击事件,构成三层的动机和人物关系又各有差异,它们相互嵌套,足可以作为一项推理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我提及的数字顺序,实际上是第二层和第一起事件结合衍生出第三层,再同第二起事件结合衍生出第一层。
分析起来,事件相关人物是洛时雨,冯开进,尉迟语嫣及其它学生会成员。
其中,洛时雨是事件最初的谋划者,她的动机是无法忍受父母不合带来的家庭暴力,她的计划则是利用校外活动时间进行抢劫并由冯开进检举她从而强制她住校生活。
显然她的目的没有立即达成,这导致事件延伸到下一步,即针对学生会的袭击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剧情,看起来她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会的敌意并吸引与她同病相怜的尉迟语嫣的注意力,推动学生会检举她来达到目的。
但是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学生会必须检举她校外抢劫的事件才能达到目的,攻击学生会的必要性存疑,第二无论她是否成功达到目的,袭击学生会会导致她遭受另一项处分,第三她希望吸引尉迟语嫣作为协助者来达到她的目的,袭击学生会与之背道而驰。
我们再次回到她的目标,她看似需要学生会作为她的协助者,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请求帮助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第一请求帮助的风险较小,第二即使没有成功,并不会影响她之后的计划,一旦她攻击学生会,学生会对她的检举就是公事。选择直接攻击学生会风险较大,若要之后再向学生会求助,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第二层要如何通过第三层导向第一层,如何解释她攻击学生会的动机?
虽然小说中强调了洛时雨走投无路的境况,但是显然她长期经受家暴,没有理由让我相信她突然间忍无可忍,精神失常,小说中也没有提及她有抑郁或是自虐倾向,需要寻求对自己不利的条件,同时两起事件间隔三个星期,她理应由思考的余裕。
所以这里必然有合理化的动机存在,洛时雨选择攻击学生会这一高危选项,应当是有某个人向她提供了足够可信的保障。根据已有线索来看,这个人极有可能是冯开进。他有条件和洛时雨接触,有能力提供保障,更有动机去攻击学生会。
这也许就是连接一二层间的推论,冯开进和洛时雨完成了一次交易。
这样一来,只剩下一个曾经提出过的,非常微小的问题——为什么洛时雨不向学生会求助?她有足够的事件考虑,也找到了学生会内潜在的支持者,她打工的位置允许她和学生会成员有更频繁的接触……那么,为什么她选择直接和冯开进合作,而不是在先做一次小小的尝试呢?
(剧透部分完)
我找不到一个太好的答案,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瑕疵,但是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构筑上的失误。我们常说瑕不掩瑜,但是我很难这样看待一部推理小说,是的,至少我现在可以把《301》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来期待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动机和人物关系来构筑谜团实属不易,要同时保证戏剧性和合理性就是难上加难。第一卷到第三卷,我从作者身上看到了相当的进步。他或许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推理范式,尚不完美,但是足够精彩。


加载中, 请稍后
头像
表情
发表书评 发表评论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评论成功

0条评论
只展示书评
加载中, 请稍后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表情
输入满200字时可切换书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