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ate/stay night》到《Fate/EXTRA》 —— Fate系列的延伸

文章分类:轻之文库专栏  作者:金一   发布时间:2018-03-12 16:34


Fate系列这两年各种动画游戏层出不穷,本就不俗的人气更加高涨。就在今年1月,《Fate/EXTRA》游戏改编的动画作品《Fate/EXTRA Last Encore》开始播放。但与观众老爷之前所期待的有点出入,第1集播出后原作玩家、原作爱好者、系列爱好者、系列霸者、月厨们没有一个看得懂这作到底在说什么。暂且将电波系总监督新房昭之的风格放一边,毕竟想分析他的意图那是徒劳的,好在系列构成里还有Fate系列的原创者奈须蘑菇在,奈须蘑菇则又是代表原作公司型月的意图,如果能推测出他在想什么,进而了解创作团队的意图,那么或许就能明白这一太过电波的动画具体想要表达什么,以及这部作品、甚至Fate整个系列将来的走向。


起源:型月与Fate

Fate系列的历史说长不长,2000年以后才诞生,是个标准的“零零”后;说短也不短了,十多年差不多就是一“代沟”的时间——对于足够年轻的人群来说对Fate的世界也许就是手游《Fate/Grand Order》那些。那么多年的的发展,型月的创作团队构筑了整个Fate世界,而这一世界差不多也成了贯通型月所有作品的结点。作为业务跨动漫游的二次元宅向公司型月的当家作品,Fate系列的历史也就是型月公司整个从发迹起一路发展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想要了解Fate,就必须要知道型月的过去,以及型月与Fate系列的关联。


说起型月,可能“零零”后生人对它的印象并不是太深刻,但是对于那些新世纪前后已经略有人生经历的人群来说,型月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跟奇迹联系在一起。三大同人奇迹这个说法已经尘蒙已久,“老人”们应该还能记得这说的是月姬、寒蝉、东方三个系列作品。现在除了东方依然是那个东方外,月姬和寒蝉早已商业化。而月姬系列的原创团队就是型月,或者准确的说是现在商业公司Notes的前身同人社团TYPE-MOON(型月)。

由一个同人社团发展到现在日本业界数一数二的公司,用“同人的奇迹”来形容型月的发迹史一点都不为过。1999年型月社团由武内崇与他中学时代起的友人奈须蘑菇组成,这两个人迄今为止都还是Fate系列创作的主要人物。社团的早期作品是月姬系列,这一系列虽然对于型月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但要是展开又是长篇大论,所以只要知道是这部作品奠定了Fate系列乃至整个型月世界的基础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极富槽点的人物设计。

2003年型月开始转型商业化,依照奈须蘑菇的建议采用了他所创作的小说名《Notes》作为公司名,而TYPE-MOON则成为了公司下面的一个商标,所以在一般情况下Notes就是型月。其实作为大人气的游戏制作的同人社团,商业化在当时是很自然的情况,很多拥有中等以上人气的游戏制作方大多都选择了商业化道路。寒蝉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启商业化作品,只是没有激进到直接在社团的基础上建立游戏公司。反而是一直坚持不商业化的神主非常另类,不过这个内容也离题太远,不再多说。

之所以型月敢于这么激进,其底气就在于作品的人气,月姬系列以及之后的衍生作品月姬格斗系列(MELTY BLOOD)为型月凝聚了重要的人群基础。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起了一个谈论型月作品的氛围。型月即使商业化了,在同人界的人气也是爆炸性的,新开发的《Fate/stay night》一经公布就获得了众多关注,发售后同人卖场依然是重要销售阵地,以至于每次参加CM(comicmarket)就会造成大批人员排队购买,主办方不得不单独给型月划定一个区域。

作为第一部商业化后的作品,《Fate/stay night》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事实上武内崇和奈须蘑菇对这作都倾注了相当的心血。这作剧本是奈须蘑菇早年所写,虽然按照奈须蘑菇自己的话来说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中二之作”,但若是要引起同是中二时期的同人爱好者的共鸣,这样的选择却是最好的,事实上之后《Fate/stay night》的二次创作同人文一直出到现在,以至形成了特有的文学现象。此外新作也沿用了月姬系列的世界观设定,似乎可以看作前人气作的延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前作玩家人群,为刚刚商业化的Notes挖到第一桶金。

在另一方面武内崇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人设的特长,以月姬为蓝本,将其中人物打散重铸。并且在多年的同人制作过程中,了解了玩家人群的偏好方向,将月姬系列中受欢迎角色的特点加以保留和放大。《Fate/stay night》中的人物大多可以从月姬系列中找到影子,比如伊莉雅和莲,连服装都有相似之处,但在性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新的人物设定更为“服务”玩家,造型的色气程度都提升了一个八度,没有了月姬中类似公主的服装这种被不少人吐槽的不足。

其实最重要的是型月他们赶上了个好时代,这一时期正好是上日本开始大量换装Windows系统的时期,同时带来的就是日本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月姬也好,Fate也好,剧本和设定虽然本身有可取之处,但更为重要的是开创了话题和给予了足够多用于讨论的内容。月姬系列面市之后,相关话题就层出不穷,Fate也是延续了这个过程。而正是这些原作之外的话题,保持了作品的长久热度。


开端:命运之夜

总之Fate系列的故事就这么展开了,《Fate/stay night》作为全系列的起点,以及被复刻再演和各种致敬最多的系列作品,要论及任何一部冠以Fate名号的作品,这部初代都是绕不过去的坑,所以多少也要说明一下这部作品的简要情况以及它所开创的Fate基本世界。

Fate系列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奈须蘑菇中学时期写的文艺作品,而这一始终未完成的作品后来也有了《Fate/Prototype》的名字,乘着系列的风头也出过一个短片,作品人物在手游中也有存在。至于故事内容,简单来说原型作品的主体思想其实和月姬很相似,都是围绕公主与其选定的男人间的互动故事。


所以说Fate企画开始时间是先于型月转型还是敲定要转型才打算制作的,这个没有非常准确的说法,不过就结果来看,《Fate/stay night》确实是型月转型后的支柱型作品。作为一家刚从同人小作坊转为正式商业化的公司,型月在开始还是延续了同人团体的特征,《Fate/stay night》最初的电脑游戏还是一部18禁作品。虽然不否认18禁作品里也有佳作,但是在日本业界的眼光里18禁跟不入流是划等号的。

然而这正是型月决策的稳健之处,型月是作为同人界的顶点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所以业界的眼光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些捧场和花钱买游戏的玩家老爷们才是衣食父母。一方面因为有足够的玩家基础型月才有底气这样安排,型月是顶着商业化公司之名两只脚全伸在同人的泥坑里起步的;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稳健选择促使型月走上务实的发展道路,这对今天的型月公司来说也是重要的传统。


其实从今天的眼光来看,《Fate/stay night》的故事很老套,少年与异世界穿越而来的少女的冒险故事,少女最后回到了原来的世界。但是《Fate/stay night》剧本的强大之处就是充分利用了文字冒险游戏的分支剧情,将人物的命运分别放置于多个分支之中,只有至少将几个主线都走一遍才能够确切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作品体现的是多人的命运但名字不用复数“Fates”而用“Fate”,就是因为这些命运是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不可抗拒的天命。

因此不通过游戏就无法真正了解什么是《Fate/stay night》,这也成为了推广初代游戏的难处。要扩大玩家群体,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宣传一个18禁游戏总有那么点难以启齿的地方。在游戏之外所能使用载体无非是小说、漫画、动画,其中最有效的还数动画。《Fate/stay night》2006年就改编为了TV动画,而且吸取了月姬动画化的一些经验,动画基本还原了原作游戏的Saber路线,在穿插中是尽最大努力提示到了一些在别的路线中的重要剧情。但是如果单独去看动画恐怕是无法理解这种作品怎么会成为那个时期的热门游戏,何况还是18禁游戏。

《Fate/stay night》的漫画在2006年也开始刊载。此后最重要的是去掉18禁内容的游戏《Fate/stay night [Réalta Nua]》在2007年终于登陆了PS2平台,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型月才可以算是正式开始转型为商业公司。不过《Fate/stay night》的脚步并没有停滞,为了在其他媒体平台向广大爱好者展示初代游戏的剧情,也为了向更广大的人群介绍Fate系列,初代游戏的其他路线故事的作品陆续开始上线。


2010年UNLIMITED BLADE WORKS远坂凛路线作为剧场版开了个头,2014年到2015年,《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TV陆续将这一路线补齐,加上之前动画化的《Fate/Zero》多少提及了一些圣杯战争的起因,到这时才有了从游戏以外一窥初代完整“Fate”的手段。2017年10月,剩下的间桐樱线《Fate/stay night [Heaven's Feel]》电影第一章放映,这条路线补全之后,Fate初代游戏故事的全貌将基本展示完毕。不过在原作游戏中各路线里不同的选择,依然对应着40多个其他BAD END,某些细节要品位还是只能通过游戏。此外还有《Fate/hollow ataraxia》这种为满足粉丝需求而追加的番外续作的存在,这些内容看起来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只能通过游戏来品位。


构成:基础世界

作为Fate基础世界的确立,在《Fate/stay night》以及其直属衍生周边以外,《Fate/Zero》是第二重要的作品。《Fate/Zero》最初是连载的小说,2006年底开始连载,相比2004年才开始发售的《Fate/stay night》,这部前传式的作品来的可谓相当的早。与当时的其他Fate作品不同,这部作品并非是由奈须蘑菇亲自执笔,而是由现在著名的“爱的战士”虚渊玄完成的小说。


说起虚渊玄,可能非月厨会表示这个名字比奈须蘑菇更熟悉。老虚可是游戏公司Nitro+的知名人物,同时也是四处出没的独立编剧。虚渊玄这个名字与克苏鲁神话以及猎奇虐杀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在2006年,远在《魔法少女圆》播放前,虚渊玄还只是一个在非主流游戏界小有名气的作家。凑巧的是2011年播放的《Fate/Zero》动画则恰逢虚渊玄因为《魔法少女圆》一炮走红,蹭着这个热度纯属意外,这不得不说是Fate系列又一幸运之处。

粗糙的来讲《Fate/Zero》就是《Fate/stay night》的前传,讲述了10年前的第四次圣杯战争,原本是作为故事起点的存在,命名为Zero应该就是这么一个初衷。早先《Fate/stay night》在创作初期设想了相当多的剧情,也有不少废案的存在,奈须蘑菇很有可能是从第一次圣杯战争一路设定下来。《Fate/Zero》的骨本故事线,应该也是早就定下,而老虚只是最后的执行者。

《Fate/Zero》的创作有两个重要任务要完成,一当然是把自己的故事讲完整,二就是联系上《Fate/stay night》的一些预设剧情。从成果上来看,这两点完成的都不错,但是结合起来就显得不那么完美,这主要还是虚渊玄和奈须蘑菇的执笔风格差异所造成的。相比于奈须蘑菇设定与细节的处理,虚渊玄则更关注整体故事的宏大,在虚渊玄的笔下,一个完全与正义挂不上勾的正义使者卫宫切嗣被描绘了出来,炸大楼炸飞机这种手法也是奈须蘑菇做不出来的。因此读者如果没有完整体会到初代游戏的一些细节的话,恐怕会对这一颠覆性人物感到不适应。

另一方面,虚渊玄的个人喜好也充斥在作品里,在Nitro+那边他就反复使用过的克苏鲁神话素材是其中最明显的。而作为一个历史宅,老虚对于征服王伊斯坎达尔也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喜好则流露于字里行间,在充满了阴谋与算计的故事中,伊斯坎达尔与韦伯这对阳光组合意外成为了故事的影之主线。此外虚渊也是通过了伊斯坎达尔之口,将他个人对权力与霸道的理解表达了出来,虽然三王会议对于Saber日后“Fate”的影响并没有达到前后连续贯通的程度,这点不足还是靠日后的《Fate/Apocrypha》补充的,却是成为一窥老虚思想的窗口。

就一部做品来说实在承载不了这么多的内容,这一填坑作最后还是挖成了一个新坑。《Fate/Zero》没有成为真正的起点,对于圣杯的起源以及间桐家的故事并没有达到完美解说的程度,尤其是圣杯的起源这一关键点,《Fate/Zero》也只是提到了由三大魔术家族所创造的程度。虚渊玄自然只是一个执行者,原始创作人物奈须蘑菇才是解答这一切的关键,那么奈须蘑菇又是怎么想的呢?

随着《Fate/Zero》小说的完成,《Fate/stay night》的世界就基本构筑完成,相比于之后的作品,这一世界观也被称为Fate系列的基础世界观。前面也提到过,《Fate/stay night》在创作之初有着大量的废案的存在,这些废案有的完成度相当高,有的则有不错的设定,有着再利用的价值。但是基础世界已经很完美,甚至《Fate/hollow ataraxia》都给了一个不错的结局,此时要再利用废案,无非就是故事的重启或者是再编新故事。加上《Fate/stay night》本身因为创作太早,剧情在2006年之后就开始显得太过老套和时代脱节,也就是原作有了缺憾之处,这种情况就为使用另一种方式重新演绎圣杯战争故事的企画出现铺平了道路。


创新:外典伪书

Fate基础世界之外的作品目前主要有2作,《Fate/Apocrypha》和《Fate/EXTRA》,手游《Fate/Grand Order》的故事线还不完全,而且将来剧情的发展处于未知状态,所以暂不归入其中。从2004年到2009年,除了一些小品类作品以及外包到其他制作公司的单发作品外,型月基本上都围绕《Fate/stay night》在制作周边,虽然在小说、漫画以及动画领域各有不错的发展,但是作为一家游戏公司来说这显然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新的游戏制作理所当然要被提上日程。

以目前所知的情报,《Fate/Apocrypha》和《Fate/EXTRA》就企画开始时间是很接近的,这样安排是型月是打算搞多线开发还是有意准备的备胎,这也无法考证,不过从前者是外包的网游而后者是掌机游戏这点来看,双修的可能性要大一点。但这两作是同期不同命,《Fate/Apocrypha》并没有达到足够的完成度就被下线,但作品的设定和内容则被保存了下来,同时型月还物色到了东出裕一郎这么个人物,此乃后话。

《Fate/Apocrypha》的计划暂时被封存,2010年面世的只有《Fate/EXTRA》这部游戏,也就是现在放的动画《Fate/EXTRA Last Encore》的原著。《Fate/EXTRA》的故事是发生在世界的根源魔力完全枯竭的近未来世界,世界逐渐走向末路,被严格管理的世界2000年以后看上去就发生过变化。在这个世界里魔术师们依靠科技的力量将魔术体系苟延残喘下来,依靠这个技术人的灵魂可以投射到虚拟网络中。月球上的人类发现了名为Moon CELL Automaton的物体,这个可以控制事相的物体就成为了新的万能许愿机“圣杯”。为了争夺这个“圣杯”从世界各地招募了有资格成为Master的人参加圣杯战争,战场就在Moon CELL设定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只要能找回自己的身份就能通过预选,否则就会被删除掉,但是主角在没有找回记忆的情况下成为了Master,故事就是从此开始的……

虽然剧本同样由奈须蘑菇担当,《Fate/EXTRA》的故事和场景比起初代要宏大许多,奈须蘑菇原本是打算将这部作品做成全新的型月伝奇,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面孔以外,还有型月其他作品人物的直接客串。世界设定的合理性也增强了,像网络虚拟世界之类的设定更为符合2010年的时代特色。但从后续的故事走向来看,还是无法脱离《Fate/stay night》的既定套路。此外,虽然转向了RPG游戏,但是文字冒险AVG的痕迹非常明显,或许还是想体现“Fate”的含义,类似游戏的多周目系统被设计进了游戏剧情中。

就最后的热度来说,《Fate/EXTRA》无法比及《Fate/stay night》,在最初的光芒开始消退后奈须蘑菇在剧本编写上的不足之处就开始显现出来。不过也是万幸,对于圣杯战争系统的保留,以及长着和《Fate/stay night》中的Saber一样脸但更为色气的红Saber成了游戏可靠的卖点。虽然没能登顶周榜,但发行2周能收获10多万的销售量,对于型月这样体量的公司也是不错的成绩。


但奈须蘑菇并不打算就此打住,在《Fate/EXTRA》中他还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虽然无法脱离圣杯战争的大前提,但是特有的未来背景和大量的科学化术语,这些在剧情上的扩展恐怕几部作品也无法说全。从多周目的内容和续作剧情来看,蘑菇确实是想再现“Fate”这一主题,不过RPG系统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和玩家的耐心度下降,都让他的这一想法无法在这一部游戏里实现。

因此为了体现《Fate/EXTRA》世界的完整剧情,续作《Fate/EXTRA CCC》在2013年登场。不过此时的型月正试图开创一些其他风格的作品,这段时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型月少有的非圣杯脑时期,因此《Fate/EXTRA CCC》虽然有前作剧情的延续,却显得不那么“Fate”,关键是对于圣杯战争内容的淡化。而对这一暂时性脑抽的修正反映到现在的《Fate/EXTRA Last Encore》中,也许会对相关剧情做出一些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或许已经在前几话看到了。


意外:不是而又相似的世界

2011年到2014年对型月来说是个奇妙的时间段,这一期间型月推出有轻小说《Fire Girl》、动画《世界征服~谋略之星》、剧场版编辑而成的TV动画《空之境界》、奈须蘑菇未发表小说改编的游戏《魔法使之夜》,甚至还有这么一部名字叫《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Fate/kaleid liner プリズマ☆イリヤ)的作品。


虽然名字很“特☆殊”,不过《魔法少女☆伊莉雅》的开端其实非常早,《Fate/stay night》TV动画结束之后就开始创作周期了。顾名思义,作品一开始主打的内容和宣传口风也是要讲一个完全不同的Fate系列故事,型月双巨头武内崇和奈须蘑菇都表示过,这部作品就是以《Fate/stay night》中的人物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

《魔法少女☆伊莉雅》漫画第1期从2007年10月开始刊载,一开始这部作品确实如同介绍的那样,内容是少女使用魔法消灭怪物收集卡片的经典魔法少女套路,虽然还是提到了职阶和圣杯战争,但并没有影响整体剧情的走向。不过第2期愛理妈妈的戏份增加后,剧情就开始向Fate系列的基本套路靠拢,2期后半基本已经进入了圣杯战争专题。而2012年3期连载开始后,剧情已经彻底变了味,当时能把魔法少女的故事讲出少年热血漫的流程,确实也只有型月这一家别无分店了。

2013年《魔法少女☆伊莉雅》的TV动画开始播放,前3期是漫画的1-2期,大沼心团队基本再现了剧情套路。前3期TV动画每期都不长,都是10话完结,1年出1期的样子。与此同时漫画第3期则是处于暴走状态,且不说剧情的走向,光是连载的时长就比前2期加起来都长了。等2016年动画进入第4期,也就是漫画第3期的剧情,漫画第3期依然没有截止的迹象,漫画第3期才是《魔法少女☆伊莉雅》的真正本体故事已是既有的事实。

从表示与圣杯战争无关的故事,到以圣杯战争为里设定存在的欢快故事,再到干脆明目张胆地提出第六次圣杯战争名号的有Fate主要剧情的故事。《魔法少女☆伊莉雅》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基础世界和《Fate/EXTRA》以外,另一个描述不同圣杯战争过程的战场,型月这一手战略上的转变很值得玩味。

而且有趣的是,正是在《魔法少女☆伊莉雅》中,Fate系列作品第一次明确表示存在有平行世界,以及平行世界中各有不同的圣杯战争。虽然开始只是存在于角色的对话中,但漫画3期后穿越到其他世界介入到圣杯战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8月,剧场版《魔法少女☆伊莉雅 雪下的誓言》上映,讲述的是《魔法少女☆伊莉雅》故事开始前另一个世界卫宫士郎战斗并把美游送到当前这个世界的剧情。怎么都得死的切嗣爸爸、假神父绮礼、病娇间桐樱以及安定的慎二,这些被列为Fate剧情的标志性人物的先后登场,基本上已经敲定动画之后的走向就是再一次的圣杯战争,如果还有动画后篇的话。

从这一系列过程可以隐约看出,型月有将所有的Fate相关作品都聚拢在同一世界的分支之下的意图。《魔法少女☆伊莉雅》这一与本篇关系最远的作品恰巧就成为了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就是观众们虽然吐槽型月除了圣杯战争就不会讲其他故事,却并不讨厌这种套路。这个结果是因为无法脱离《Fate/stay night》成功的阴影?还是型月走投无路的表现?看了型月之后的作品也许就更糊涂了……


繁盛:在秩序之名下

之前说过《Fate/Apocrypha》原计划的网游被取消,而半成品则在2012年改编成了小说开始连载,作者就是《Fate/Apocrypha》的剧本设计者东出裕一郎。东出裕一郎这个人挺有意思,作为propeller的初创成员之一,从一开始就是型月和Nitro+的相关人士,至少大佬之间是知道这个人的。东出在写《Fate/Apocrypha》之前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参与的同人作品《吸血大歼》,这是包括《月姬》、《HELLSING》等等为广为人知的同人以及版权作品之间的吸血鬼大乱斗作品。

回到《Fate/Apocrypha》的立案初衷上来,当时武内崇不知道是玩桌游玩上了瘾,还是看到三国志大战这种卡牌游戏大热的业界环境,打算开发一部Fate人物作为各势力登场大乱斗的网络抽卡游戏。可以看出其中一些思想与现在的《Fate/Grand Order》有相似之处,将这一企画视作《Fate/Grand Order》的前身也是有依据的。可能因为东出已经搞过乱斗作品,所以就让他出任了编剧。

从现有资料来看,这部作品的完成度是相当高的,在废案前已经完成不少的人物设定,也公布过一些剧情。之后不知道是因为业界环境变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Fate/Apocrypha》原案并没有成为游戏。

其实若只是将废案改编为小说这本身并不奇怪,型月这种回收再利用的作品一年就可能会出个好几部。真正看不懂的是这部作品在2017年成为动画搬上了电视,要知道那时候Fate系列主打的游戏翻拍成动画的也才一部翻来覆去演了几遍的《Fate/stay night》,当时唯一本篇以外游戏《Fate/EXTRA》的动画更是迟到今年初才问世。乍一看,型月不先出《Fate/EXTRA》的动画而先出看似和本篇没有关联而且除了小说外也没有其他载体的《Fate/Apocrypha》似乎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再看一下2017年前2年型月所处的环境就能明白了。

2014年11月,型月重启了《Fate/stay night》的另一条路线剧情《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的动画制作,之后就一路停不下来。同年底小说《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簿》刊载,作为《Fate/stay night》、《Fate/Zero》,以及之后《Fate/Apocrypha》和《Fate/Grand Order》都出现的人物,这位外传性质故事的补完别有深意,而且世界观还是延续基础世界的。果然次年,大量使用了《Fate/Apocrypha》设定的《Fate/strange Fake》小说和漫画同步刊载,但和与基础世界关系暧昧的《Fate/Apocrypha》不同,《Fate/strange Fake》表明了这部就是《Fate/stay night》的外传。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初代圣杯战争重新热闹了起来,应该认为这些都是某个重大计划的一部分。回想起之前《魔法少女☆伊莉雅》所提到过的,有其他的世界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圣杯战争,以及这部作品急冲冲地推进剧情强行进入圣杯战争环节,线索已经非常明确,型月正在将所有Fate作品的世界观以圣杯战争为线索连接起来,而且这些线索的根源就是初代游戏《Fate/stay night》。因此作为一切事件的源头,需要继续补全和扩大《Fate/stay night》的设定和环境,让观众、读者、玩家全面了解圣杯战争,了解“Fate”。


《Fate/Apocrypha》在世界观设定上虽然与基础世界有明显出入,但在主线上却是围绕圣杯战争根源的根源“大圣杯”而展开,此外隐约勾勒出了第三次圣杯战争的情景,加上之前《Fate/Zero》里提到过的圣女贞德,故意误导视野的天草四郎时贞的名字,以及再度出现的吉尔斯·德·莱斯,动画里甚至再现了《Fate/Zero》里的疯狂样貌。这作与基础世界的关联可见一斑,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将《Fate/Apocrypha》推上台面正是为了对Fate基础世界的补充并且建立起与其他Fate作品的桥梁。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使得《Fate/Apocrypha》提早改编为动画。2015年手游《Fate/Grand Order》开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上线,而游戏中除了已有的《Fate/stay night》、《Fate/Zero》、《Fate/EXTRA》、《Fate/Prototype》等有具体动画和游戏提供人物形象之外,就只有《Fate/Apocrypha》只有纸面人物。连先天不足的《Fate/Prototype》也出过一个短片,而相对要完整的多的《Fate/Apocrypha》若不出个动画实在说不过去,何况这作还是某种意义上《Fate/Grand Order》的前身。考虑到几个《Fate/Apocrypha》中的人物人气都不低,或许型月的真正目的是打算推广一下《Fate/Grand Order》,谁知道呢?


轮回:新世界开端

就在《Fate/Apocrypha》动画结束后不到2个月,观众们又迎来了新的动画《Fate/EXTRA》。作为从《Fate/stay night》基础世界向《Fate/EXTRA》世界的过渡,虽然《Fate/Apocrypha》动画被观众诟病许多但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胡乱分析了这么多,关于型月这么勤快出动画目的也应该很清楚了。动画《Fate/EXTRA》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建立起《Fate/EXTRA》的世界,由于这个世界观设定中存在着各种科技术语,不妨称之为科技圣杯世界。这个科技圣杯世界不仅包含《Fate/EXTRA》游戏本体,还有续篇性质的《Fate/EXTRA CCC》,以及接着剧情和世界观创作的动作游戏《Fate/EXTELLA》。《Fate/EXTELLA》的编剧樱井光也名列《Fate/EXTRA》的系列构成,而且这两年樱井光参与了众多作品的编剧工作,在这里显然不会只是一个来协助的。


由于《Fate/EXTRA CCC》中对于圣杯战争没有太重的描写,将这些剧情顺便穿插于主剧情的可能很大。动画第1集开始就闪过疑似前一周目女性主角的镜头,之后就是与Saver的战斗,而且看似与《Fate/EXTRA CCC》的剧情相关。就总监督新房昭之的风格,第1集中肯定隐藏着与后面故事关键剧情相呼应的细节。还有因为游戏开始可以选择的从者存在不同,Saber以外的其他从者看来会以各种原设定外的客串方式登场。

其次,《Fate/EXTRA》还要为其他游戏打广告。今年6月预定的《Fate/EXTELLA》续作《Fate/EXTELLA LINK》自然不在话。关键是正在热度上的《Fate/Grand Order》,这点在不多的几集中已有充分的例子:本来作为炮灰的船长在动画里的戏份增加了很多,甚至怀疑第2话就是为了她而多演了一些内容,才导致观众完全看不懂这个开头了。由于《Fate/Grand Order》是手游的关系,本身剧情一直在发展中不方便动画化,而且就是能动画化也描写不了那些其他作品的从者,尤其是像贞德、尼禄这种还是依靠本家动画来宣传更好。此外就是在商业层面上,动画化以后再出一波手办玩偶,然后游戏里再搞个联动岂不美孜孜。

另外还有一点,《Fate/EXTRA》这部作品,前面也说了本来是打算做成型月传奇的,因此里面有型月其他几部作品的相关人物造型,比如两仪式、月姬的公主、苍崎姐妹等等。从2011年的《幻想嘉年华》开始,型月其实已经有打算要将所有这些作品穿插融合起来,本来《月姬》、《空之境界》、《魔法使之夜》都是采用同一世界观,也确实有过人物客串,在目前Fate系列大热的情况下,依靠Fate系列拉动其他作品的人气也是不错的商业手段。自然这次的《Fate/EXTRA》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在之后的故事中,这些人物的想关剧情是否会得到更多侧重是值得关注的。

然而,现在无法猜测这些个想法最后会被落实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知道型月打算把《Fate/EXTRA》世界的边界放在哪。是仅限于《Fate/EXTRA》和《Fate/EXTELLA》系列用科学搞魔法的月球世界?还是与《Fate/Grand Order》的世界灾难历史穿越联系起来?还是更进一步将《魔法少女☆伊莉雅》根源mana枯竭的世界观设计在一起?没人知道型月的算盘,但根据《Fate/Apocrypha》的经验可以比较肯定的一点是,科学圣杯世界最后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和基础世界存在联系。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解答“Fate”为什么是“Fate”?是什么造就这些作品的生命力?是设定、是剧情、是人物,还是其他什么?Fate系列就其中单独一项提出来都会有粉丝对此大加批判一番,何况是单纯的看客。就剧情设计上,几位剧情主创者的问题就不小——奈须蘑菇中二无法毕业的庞大脑洞却有着同样中学水平的场景表现能力;虚渊玄长与故事创作和剧情突变却无法把握主题方向;东出则是想法太多想要表现的太多因而无法控制最终不知道在表述什么;最后武内崇的人物虽然造型千秋但个性上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模板。缺陷,全都有缺陷,然而所有缺陷合在一起却能形成经久不衰的系列热作,这一大不可思意也成为Fate系列的魅力之一。

其实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前面看似罗嗦反反复复提及的那些作品时间表。当《Fate/stay night》基础世界计划正在制作的同时,《Fate/Zero》的小说、《魔法少女☆伊莉雅》的漫画就已经发布了。当轮到《Fate/Zero》和《魔法少女☆伊莉雅》动画的时候,《Fate/EXTRA》的游戏、《Fate/Apocrypha》的小说等等都开始发表。2015年开始各种动漫游更是爆发式的穿插登场。

产品越多,厂商就更容易发现消费者的喜好,何况这些开发时间互相穿插着的项目,给予了厂商足够的多的时间考察需求和修改产品。别忘了型月的起点就是以讨好玩家而开始的,干这些正是型月的特长。其实型月本身就好比是一个“圣杯”,观众、读者、玩家的愿望都汇集到其中,最后当愿望充满后溢出来的就那些看起来各有缺陷的作品和人物。然而这些都是凭借消费者的愿望诞生出来的,就算有各种不足,但这不正是爱好者们想要看的东西吗?这就是那么多年型月给月厨人群们所施加的“魔法”,一旦陷入其中就无法自拔,看似无法看懂的《Fate/EXTRA》开头无非是这一情况的再现而已。



QQ图片20190903184601


加载中, 请稍后
头像
表情
发表书评 发表评论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评论成功

0条评论
只展示书评
加载中, 请稍后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表情
输入满200字时可切换书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