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的人類學手記 —— 《聲之形》第一期

文章分類:輕之文庫專欄  作者:長弓手地鼠   發布時間:2017-09-15 12:08



各位好,我是長弓手地鼠。

京阿尼的動畫電影《聲之形》大陸版本已經上映一陣了,從院線表現出來的情況來看,似乎這部片子的票房號召力並沒有之前在日本地區公映的效果好。當然,可能多半也是因為國內上映時間晚,且因為刪減了二十多分鐘的劇情使得將這部片子本來就隱晦的表達方式表現的更加隱晦,多少給國內的觀眾造成了一種「在看藝術片的錯覺」。在這樣情況的影響,國內版聲之形不那麼討喜,大概也多了一些可以說話的內容在裡面。


(老實說,電影院開場看見松竹的logo的時候,我總有種違和感莫名其妙的升了起來【笑】)


聲之形這個題材其實很有的聊,但這一次我並不想先那麼先入為主的談什麼電影的好壞和片子手法上的特點,既然這部片子還在上映,我想我們要不先嘗試分析片中的主角的行為和舉動,並且解答一下一些觀眾眼中「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合理」的問題,之後我們延伸到其他配角與這一事件的背後故事中,談一談日本這個國家文化在這個事情上的體現。等到片子的熱度慢慢的結束,大家也都看過這部片子之後,我們再靜下心來,談一談漫畫改編動漫電影的聲之形出現的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分析。所以,常年選擇在一期講完這些內容的地鼠我,這次用三期好好深入的分析《聲之形》。那麼,開始。

愛と海のあるところ

在那有愛與海的地方

真赤な太陽 沈む砂漠に

赤紅的太陽 沉入沙漠中

大きな怪獣が

一頭巨大的怪獸

のんびり暮らしてた

悠閑地過日子

在我開始分析石田將也這個角色之前,我想先談一談這首歌。

如果看的是國內版的話,這首歌其實是被刪掉的。這首歌出現在兩個部分,一個是西宮硝子和班級同學參加合唱的時候班級選擇的曲目,因為西宮硝子本身的原因,聽不清楚聲音發不了音的她搶拍了,將這首歌的開頭唱了出來。


(網絡流傳的BD版本是有標註這首歌的來源和詳細的歌詞,用來幫助觀眾去理解這個部分的劇情。)


另外一個部分便是石田將也在這幫好友在帶着西宮遊玩公園回來之後自己在家裡唱的後半段。作為日本小學的童謠曲目,《怪獸的歌謠》在一個方面解釋了整部電影或者漫畫體現在兩個角色上的東西——怪物。


(這一部分發生在兩人旅遊結束之後,西宮硝子指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石田成為了「和她一樣的怪物」。顯然,現在的石田將也肯定不會這麼想。)


(但諷刺的是,童年時期的石田將也,在欺凌事件的爆點出現的這一部分的時,他的想法和硝子現在意識到並且表達出來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


雖然兩個地區擁有比較大的文化差異,但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這種以孩子作為主體而並非是班級意識存在的小社團都作為一種比較有意思的文化存在。一方面小社團由孩子自發組織,擁有自己的規矩和想法,這些孩子通常自己抱團在一塊,對事物擁有一定自己的看法,抱有自己的價值觀,大家志同道合才會走到一塊,像極了大人世界中的朋友。


(這一現象在動畫版中更加明顯,並且選擇了將近一卷的長度去表達這樣的一個朋友關係,但在動畫版本之中,一首My generation便將這些內容直白的表達的了出來。當然,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體現出這層含義,也是很多原著黨詬病的一個原因。)


但另一方面,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聯繫可能只是單純的遊戲,或者是共同喜歡某樣食物。對於孩子來說,朋友關係可能是一種牢不可破的聯盟,但也可能是隨時垮塌的現實。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垮塌現實或者朋友關係破裂,亦或是小團體中的一個人尋找別的團體抱團,都會被口無遮攔但擁有一定閱歷判斷力的孩子稱呼為——背叛。


(很多人將這一段解讀成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將也自己卻沒有明白過來。但從片子之前的一些細節還有片中的孩子的一些特點上看,這一段片段里的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單純。事實上,作為事件的直接親歷者,他們正在表現作為孩子最常擁有的觀念——「他也這麼做了,為什麼就只怪我?」而對於那個領頭的孩子來說,其他人辯解自己沒有做這個行為,就等於是「孩子之間的背叛」)


這是一個對於現在的大人來說都是非常嚴重非常極端的詞彙,如果一個人在感情方面做出背叛,那就代表着這個人選擇出軌或者主動拆散了家庭的完整。而一個公司里有一個人選擇背叛,這個人很可能成為日後公司運作的絆腳石,甚至是商業間諜,給公司帶來極大地影響。即便是對於現在不斷放大詞彙和價值觀的網絡環境來說,背叛這個說法都顯得太過沉重,在網絡上背叛遊戲工會,或者背叛一個圈子,都可能延伸出一場網絡暴力。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輕輕鬆鬆的將並不牢固的團體關係分散的這一現實稱呼為背叛,似乎對孩子來說是能夠表達自己情緒上問題的首選詞彙。

所以,在《聲之形》漫畫中,石田將也一開始意識到的問題,便是自己在「班級」這個團體遭受到「失去人心」的背叛感。這是一個對於我們這些接觸了社會或者有一定的閱歷的人來說一個並沒有太大問題的事情,至少對於孩子來說,時間有的是,朋友也有的是。有些人註定成為過路人,有些人則能夠陪你一起走下去,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去在乎所謂的孩子王地位。


(對於石田將也這樣的孩子來說,他的舉動可能會顯得比較搞怪和荒誕,原因很簡單,這是孩子的理解思維,他想要成為孩子們眼中「膽大的人,有意思的人」)


但對於那個時候的主角石田將也來說,不論是自己即將失去別人羨慕和關注,還是自己在這樣周而復始的生活中感覺到無聊希望能夠比別人找到更多獵奇的東西並勇於成為這些獵奇的事物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都不希望成為那個輸給別人的人。所以即便是在我們看來可能島田一旗這種角色的存在在這幫孩子團裡面有些「壞心眼」的味道,孩童時期的石田將也也沒有意識到這個人其實只是把自己在這幫孩子團里的關係作為一種玩笑和排解鬱悶的存在而已。而為了能夠找到更多,更獵奇的東西,成為更多獵奇事物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石田將也對進入班級的西宮硝子一開始的反應,便也能夠讓人理解。


(加害最後變成受害,很多人認為是罪有應得,但換個角度去思考,有人去加害他,也自然會有人成為受害者,本質上這是一個循環,只是因果關係的問題而已。)


但如果說石田將也作為孩子對西宮的舉動屬於踢貓效應的話,是否意味着這一實驗中的西宮變成了一個健全人之後,他同樣也會遭到石田將也的欺負?本質上談,一個轉學生不好融入一個新的集體確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作為一個陌生人,他的舉動總會打擾到整個班級多個小團體本來的秩序,可是否這個實驗變量被更換之後,就一定會出現相同的結果?


(所以當石田將也成為受害者,而周圍的那些人成為加害者的時候,這一切好像從一種方向解讀來看,變得十分的不應該。或者換句話說,變得不那麼「可恨了」)


我想,未必。

前面我提到了,作為孩子王,孩童時期的石田將也在西宮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作為這個班級大部分人的孩子王,是有一定他自己的處事風格。對於周邊的人來說,孩童時期的石田將也展現出一種相對比較「皮」的感覺。他勇於去嘗試和打破規則, 在周圍人讚許和大人的抱怨下獲得一種另類的成就感,這種另類的成就感使得孩子本身擁有一個比較強的人氣。因為大家注意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孩子又做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的時候。但對於這個孩子自己來說,是否它自己一定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其實是為了妥協整個班級的環境,維護自己的地位,成為這樣的一個人?這隻有孩子自己知道。


(石田將也成為受害者,情緒上的爆點的集中爆發,最後承受爆點造成的結果的,卻是西宮硝子。)


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當孩童時期的石田將也對西宮展開了一系列欺凌行為之後,石田將也開始引人注意,大家也被這種行為帶來的樂趣所感染,整個班級開始不由自主的加入這個行為來,即便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只要停下來,就能夠意識到這樣做並不符合教育框給他們的價值觀。巨大的問題被忽略到腦後,大家都在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更不要說西宮作為被害者體現出來的惰性反應甚至是對於周圍那些人不斷地道歉,使得加害這一行為獲得更大的收穫和滿足感,這種扭曲的感覺不斷地積怨加深,形成一個相對嚴重的行為出來。

而這種嚴重行為,慢慢的擴展開來,變成了一個爆點,爆點出現在教師介入干擾這一行為之後。當有人出來阻止這一行為的繼續發生,但卻沒能夠有效的制止住,使得加害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認為這是在干擾她玩樂的情緒之後,這一行為將會變成一個可怕的爆點集中爆發開來。而對於《聲之形》來說,這一爆點的最後體現,則是變成了西宮硝子自己心態上的問題,使得自己成為那個爆點觸發的元素——西宮自己選擇道歉。


(我們很高興,也很開心,這兩個怪物最後將生命互相託付給了對方,在動畫版劇情之中,未刪減的內容里,錦鯉的出現成為了全片唯一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存在。但在我自己仔細推敲以後,我個人認為,如果這段表現的現實,那麼反而失去了這兩個角色這樣關係存在的意義。動畫超脫現實,有什麼不好?)


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是在批評西宮硝子,或者去說這樣的解決方法並不恰當,在後面寫到西宮硝子的時候我會集中的去講她這個行為的原因。這裡我們先把石田聊完。

當這一爆點被觸發之後,被害人選擇逃避或者反抗的行為都會成為這個爆點集中爆開的原因。不論是石田將也和西宮的對打,還是最後將書本丟至水中體現出來的「厭惡」都使得爆點最後形成了一個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嚴重後果。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意識到這件事情不應該這麼做,或者被此時才插入進來鋪墊價值觀的大人影響以後。他們會開始厭惡做了這些事情的自己,自然也會開始討厭這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作為施虐者的石田將也。而作為孩子王的石田將也本能的不希望自己成為被質疑或者被單純辱罵的對象。孩子的那種「拉人下水」和「大家都錯了為什麼只批評我」的心態就會集中爆發出來。在沒有意識到事情嚴重性之前的孩子還不會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錯事,而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錯事的孩子則會想着找到自己做這件事情的原因,自然而然,石田將也將這些曾經參與施虐西宮的人的名字都點了出來,而這些孩子則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看到孩子王石田正在這麼做,覺得好玩所以自己也參與其中。到頭來,不論是孩子們,還是石田將也。「欺負西宮硝子要承擔責任」的覺悟,可能最後只有小部分孩子才能夠理解。也就是類似「植野」或者有一些觀眾不那麼喜歡的班長「美樹」這個形象體現出來的,「孩子」的一些特徵。


(作為孩子,展露無疑的特徵和最後承擔痛苦時候的氣急敗壞,話說這應該是京阿尼打戲的巔峰了?)


所以當一開始作為獲得孩子之間「更深刻的威信」的行為最後變成了「一切人際關係垮塌的開始」的時候,石田本身也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了別人眼中不那麼正常的一個人。對於石田將也來說,之後所受到的欺凌只是另外一個孩子想要成為孩子王,所以將他作為一個「有問題的壞蛋」來「欺負他獲得正義感」來表現而已。在原著漫畫之中,就等於石田將也去打那個搶了自己鞋子的弟弟之後,由衷喊出來的一句「正義戰勝了邪惡」一樣。

所以,將也成為了被欺凌的弱勢群體,他開始遭遇和西宮一樣的生存環境,甚至演化出了「大老師式的」自保行為來讓自己不會受到傷害。但這樣的行為並不與大老師的處事風格能夠類談,對於石田將也來說,逃避周圍的人主動封閉自己是一個曾經開放開化的人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於是當石田將也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現實,無法承擔這種壓力,甚至認為自己的人生因此失去了意義之後,選擇了自殺來了解自己悲劇的人生。對於石田來說,不論反省也好,還是背着這個壓力繼續生活下去也好,都是一種已經無法挽回的事實。


(我個人十分驚訝這個片段的表現手法,這個在我們後面分析聲之形動畫版的特點的時候會談到。)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去找了西宮,僅僅只是為了為自己的童年道歉。

關於西宮硝子這個角色,我想網絡上的分析也很多了。

西宮天性擁有自己的缺陷,也因為這個缺陷,他的家庭離異,母親獨自一人帶起這個家庭。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的妹妹因為作為姐姐的自己卻是一個無法聽到別人說話的人而被人嘲笑,這種「周圍人因為我而承擔著極大地負擔與壓力」導致她學會了在給別人造成麻煩或者以為自己給別人造成麻煩之後立馬道歉的性格。她並不去思考或者可能有思考但不那麼認為自己受到的痛苦是不公平的,作為被害者的她在一個人承擔這些痛苦的合集。而在旁人的眼中,自己卻不是被害者,而是一個怪物,一個能夠被成為談資,同時被人嫌棄的怪物。


(西宮的表情在漫畫版和動畫版都十分豐富,這也體現了這個角色情緒上複雜想法豐富的特點。)


西宮硝子的行為我前面其實用了一個不那麼好聽的說法去解釋,我將這個舉動稱呼為「惰性反應」,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對待方式。當然這是我個人價值觀體現出來的一部分,並不能夠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對於西宮硝子本人來說,這一切的因素並不是因為自己主動做了什麼事情而造成的,相反,如果她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她應該會有一個更好的童年,可就這樣的情況來看,西宮硝子沒有辦法那麼輕鬆地走出這樣的一個現實。



(於是,在這個情緒豐富,表情豐富的女孩身上,萬噸的壓力最後在這一刻慢慢爆發開來,也成為了兩個人互相寄託生命的一個高潮。)


西宮並不如什麼勵志電影或者劇情片中同樣的角色一樣選擇抗爭或者黑化,而是慢慢的去接受這樣的一個現實。不斷輾轉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大女孩,慢慢的能夠加入到一個好的社團,被人所接受,同時自己也能夠擁有自己的圈子。如果周圍人出現了什麼麻煩,那也是因為自己的不小心造成的,自己選擇道歉去維護這個關係,然後大家還如同往常一樣一起活動。當然,這是好的方面去考慮最後得出來的結果。也就是當石田將也重新去認識西宮,兩人從單純的朋友變成互相生命的羈絆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卻事實上則是「西宮硝子式解決方案里最不願遇到的情況」。她不能夠作為一個主動地存在去和周圍人接觸,她只能夠被人所接觸,因為一旦周圍人對她做出任何厭惡或者對她的關係圈中的某個人做出厭惡舉動的時候,西宮硝子會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自己的問題。所以當植野作為一個矛盾關係體出現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的時候,之前維繫起來的朋友關係又瞬間崩塌了。這一次,植野可能能夠被稱呼為「主觀的,有意的背叛這群人的目的而出現的角色」。


(我個人認為,植野這個角色不論是動漫還是漫畫版本都塑造的不那麼優秀,但倒不是那麼多人眼中認為的「多餘了」而是恰恰是覺得這個角色承擔的作用太大,但角色本身不夠飽滿,觀眾的情緒並不那麼好的被她帶動。)


西宮硝子和石田將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兩個人在這些人的眼中成為了「被隔閡和疏遠,甚至是難以交流的怪物」存在,植野不喜歡西宮,因為西宮的存在讓她認為很卑鄙,如果西宮不存在,植野很可能會和石田成為一對情侶。對於這些兒時玩伴或者在當時的班級里經歷過欺負西宮這樣的事情的人來說,石田將也的存在也是一個恐怖的怪物,不論是是否擔心他會不會在高中階段再次出現類似事件,還是本身作為一個擁有價值觀和判斷能力的人來說厭惡石田這種去欺凌別人的人。在外人的眼中,不論是以什麼角度去看待這兩個人,都會得出一種「我正在與怪物交流」的感覺。如果用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表達這樣的一個「人類學現象」的話,我想《降臨》中的人類表現就與《聲之形》中這些孩子對待這兩個人的行為有一些類同點了。


(都是用寫字的方法交流嘛)


當然,上面那句話純粹是一句玩笑話,因為聲之形里的角色畢竟更多只是孩子,對於孩子來說,也確實如同我開頭說的那樣,他們擁有很多的時間重新去審視彼此,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和養成一個比較好的價值觀,最後以這個價值觀去接觸和相待周圍的人,但同樣對於孩子來說,《聲之形》畢竟只是一部動畫電影,現實生活中會不會真的出現惰性處理的西宮硝子,或者能夠被這樣的手段裁決的石田將也,也是否會有改變價值觀嘗試重新了解這兩隻怪物的「朋友」們。在這樣的思考之下,石田的選擇是將周圍的人都帶上的一個大大的X,用來表示自己對外界那些人的拒絕,而西宮則選擇了「不希望給家裡人造成麻煩,要不我就死了算了」這樣的情感來作為自己的回應。他們各自用自己的遭遇對周圍的人做出了自己的人類學判斷,也各自因為這個判斷,做出了自己對周圍人的決定。即便在周圍人看來不合理,甚至是有些逃避的心態在裡面,但對於這兩隻怪物來說,是人類給他們的回應造就了他們成為這樣的性格,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漫畫中的他們選擇將生命寄託給互相,兩個人在一切的未知中正面面對自己要看到的現實,去把自己的人類學判斷放在一邊,用一個正常人的方式去接受這個世界。不論漫畫給出的是開放式的二人結局,還是動畫電影版本中更強調的「希望」的表達,都是這兩隻怪物面對未來生活的一個新的嘗試。


(相比起動漫,我更喜歡漫畫版的結局,當然這個圖不是動漫版的結局。但對於這部片子來說,這個結局的開放性和思考程度,可能不如漫畫版兩人牽着手推開大門,面對新人生來的感觸多)


以上,我是長弓手地鼠,本期作為聲之形分析的第一期,從兩個主要角色出發,簡談了為什麼這兩個角色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以及這樣的舉動給他們帶來了怎麼樣的麻煩。順帶拋磚引玉的講出了兩個人為什麼會選擇走在一塊。下一期如果有機會,我會從聲之形其他的幾個配角出發,去談片中出現的「周圍人對這兩個怪物的判斷和舉動,以及互相寄託生命的兩個人是如何讓互相接受自己遇到的現實並做出改變的」。




QQ圖片20190903184601


加載中, 請稍後
頭像
表情
發表書評 發表評論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評論成功

0條評論
只展示書評
加載中, 請稍後

后再評論, 沒有賬號請先 註冊

表情
輸入滿200字時可切換書評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