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的人类学手记 —— 《声之形》第一期

文章分类:轻之文库专栏  作者:长弓手地鼠   发布时间:2017-09-15 12:08



各位好,我是长弓手地鼠。

京阿尼的动画电影《声之形》大陆版本已经上映一阵了,从院线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似乎这部片子的票房号召力并没有之前在日本地区公映的效果好。当然,可能多半也是因为国内上映时间晚,且因为删减了二十多分钟的剧情使得将这部片子本来就隐晦的表达方式表现的更加隐晦,多少给国内的观众造成了一种「在看艺术片的错觉」。在这样情况的影响,国内版声之形不那么讨喜,大概也多了一些可以说话的内容在里面。


(老实说,电影院开场看见松竹的logo的时候,我总有种违和感莫名其妙的升了起来【笑】)


声之形这个题材其实很有的聊,但这一次我并不想先那么先入为主的谈什么电影的好坏和片子手法上的特点,既然这部片子还在上映,我想我们要不先尝试分析片中的主角的行为和举动,并且解答一下一些观众眼中「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合理」的问题,之后我们延伸到其他配角与这一事件的背后故事中,谈一谈日本这个国家文化在这个事情上的体现。等到片子的热度慢慢的结束,大家也都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我们再静下心来,谈一谈漫画改编动漫电影的声之形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分析。所以,常年选择在一期讲完这些内容的地鼠我,这次用三期好好深入的分析《声之形》。那么,开始。

愛と海のあるところ

在那有爱与海的地方

真赤な太陽 沈む砂漠に

赤红的太阳 沉入沙漠中

大きな怪獣が

一头巨大的怪兽

のんびり暮らしてた

悠闲地过日子

在我开始分析石田将也这个角色之前,我想先谈一谈这首歌。

如果看的是国内版的话,这首歌其实是被删掉的。这首歌出现在两个部分,一个是西宫硝子和班级同学参加合唱的时候班级选择的曲目,因为西宫硝子本身的原因,听不清楚声音发不了音的她抢拍了,将这首歌的开头唱了出来。


(网络流传的BD版本是有标注这首歌的来源和详细的歌词,用来帮助观众去理解这个部分的剧情。)


另外一个部分便是石田将也在这帮好友在带着西宫游玩公园回来之后自己在家里唱的后半段。作为日本小学的童谣曲目,《怪兽的歌谣》在一个方面解释了整部电影或者漫画体现在两个角色上的东西——怪物。


(这一部分发生在两人旅游结束之后,西宫硝子指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石田成为了「和她一样的怪物」。显然,现在的石田将也肯定不会这么想。)


(但讽刺的是,童年时期的石田将也,在欺凌事件的爆点出现的这一部分的时,他的想法和硝子现在意识到并且表达出来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


虽然两个地区拥有比较大的文化差异,但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这种以孩子作为主体而并非是班级意识存在的小社团都作为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文化存在。一方面小社团由孩子自发组织,拥有自己的规矩和想法,这些孩子通常自己抱团在一块,对事物拥有一定自己的看法,抱有自己的价值观,大家志同道合才会走到一块,像极了大人世界中的朋友。


(这一现象在动画版中更加明显,并且选择了将近一卷的长度去表达这样的一个朋友关系,但在动画版本之中,一首My generation便将这些内容直白的表达的了出来。当然,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体现出这层含义,也是很多原著党诟病的一个原因。)


但另一方面,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可能只是单纯的游戏,或者是共同喜欢某样食物。对于孩子来说,朋友关系可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联盟,但也可能是随时垮塌的现实。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垮塌现实或者朋友关系破裂,亦或是小团体中的一个人寻找别的团体抱团,都会被口无遮拦但拥有一定阅历判断力的孩子称呼为——背叛。


(很多人将这一段解读成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将也自己却没有明白过来。但从片子之前的一些细节还有片中的孩子的一些特点上看,这一段片段里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的单纯。事实上,作为事件的直接亲历者,他们正在表现作为孩子最常拥有的观念——「他也这么做了,为什么就只怪我?」而对于那个领头的孩子来说,其他人辩解自己没有做这个行为,就等于是「孩子之间的背叛」)


这是一个对于现在的大人来说都是非常严重非常极端的词汇,如果一个人在感情方面做出背叛,那就代表着这个人选择出轨或者主动拆散了家庭的完整。而一个公司里有一个人选择背叛,这个人很可能成为日后公司运作的绊脚石,甚至是商业间谍,给公司带来极大地影响。即便是对于现在不断放大词汇和价值观的网络环境来说,背叛这个说法都显得太过沉重,在网络上背叛游戏工会,或者背叛一个圈子,都可能延伸出一场网络暴力。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轻轻松松的将并不牢固的团体关系分散的这一现实称呼为背叛,似乎对孩子来说是能够表达自己情绪上问题的首选词汇。

所以,在《声之形》漫画中,石田将也一开始意识到的问题,便是自己在「班级」这个团体遭受到「失去人心」的背叛感。这是一个对于我们这些接触了社会或者有一定的阅历的人来说一个并没有太大问题的事情,至少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有的是,朋友也有的是。有些人注定成为过路人,有些人则能够陪你一起走下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去在乎所谓的孩子王地位。


(对于石田将也这样的孩子来说,他的举动可能会显得比较搞怪和荒诞,原因很简单,这是孩子的理解思维,他想要成为孩子们眼中「胆大的人,有意思的人」)


但对于那个时候的主角石田将也来说,不论是自己即将失去别人羡慕和关注,还是自己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中感觉到无聊希望能够比别人找到更多猎奇的东西并勇于成为这些猎奇的事物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都不希望成为那个输给别人的人。所以即便是在我们看来可能岛田一旗这种角色的存在在这帮孩子团里面有些「坏心眼」的味道,孩童时期的石田将也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人其实只是把自己在这帮孩子团里的关系作为一种玩笑和排解郁闷的存在而已。而为了能够找到更多,更猎奇的东西,成为更多猎奇事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石田将也对进入班级的西宫硝子一开始的反应,便也能够让人理解。


(加害最后变成受害,很多人认为是罪有应得,但换个角度去思考,有人去加害他,也自然会有人成为受害者,本质上这是一个循环,只是因果关系的问题而已。)


但如果说石田将也作为孩子对西宫的举动属于踢猫效应的话,是否意味着这一实验中的西宫变成了一个健全人之后,他同样也会遭到石田将也的欺负?本质上谈,一个转学生不好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为一个陌生人,他的举动总会打扰到整个班级多个小团体本来的秩序,可是否这个实验变量被更换之后,就一定会出现相同的结果?


(所以当石田将也成为受害者,而周围的那些人成为加害者的时候,这一切好像从一种方向解读来看,变得十分的不应该。或者换句话说,变得不那么「可恨了」)


我想,未必。

前面我提到了,作为孩子王,孩童时期的石田将也在西宫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作为这个班级大部分人的孩子王,是有一定他自己的处事风格。对于周边的人来说,孩童时期的石田将也展现出一种相对比较「皮」的感觉。他勇于去尝试和打破规则, 在周围人赞许和大人的抱怨下获得一种另类的成就感,这种另类的成就感使得孩子本身拥有一个比较强的人气。因为大家注意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孩子又做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的时候。但对于这个孩子自己来说,是否它自己一定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其实是为了妥协整个班级的环境,维护自己的地位,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这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石田将也成为受害者,情绪上的爆点的集中爆发,最后承受爆点造成的结果的,却是西宫硝子。)


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当孩童时期的石田将也对西宫展开了一系列欺凌行为之后,石田将也开始引人注意,大家也被这种行为带来的乐趣所感染,整个班级开始不由自主的加入这个行为来,即便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者只要停下来,就能够意识到这样做并不符合教育框给他们的价值观。巨大的问题被忽略到脑后,大家都在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更不要说西宫作为被害者体现出来的惰性反应甚至是对于周围那些人不断地道歉,使得加害这一行为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满足感,这种扭曲的感觉不断地积怨加深,形成一个相对严重的行为出来。

而这种严重行为,慢慢的扩展开来,变成了一个爆点,爆点出现在教师介入干扰这一行为之后。当有人出来阻止这一行为的继续发生,但却没能够有效的制止住,使得加害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这是在干扰她玩乐的情绪之后,这一行为将会变成一个可怕的爆点集中爆发开来。而对于《声之形》来说,这一爆点的最后体现,则是变成了西宫硝子自己心态上的问题,使得自己成为那个爆点触发的元素——西宫自己选择道歉。


(我们很高兴,也很开心,这两个怪物最后将生命互相托付给了对方,在动画版剧情之中,未删减的内容里,锦鲤的出现成为了全片唯一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存在。但在我自己仔细推敲以后,我个人认为,如果这段表现的现实,那么反而失去了这两个角色这样关系存在的意义。动画超脱现实,有什么不好?)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在批评西宫硝子,或者去说这样的解决方法并不恰当,在后面写到西宫硝子的时候我会集中的去讲她这个行为的原因。这里我们先把石田聊完。

当这一爆点被触发之后,被害人选择逃避或者反抗的行为都会成为这个爆点集中爆开的原因。不论是石田将也和西宫的对打,还是最后将书本丢至水中体现出来的「厌恶」都使得爆点最后形成了一个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严重后果。而此时此刻,孩子们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应该这么做,或者被此时才插入进来铺垫价值观的大人影响以后。他们会开始厌恶做了这些事情的自己,自然也会开始讨厌这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作为施虐者的石田将也。而作为孩子王的石田将也本能的不希望自己成为被质疑或者被单纯辱骂的对象。孩子的那种「拉人下水」和「大家都错了为什么只批评我」的心态就会集中爆发出来。在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错事,而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错事的孩子则会想着找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自然而然,石田将也将这些曾经参与施虐西宫的人的名字都点了出来,而这些孩子则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看到孩子王石田正在这么做,觉得好玩所以自己也参与其中。到头来,不论是孩子们,还是石田将也。「欺负西宫硝子要承担责任」的觉悟,可能最后只有小部分孩子才能够理解。也就是类似「植野」或者有一些观众不那么喜欢的班长「美树」这个形象体现出来的,「孩子」的一些特征。


(作为孩子,展露无疑的特征和最后承担痛苦时候的气急败坏,话说这应该是京阿尼打戏的巅峰了?)


所以当一开始作为获得孩子之间「更深刻的威信」的行为最后变成了「一切人际关系垮塌的开始」的时候,石田本身也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别人眼中不那么正常的一个人。对于石田将也来说,之后所受到的欺凌只是另外一个孩子想要成为孩子王,所以将他作为一个「有问题的坏蛋」来「欺负他获得正义感」来表现而已。在原著漫画之中,就等于石田将也去打那个抢了自己鞋子的弟弟之后,由衷喊出来的一句「正义战胜了邪恶」一样。

所以,将也成为了被欺凌的弱势群体,他开始遭遇和西宫一样的生存环境,甚至演化出了「大老师式的」自保行为来让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但这样的行为并不与大老师的处事风格能够类谈,对于石田将也来说,逃避周围的人主动封闭自己是一个曾经开放开化的人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于是当石田将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无法承担这种压力,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因此失去了意义之后,选择了自杀来了解自己悲剧的人生。对于石田来说,不论反省也好,还是背着这个压力继续生活下去也好,都是一种已经无法挽回的事实。


(我个人十分惊讶这个片段的表现手法,这个在我们后面分析声之形动画版的特点的时候会谈到。)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去找了西宫,仅仅只是为了为自己的童年道歉。

关于西宫硝子这个角色,我想网络上的分析也很多了。

西宫天性拥有自己的缺陷,也因为这个缺陷,他的家庭离异,母亲独自一人带起这个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妹妹因为作为姐姐的自己却是一个无法听到别人说话的人而被人嘲笑,这种「周围人因为我而承担着极大地负担与压力」导致她学会了在给别人造成麻烦或者以为自己给别人造成麻烦之后立马道歉的性格。她并不去思考或者可能有思考但不那么认为自己受到的痛苦是不公平的,作为被害者的她在一个人承担这些痛苦的合集。而在旁人的眼中,自己却不是被害者,而是一个怪物,一个能够被成为谈资,同时被人嫌弃的怪物。


(西宫的表情在漫画版和动画版都十分丰富,这也体现了这个角色情绪上复杂想法丰富的特点。)


西宫硝子的行为我前面其实用了一个不那么好听的说法去解释,我将这个举动称呼为「惰性反应」,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对待方式。当然这是我个人价值观体现出来的一部分,并不能够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对于西宫硝子本人来说,这一切的因素并不是因为自己主动做了什么事情而造成的,相反,如果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她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童年,可就这样的情况来看,西宫硝子没有办法那么轻松地走出这样的一个现实。



(于是,在这个情绪丰富,表情丰富的女孩身上,万吨的压力最后在这一刻慢慢爆发开来,也成为了两个人互相寄托生命的一个高潮。)


西宫并不如什么励志电影或者剧情片中同样的角色一样选择抗争或者黑化,而是慢慢的去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不断辗转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大女孩,慢慢的能够加入到一个好的社团,被人所接受,同时自己也能够拥有自己的圈子。如果周围人出现了什么麻烦,那也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造成的,自己选择道歉去维护这个关系,然后大家还如同往常一样一起活动。当然,这是好的方面去考虑最后得出来的结果。也就是当石田将也重新去认识西宫,两人从单纯的朋友变成互相生命的羁绊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却事实上则是「西宫硝子式解决方案里最不愿遇到的情况」。她不能够作为一个主动地存在去和周围人接触,她只能够被人所接触,因为一旦周围人对她做出任何厌恶或者对她的关系圈中的某个人做出厌恶举动的时候,西宫硝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当植野作为一个矛盾关系体出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的时候,之前维系起来的朋友关系又瞬间崩塌了。这一次,植野可能能够被称呼为「主观的,有意的背叛这群人的目的而出现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植野这个角色不论是动漫还是漫画版本都塑造的不那么优秀,但倒不是那么多人眼中认为的「多余了」而是恰恰是觉得这个角色承担的作用太大,但角色本身不够饱满,观众的情绪并不那么好的被她带动。)


西宫硝子和石田将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两个人在这些人的眼中成为了「被隔阂和疏远,甚至是难以交流的怪物」存在,植野不喜欢西宫,因为西宫的存在让她认为很卑鄙,如果西宫不存在,植野很可能会和石田成为一对情侣。对于这些儿时玩伴或者在当时的班级里经历过欺负西宫这样的事情的人来说,石田将也的存在也是一个恐怖的怪物,不论是是否担心他会不会在高中阶段再次出现类似事件,还是本身作为一个拥有价值观和判断能力的人来说厌恶石田这种去欺凌别人的人。在外人的眼中,不论是以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两个人,都会得出一种「我正在与怪物交流」的感觉。如果用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表达这样的一个「人类学现象」的话,我想《降临》中的人类表现就与《声之形》中这些孩子对待这两个人的行为有一些类同点了。


(都是用写字的方法交流嘛)


当然,上面那句话纯粹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声之形里的角色毕竟更多只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也确实如同我开头说的那样,他们拥有很多的时间重新去审视彼此,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养成一个比较好的价值观,最后以这个价值观去接触和相待周围的人,但同样对于孩子来说,《声之形》毕竟只是一部动画电影,现实生活中会不会真的出现惰性处理的西宫硝子,或者能够被这样的手段裁决的石田将也,也是否会有改变价值观尝试重新了解这两只怪物的「朋友」们。在这样的思考之下,石田的选择是将周围的人都带上的一个大大的X,用来表示自己对外界那些人的拒绝,而西宫则选择了「不希望给家里人造成麻烦,要不我就死了算了」这样的情感来作为自己的回应。他们各自用自己的遭遇对周围的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类学判断,也各自因为这个判断,做出了自己对周围人的决定。即便在周围人看来不合理,甚至是有些逃避的心态在里面,但对于这两只怪物来说,是人类给他们的回应造就了他们成为这样的性格,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漫画中的他们选择将生命寄托给互相,两个人在一切的未知中正面面对自己要看到的现实,去把自己的人类学判断放在一边,用一个正常人的方式去接受这个世界。不论漫画给出的是开放式的二人结局,还是动画电影版本中更强调的「希望」的表达,都是这两只怪物面对未来生活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比起动漫,我更喜欢漫画版的结局,当然这个图不是动漫版的结局。但对于这部片子来说,这个结局的开放性和思考程度,可能不如漫画版两人牵着手推开大门,面对新人生来的感触多)


以上,我是长弓手地鼠,本期作为声之形分析的第一期,从两个主要角色出发,简谈了为什么这两个角色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以及这样的举动给他们带来了怎么样的麻烦。顺带抛砖引玉的讲出了两个人为什么会选择走在一块。下一期如果有机会,我会从声之形其他的几个配角出发,去谈片中出现的「周围人对这两个怪物的判断和举动,以及互相寄托生命的两个人是如何让互相接受自己遇到的现实并做出改变的」。




QQ图片20190903184601


加载中, 请稍后
头像
表情
发表书评 发表评论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评论成功

0条评论
只展示书评
加载中, 请稍后

后再评论, 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

表情
输入满200字时可切换书评发送